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课件(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0°~90°N
C C.23°26′S~23°26′N D.0°~23°26′N
2.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3.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90°
同一时间,
离太阳直射 60° 点所在纬度
越近,当地
30° 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
南极圈
0° 南极
(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 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90 ° N
P 23°26′ N
0°
达到全年最大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90° S
90 ° N
23°26′ N
达到全年最小
0°
23°26 ′ S P
达到全年最大
90° 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 ③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
90 ° N
西侧,可知该地的经度为30°E,A项正确。
小题2:因为题干并没有交代图示为具体哪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因此根据题目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公式分别计算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当地纬度即可。夏至日:45°=∣φ -23.5°∣,计算出该地纬度为
68.5°;冬至日:45°=∣φ +23.5°∣,计算出该地纬度为21.5°,即该地的纬度介于21.5°和68.5°
高度相同”,所以该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回归线45°的纬度为
21°34′N或68°26′S。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014·海南高考)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3~4
0°
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
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23°26´S
1.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 1.南北回归线之间
2.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机会?
2.南北回归线上
3.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
3.南北回归线到极点之间
(二)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某地正午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 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用H表示。
B. 46º52′N
C. 90ºN D. 66º34′N
4.重庆(29°N)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达到最大值?何时达到最小值?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重庆(29°N)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
到最大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重庆(29°N)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 年中达到最小值 5.比较夏至日这天,海口(20°N)、重庆(29°N)、北京(40°N)、哈尔滨 (45°N)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是:海口,重庆,北京,哈尔滨
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6.一年当中,正午时,从阳面的屋子通过窗户透射到屋子内阳光,夏季时面积大 ,还是冬季时面积大?为什么?
冬季时大,原因: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低。
【能力提升】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右图,据此回答1~2题。
春季
夏季
冬季
秋季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谢 谢!
之间,只有C和D项符合。再依据图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可确定该地为北半球,只有C项符合。
延伸探究
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
了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天文四季 各有何特点?五带又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何关系?
(二)正午太阳高度
3、计算:
∵∠2+∠3=∠4
∴∠2=∠4-∠3
∵OA垂直于A所在地平面
∴∠1+∠2=90°
, ∠1=90°-∠2
∵太阳光线平行
∴∠H=∠1=90°-(∠4-∠3)
∵∠4=A地纬度,∠3=太阳直射纬度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三)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
题。
A (1)该地经度为 ( )
A.30°E
B.30°W
C.60°E (2)该地纬度可能为
D.60°W
(C )
A.10°N
B.10°S
C.50°N
D.50°S
试题分析:
小题1:由题目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18时,北京时间采用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该图表示太阳高度
为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为12时,可知两地相差6小时,经度相差90°,当地时刻晚,故应位于北京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4)若太阳高度=90°,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件:①时间为当地正午,
0°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P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90° S
同一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 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总结: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2)太正阳午高太度阳最高大度值的为年9变0°化,规全律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 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B)
23°26′ N P0°
达到全年最大
④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90° S
90 ° N
23°26′ N
0° P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90° 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
⑤赤道地区
90 ° N
23°26′ N
课堂小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规律:----在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
⑵季节变化规律:----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时间变化,同地不同时)
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A 1.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23°26′N~90°N
h
O
地平面
(一)太阳高度
2、取值范围: 0°≤h≤90°
90°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
C
B 白天: h>0
日出日落: h=0
地平面
h
O
0° O
h
地平面
A
D
晚上: h<0
最大
正午
日
日
出
落
补充:太阳直射点
思考: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
6月22日前后 夏至日
23°26´N
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
9月23日前后 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值; 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
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冬至日 (12月22日)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
变化规律:①时间相同总结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也即H=90°-纬度差(同减异加) 同理可证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点A的计算公式为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求北京(40°N)二分日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 H=90º--(40º--23º26′) =73º26′ 冬至日: H = 90º--(40 º + 23 º 26′) =23 º 34′ 春秋分: H = 90 º --(40 º ±0 º ) =50 º
D 1.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26′ B.66°34′ C.90° D.45°
D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根据“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
② 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
① A. 23º26’N
B. 46º52′N C. 66º34′N
D. 90ºN
② A. 90ºN
B.66º34′N
C. 23°26′N
D. 0°
③ A. 0°
B. 23°26′N
C. 90°N
D. 66°34′N
④ A. 23º26′N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说出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含义; 2.归纳并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规律; 3.初步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4. 学会相关答题方法及技能,初步使用术语答题。
(一)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某地的夹角, 用字母h表示。
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 大值;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 小值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夏至日 (6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地方时12点;②地点为直射点。
(三)正午太阳高度 2.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夏至日: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90°
60°
30°
0° 北极 北极圈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 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C)
【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图
a—赤道
b—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e—南极圈
c—北极圈
90°
a
66°34′
b
43°08′
c 0°
12.22
3.21
d
e
6.22
9.23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