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
同时,还应该研究各地的方言和习俗,以便更准确地教唱歌曲。
语言准确精炼就是用简单明了的字句,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
在教学语言中,最忌讳的就是概念不清,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如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节奏”与“节拍”;“休止符”与“停顿”;“山歌”与“小调”等,尤其需要注意,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
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
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表示的是时值的长短。
只有准确精炼的教学语言,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二、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而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就是一位懂得语言艺术的人,教学时常爱用形象的比喻,要求学生声音唱得连贯时,首先是气息的连贯,每个字的母音,应该像珍珠,气息就是把珍珠穿成一串的那条线。
比喻形象,使抽象的感觉变得很具体,学生在这样形象、生动的启发中,很容易获得正确的感觉。
例如,我在讲授音乐基础知识——音和音阶这节课时,只有片面抽象的讲解,学生是无法很好理解的。
这时,我就形象的举例来说明,在黑板上画出七个楼梯的台阶,将简谱1234567由低到高分别标在台阶上。
如图所示,再进行讲解:“音乐中音阶就是1234567,因为这些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顺序,感觉就像楼梯台阶一样,所以称之为音阶。
”接下来,再在钢琴上弹奏音阶,让学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通过鲜明直观的图示,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把“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同时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真意切,塑造审美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
教师如果向学生传达各种教学信息时,情感不是诚挚深沉,而是麻木不仁,那么就很难激活学生情感功能中的审美能力。
一位特级音乐教师曾说:“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只有这样,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注入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才会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中获得审美享受。
我在设计《走进西藏》这节课时,首先
用一段深情的朗诵配着高亢的歌声,起伏跌宕,磁石般地吸引着上课的学生。
接着我又创设第二段教学情境,介绍西藏的地理、人文和习俗,使学生的情感和思绪随着音乐驰骋,脑海不时闪现出高原、雪山、飞鹰、布达拉宫...从课堂上学生一双双充满企盼与向往的目光中,教师用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这无疑是审美素质教育所期望的。
四、形体语言,锦山添花
一节优秀的音乐课,除了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教学语言,还要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好效果,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
音乐教师在范唱、教唱、指挥、讲解时都不免要使用形体语言,以表达作品的情感和风格。
比如在合唱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指挥的手势语言,表示轻、重、缓、急,就能准确的控制整体的节奏快慢和直观的传递乐曲的艺术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
还有,在学习新疆歌曲时,教师示范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新疆音乐的主要节奏型,肢体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因此,以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的律动,多种感官的影响和刺激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更生动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
总之,美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美的体验和追求。
因此,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美化自己的教学语言。
优美的语言与教师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音乐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学方面的修养,经常浏览文学作品,不断积累精彩的词汇,储备到自己的教学语言词库,使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富有魅力,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琦,课堂语言艺术摭谈[J],湖南教育,2000年23期
[2]王铮,浅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9期
[3]孟志红,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06期
1 引言随着国内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对引进医用电子仪器的投入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想确保医电仪器能够可靠运行,必须有强大的医电仪器生产、维护人才作为依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效带动了医电仪器相关行业的兴起,也直接刺激了当今高职教育对于医电仪器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则是高职院校医学器械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学科的实践性极强,对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以及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
同时,随着新的医疗器械不断研发成功,并投入到现今的市场之中,这也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学生要求越来越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须注重于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改革,以适应现今市场对于人才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2 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特点
基于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2.1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作为医疗器械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其知识构建上应该注重与实践技能、市场能力需求相一致,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于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统一,体现课程的实用特性。
2.2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
现今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人才多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以一线操作动手为主。
特别在开展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到今后该专业所面临的就业方向,对于就业方向的各个岗位需求进行深刻剖析,确定未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标准,比如岗位的专业能力需求、作者简介:唐睿(1985-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医疗器械。
社会能力需求等。
按照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实现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与岗位能力的匹配。
2.3符合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自身都存在较多差异,包括其个性、兴趣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化这一因素,结合现实学生对于课程的需要来进行有效引导,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构建3.1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准确定位现今医疗器械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组建专业团队深入到一线医疗器械厂家、维修等行业进入深入调查,实时掌控现今岗位性质变化趋势,并且对于毕业学生进行相关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性质、任职能力需求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汇总,筛选出有用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高职院校以及大型医疗器械的知名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对于医疗器械就业方向、岗位需求变化进行有效探讨、分析,确定未来岗位需求变化,找准现今市场需求,比如对于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等先进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相关技能。
3.2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契合现实企业真实工作,教师可以有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现今企业的项目计划有效借鉴到当今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学到的知识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项目困境。
比如在对于学生进行模拟医疗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设置成可控放大器、调光灯、稳定电源等项目,对其学生进行分组,并委派相关任务,由学生自身根据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查阅资料、设计、选择元器件进行组装实验,而后由教师进行验收点评总结。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接受到企业工作任务,拉近与现实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学生
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计
■唐 睿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276000)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效带动了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用,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医用电子相关行业崛起速度可见一斑,但是现今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却难以胜任岗位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出与市场能力需求相对应的人才,必须对现今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进行深度调整。
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课程教学方法有着较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了其相应课程体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医用电子仪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 G64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35-01
教育研究
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3对接岗位培训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教学
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仿真工作环境的投资力度,确保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模仿当今医疗器械企业的车间布局以及现场生产管理模式,创建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在实训室内科学规划成资料区、实训区以及教学区等各个区域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角色进入实训室,体验正规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真实感受现实的工作氛围,并在学校教师以及企业专家共同引导下,完成医用电子仪器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医用电子相关行业崛起速度可见一斑,但是现今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却难以胜任岗位需求。
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是医疗器械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基础课。
所以,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医用电子仪
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现今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特点,并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以及对接岗位培训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唐琳.项目教学模式在电子电工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董海新.浅谈医用电子维修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J].职业,2010(5):109-110.
