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寻星经验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动寻星经验分享【牧夫转】
您不需要熟悉星空,也不需要熟知每个星座在天球中的位置,您只需要一份星图一架望远镜以及一颗对天文观测赤诚的心,那么您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实际观测高手。

长时间以来我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我的望远镜什么都看不到?从而就去买更大的镜子,买来以后还是什么都看不到,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镜子质量不过关?其实不是,而是观测者在观测之前没有做好观测计划导致了观测过程中的盲目,看了自己熟悉的天体之后就不知道该看什么了。

那么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际观测经验的总结,也许并不十分完美,但是希望能让没有GOTO的初学者学习到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

一、
首先最重要的我已经提到过了,那就是观测之前一定要做好观测计划。

那么怎么做观测计划呢?第一你得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而天体是自东向西升起落下。

那么你就知道了当夜幕降临,位于西方天空的星座将会首先落下,又由于低于地平30度以下的位置受大气的影响严重,所以我们的观测计划范围就出来了:从西方天空地平角大于30°的地方开始一直往东直到东方天空30°角以上的天空依次在模拟星图里寻找目标,并且记录在册子上以便观测时候用。

(并不是每一天观测之前都需要从新制定观测计划,你可以事先多制定一些,第一天晚上没有完成计划可以第二天晚上继续观测)
二、
制定好了观测计划,我们在观测的时候就不会不知道观测什么了。

接下来的重点是:寻找目标。

对于没有GOTO的初学者来说,最难的不是制定计划也不是做观测记录,而是寻找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计划里的目标呢?
请记住以下几个要点:
1.所谓1°在天球上的概念(这个很好理解,我相信我们的观测者都看到过满月,而恰好满月的时候月亮的视直径刚好约为0.5°,也就是说天球上1°的概念就约为两个满月时候的视直径。


2.需要一份拥有测量天体角距功能的模拟星图(比如Stellarium10.5)来测量目标天体于标志天体之间的距离;
3.需要了解你的寻星镜或者你的双筒视野(要知道这个并不难,上面的可测量角距功能的模拟星图就为你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4.需要知道你的主镜配任何目镜时候相应的实际视野,有个公式可以计算:望远镜的实际视野=目镜的实际视野/放大倍数(例:我的主镜127/1500MK,目镜
PL30,目镜视野50°(这个数据在目镜的说明里一般都会有),那么望远镜的实际视野=50°/(1500/30)=1°)
具体的方法是:换上你所拥有的最长焦的目镜;找到目标天体附近你肉眼所能见到的最暗的天体A;在具有角距测量功能的模拟星图里测量出A到目标天体的实际角距;将寻星镜转向天体A,并且置于寻星镜十字丝中心;注意目前大多数的寻星镜都是上下左右全部反像的;由于知道了寻星镜的实际视野以及测量出了A到目标天体的实际角距和目标天体相对A天体的实际方位,那么你就知道了需要怎样进行赤经赤纬的手动调节;最后将目标天体置于寻星镜十字丝中心;在目镜中找到目标天体并微动调节至目镜中央,换上其他目镜我的寻找记录:在目视极限星等2.5等,寻星镜不可见海王星(7.9等亮度)的情况下,寻找海王星用127马卡可以保证在5分钟以内找到(目标天体寻星镜中不可见的情况下,对天球上角度的概念非常非常重要,因此我将1°在天球上的概念放在第一点)
三、
如何做好观测记录:1.寻找目标,这个都知道用低倍目镜寻找;
2.记录观测到目标的具体时间;
3.换成中高倍的目镜详细观测目标并且粗略记录你观测到的情况,建议采用恰好能将目标放大到实际视野的50%~70%的大小进行观测,这样既保证了能看到整个目标天体,也保证了足够的分辨率,不容易丢失细节;
4. 最好保证5分钟以上的连续观测以让眼睛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便于识别更多的细节,仔细观察目标天体,详细记录下你能看到的所有细节包括形状、恒星数量、颜色、观测的目镜、器材、倍数等等;
5.记录下你观测完毕的具体时间;
6.整个观测计划结束之后把第3、4点中的粗略的观测再详细整理一遍并且逐渐记录成册;
7.一年之后当你再次观测这个目标之前你可以翻阅自己一年前的观测记录,而后再对比下与一年前自己观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