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常考点(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常考点
单选题
1、下图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观察到的某一状态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
B.此时,②中液体的渗透压高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
C.该实验常用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作材料
D.若滴加清水,该细胞不一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B
分析:质壁分离是植物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一种特性(细胞体积大,成熟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当外界
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液的水分就会穿过原生质层向细胞外渗出,液泡的体积缩小,由于细
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所以在细胞壁停止收缩后,原生质体继续收缩,这样细胞膜
与细胞壁就会逐渐分开,原生质体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就充满了外界浓度较高的溶液。
A、①是细胞质基质,其中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正确;
B、图中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平衡状态,此时②(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等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也有可能
还在进行质壁分离,此时②(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也有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
过程,此时②(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B错误;
C、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在高浓度外界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且容易观察,C正确;
D、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已经过度失水死亡,因此若滴加清水,该细胞不一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
故选B。
2、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 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 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 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
该浓度梯度驱动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
从而使 Ca2+以与 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Ca2+通过 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 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A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且该过程需要借助无机焦磷酸释放
的能量,故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2+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协调运输)。
A、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错误;
B、Ca2+通过 CAX 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有
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 CAX 的
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正确;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3、下图是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裂解后正常小泡和外翻性小泡的形成示意图。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动物成熟红细胞低渗裂解的原理是细胞渗透吸水
B.该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形成小泡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外翻性小泡膜外侧一定会有糖蛋白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由于吸水会导致裂解,之后会形成正常小泡和外翻性小泡。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从而发生裂解,A正确;
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小泡的形成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正常小泡是由正常排列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而外翻性小泡是指磷脂分子的疏水端在外,而亲水端在内,所以外侧不会含有糖蛋白,D错误。
故选D。
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
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
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
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小提示:
5、下图①~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可实现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B.无机盐离子通过图②方式运输
C.温度对图③方式不会造成影响D.图④被细胞摄入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答案:D
分析:图示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图①是协助扩散,图②是自由扩散,图③是主动转运,图④是胞吞。
A、图①为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A错误;
B、无机盐离子一般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图②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
C、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和酶的活性,对图③方式会造成影响,C错误;
D、通过图④胞吐吞方式被细胞摄入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正确。
故选D。
6、图中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为小分子物质,且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Z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B.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Y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D.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X为小分子物质,且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X是葡萄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Y的组成元素为C、H、O、N,Y是蛋白质;Z的组成元素为C、H、O、N、P,Z是磷脂。
A、X是葡萄糖,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A正确;
B、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Z(磷脂)有关,B错误;
C、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蛋白酶能破坏细胞膜的结构,说明细胞膜含有Y(蛋白质)物质,C错误;
D、细胞膜上的Z(磷脂)是可以运动的,而大多数Y(蛋白质)也是运动的,D错误。
故选A。
7、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答案:D
分析:图示为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当外界环境的
浓度比细胞液总的浓度时,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为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A是指细胞壁的长度,B指原生质层的长度,当该细胞失水时,失水程度不同,A几乎不变,但B会变小程度不同,所以B/A值将变小值也不同,可见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A、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差,所以A基本保持不变,A正确;
B、40%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植物细胞继续渗透失水,原生质层逐渐收缩变小,同时因为A值
基本保持不变,所以B/A值将变小,B正确;
C、B/A值较小,说明失水较多;B/A值较大,说明失水较少,C正确;
D、A代表的是细胞的长度,B代表原生质层的长度,D错误。
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8、图1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表示甲(核苷酸)、乙(葡萄糖)这两种小分子
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氨基酸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图1中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图2中的甲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D.图2中的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受载体蛋白的限制