[3]冯奇,毛伟,徐茂,等.完全开放式的医用电子仪器综合示教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2(9):30-32.
[4]吴德贻.医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前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3):53-55.
[5]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551-553.
一、体验教学法实施的背景
数学作为中职教育一门文化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缜密的数学思想,做事的调理性,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但随着高中生源的层层选拔,许多学生迫于无奈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由于数学基础较差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现在的教学大都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
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当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体验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中职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应用,体验教学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情境、建立实训基地等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体验教学打破了学习中的机械孤立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结果和感受。
三、实施体验教学法的教学策略1.借助故事实施体验教学
有人认为在数学课上讲故事是浪费时间,实则不然,故事谁都爱听,对于那些对数学缺乏兴趣的中职生来说更是如此。
如在讲排列时,可给学生讲解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老板请10个人吃饭,座位随便坐,第一次的座位次序记下,第二天座位次序要改变,以后每天的次序都不能和前一天一样,直到有一天座位次序和第一天的一样,我就请大家免费吃饭。
大家想想要等多少天才能吃到免费的午餐,可能吗?师生经过计算得出结论:需要3628800天以后他们才能吃上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说要等到9942年后,那是不可能的。
随着故事的开始学生的积极性不断被激发,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2.借助生活实施体验教学
如在讲授概率时会遇到一个特别常见的例子—买彩票。
教师可以当场举办了抽奖活动:现在有三张彩票,其中的一张有奖。
请一位同学到前抽取,同学甲走向前,选取了彩票A,这时教师把彩票C 撕开发现没中奖,问学生甲是否改变主意选择彩票B,学生犹豫再三拿不定主意。
其他同学议论纷纷,意见也不统一。
这就是著名的蒙特霍尔问题,只要先指定了没中奖的那张,再翻开另一张没中奖的,改变就是中奖。
有的学生点点头,有的还在茫然中,但至少他们都在思考,这就是教师的目的。
3.借助实践活动实施体验教学
有些数学知识枯燥难以理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让学生亲身实践、操作,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知识更易于接受。
如在讲统计的正态分布时,教师把学生分为八组,每组四人。
每组的任务是完成数学实践,具体任务如下:在麦当劳调查100人,调查的结果是:喜欢吃汉堡的35人,喜欢吃薯条的20人,喜欢吃圣代的15人,喜欢喝可乐的50人。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写出数据,填入表格,绘制出正态曲线。
学生们都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生动、有趣。
四、体验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实施数学体验教学法可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环节、课堂探究环节、课后拓展环节。
1、课前预习
为学生提供体验性的预习材料,让学生进行预习,为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准备,由于中职生学习惰性较强,对预习作业没有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精心安排、准备,可以是所学知识的背景材料,也可是提前安排实验活动亦或是提供网络资料等,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或专业,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引入情境,产生初步体验
创设引入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使数学课堂由抽象变得生动具体,形成良好的心理及情感体验。
中职生虽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对贴近生活的例子或实验活动较为感兴趣,我们在导入时可以给学生讲些与知识相关的小故事或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些实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学习产生期盼的积极情感体验。
3、指导合作探究,形成感悟体验
学生在被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就要利用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产生的初步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师生共同体验新知的形成过程,如在讲古典概率时,通过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学生就能对这个概念进行体验,由于活动的趣味性,又使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学习产生期盼的积极情感体验。
4、课后拓展
课后延伸拓展是中职数学体验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后延伸拓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数学视野、增强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
在这一环节中,实践活动的方式并不是固定单一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如走进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组织数学趣味活动、组织自主讲堂、通过媒体(网络、电视等)进行实践等。
五、教学效果分析
1、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乐于获得知识和不断探索新知的宝贵的心理因素。
实施体验教学法的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能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时以前很难做到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上课睡觉、玩手机、看闲书的同学明显减少。
其次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能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
2、学习态度得到端正
态度决定一切,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
实施体验教学法的班级与未实施体验教学法的班级相比,上课迟到的现象减少了,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听得懂,学得会,所以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减少了,促进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学习态度得到端正。
3、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实施体验教学法的班级在老师给出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可以通过小组协商解决。
他们变得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路越来越宽阔。
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而且还有发展的空间。
4、学习方法得到改善
实施体验教学法的班级的同学在探索中主动学习,每位同学都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逐步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辛湘继.体验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1
[2]鲁会元.“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样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131[3]索云旺,童嘉森等.论数学体验及其生成.数学教育学报[J].2004(2)[4]张红.数学体验教育初探[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5]辛湘继.体验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41[6]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5
[7]肖微.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D].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2
体验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概率与统计部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王晓婷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300180)
【中图分类号】 G6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