答案:C
分析:据图1可知,肾小管管腔的氨基酸利用钠离子的浓度差形成的化学势能逆浓度进入细胞;肾小管上皮
细胞的氨基酸顺浓度进入肾小管周围的组织液。
A、肾小管管腔的氨基酸利用钠离子的浓度差形成的化学势能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方式,A正确;
B、图1中的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图2中的甲(核苷酸)在胞外的浓度大于胞内,所以其从细胞内运输至细胞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
D、图2中的乙(葡萄糖)从胞内运输至细胞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受载体蛋白的限制,D正确。
故选C。
小提示:
多选题
9、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
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
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顺浓度梯度跨
膜运输的同时,可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逆浓度梯度通过CAX进入液泡并储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B.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快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
答案:BCD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且该过程需要借助无机焦磷酸释放
的能量,故H+跨膜运输到液泡内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2+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协调运输)。
A、Ca2+通过 CAX 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A正确;
B、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B错误;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
过 CAX 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运输速率变慢,C错误;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BCD。
10、下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BD
分析:1 .分析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 .图乙是对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是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
B、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正确;
C、乙图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定的流动性,C错误;
D、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ABD。
11、血液透析器俗称“人工肾”,即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分别置于人工合成的半透膜两侧,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从透析液中吸收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缓解尿毒症的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代谢废物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透析液
B.“人工肾”的作用原理利用了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
C.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不能低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
D.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尿素等代谢废物
答案:AB
分析:1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2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A、透析膜是人工半透膜,不具有主动运输功能,A错误;
B、“人工肾”的作用原理利用了半透膜的半透性,但人工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C、为保证透析过程中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不随透析液流失,透析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不能低于血糖浓度,C正确;
D、透析过程中,机体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进入透析液,所以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等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AB。
12、细胞内Na+区隔化是植物抵御盐胁迫,减轻高盐伤害的途径之一。
植物液泡膜上H+焦磷酸酶能利用水解
焦磷酸释放的能量将H+泵入液泡,建立液泡膜两侧的浓度梯度。
该浓度梯度能驱动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M将
H+运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运进液泡,实现Na+区隔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质基质中的H+和Na+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液泡
B.转运蛋白M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
C.H+焦磷酸酶和转运蛋白M在转运时均需改变自身构象
D.施加H+焦磷酸酶抑制剂,Na+跨液泡膜运输速率会减弱
答案:ACD
分析:题意分析,“植物抵御盐胁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Na+/H+转运蛋白将Na+逆向转运出细胞外或将Na+区隔
化于液泡中,从而抵制过高的Na浓度”,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
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从而适应盐碱环境。
A、植物液泡膜上H+焦磷酸酶能利用水解焦磷酸释放的能量将H+运进液泡,说明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为主动运输;Na+由细胞质基质运进液泡,是利用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的驱动,同时需要转运蛋白M的协助,为主动运输,A正确;
B、转运蛋白M可同时转运Na+和H+,但不能转运其他物质,说明该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B错误;
C、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H+
焦磷酸酶能将H+运进液泡,起到了转运蛋白的作用,故H+焦磷酸酶和转运蛋白M在转运时均需改变自身构象,
C正确;
D、H+焦磷酸酶能利用水解焦磷酸释放的能量将H+运进液泡,使液泡内侧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该浓度
梯度能驱动Na+由细胞质基质运进液泡,故若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Na+跨液泡膜运输速率会减弱,D正确。
故选AC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被动运输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BCD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保持该特性。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1)被动运输:①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苯等。
②协助扩散:需
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动力:浓度差。
(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Na+、Ca2+、氨基酸等。
动力:能量(ATP提供)。
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膜等膜结构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糖分能直接进入细胞中,使果脯慢慢变甜,A错误;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和借助于膜上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二者都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
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D正确。
故选BCD。
填空题
14、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_____________ 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如果半透膜的两侧存在________,
渗透的方向是水分子从_______________的一侧向______________的一侧渗透。
答案:半透膜浓度差相对含量高相对含量低
解析:略
15、一种转运蛋白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转运蛋白介导的______浓度梯度扩散属于协助扩散,转运蛋白介导
的________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或转运蛋白________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结构基础。
答案:顺逆种类数量空间结构选择透过性
解析:略
16、渗透作用的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_______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答案:半透膜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如果膜的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
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