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试题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墙上有鸟笼,小鸟争相鸣叫,好像要超过汽车声和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
B.无论如何,科学不应该傲慢,不应气势凶凶,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C.单上有名的自然兴高彩烈,因为他们清楚,上了名单等于挣脱了死神的怀抱。
D.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曼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2)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其实古今的差别是很大的。
(3)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
的好习惯。
A.捉摸掩饰必须B.捉摸掩盖必需
C.琢磨掩盖必须D.琢磨掩饰必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
....,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B.微信里相互转发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
....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
C.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读书日”那天,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离开时发现放在储物柜里
的书包不胫而走
....,一时焦急万分。
D.有些明星因吸毒被拘留,其形象也跌至谷底,而面对媒体的批评,这些明星的粉丝
们却义愤填膺
....,百般袒护。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女人们心中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她们中有人甚至在谈论安息日的菜谱,豆子、面包、肉、洋芋、鸡蛋以及各种各样的作料。
B.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是下周?还是明年?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的时候呢?
C.五年来,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聚会在巴黎——1894年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同我们一起庆祝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20周年。
D.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的多少老人生活是孤独、寂寞的,我无从知道;但我敢肯定,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他的境况在中国老人中绝不是唯一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而轻易自满。
B.尽管国际社会早已承诺在2015年实现全民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失学或辍学人数仍高达1.21亿。
C.在麦当劳餐厅里,顾客的行为举止比在同等或更高档次的中国式餐厅里的顾客行为更加自律。
D.20世纪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西服则有了保守与否的政治含义。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
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这就是我说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
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
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俢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6.下面是对“美美与共”含义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
B.各民族都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总结前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并相互借鉴。
C.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做到和睦相处、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D.用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形形色色的“异文化”,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7.下列不属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一项是:A.面对异族文明,既不全盘接受,又不盲目排斥,而是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
B.一些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
C.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面对西方文明,或妄自菲薄,盲目崇拜;或闭关排外,极端仇视。
D.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
8.下列分析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作者的一种心愿和设想,要达到这种境界绝非易事。
B.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的首要条件是各自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
C.在当今“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D.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些哲学思想,给我们如何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B.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走向
D.相.夫子,远人不服相:辅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B.修文德以.来之挟匕首以.备不测
C.秦伯说,与.郑人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邻之.厚,君之薄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利用秦晋之间潜在的矛盾,对秦穆公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情理,终于使秦穆
公欣然退兵。
B.秦军撤退后,子犯请求晋文公单独攻打郑国;晋文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拒绝了子
犯的建议。
C.孔子对冉有不阻止季氏攻打颛臾的失职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对冉有的狡辩进行了
有力的反驳。
D.孔子在批评冉有的同时,阐述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描述了均分财富、安定团结
的政治理想。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江陵①即事
王建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
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
寺多红药②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注释】①江陵:今湖北荆州。
②药:芍药。
(1)颈联“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写景精妙,请加以赏析。
(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2)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5)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地方填入恰当的句子,做到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4分)
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骚客,悲叹、揭穿、直至诅咒人生的消极面,他们痛心疾首于世界的悲惨,;他们描写背叛、阴谋、虚伪和无耻,;他们揭开某些人生的虚空、无聊、苍白和黯淡,。
没有理想,哪儿来的不满?没有追求,?没有爱的幻想,?没有对于友谊和心灵沟通的渴求,?说到底,正面的价值是不可回避的,嘲笑与否定一切是不可能的,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嘲笑否定得紧了,也就同时否定和嘲笑了嘲笑与否定本身。
①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忠实、光明、真诚和尊严的向往
②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充实、价值、进取和积极有为的人生的期待
③正说明了他们对于幸福和公正的渴求
④哪儿来的伤感怨怼
⑤哪儿来的失望
⑥哪儿来的对于人情如纸的愤懑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
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所缔造的神话,擅长“金属雕花”的胡双钱就是其中之一。
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也不妨碍他跻身时代先锋的行列。
有一次,急需生产一个特殊零件,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胡双钱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
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胡双钱只能依靠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
有位读者根据以上内容想拟一副对联赞美胡师傅,已经拟好了上联,请你帮助写出下联。
(4分)
上联:技艺精湛堪称大国工匠
18.请描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4分)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选择的自由一直在你手里
谭洪岗
法国微电影《镜子》,视角十分独特,用清晨浴室里的镜子,见证了男主角一生的经历。
他每日对镜洗漱,抬头俯首间,从小男孩的纯真无邪,走到青春期的满怀憧憬;热恋时满心欢喜地将恋人的照片贴在镜子旁;成家后在镜子前骄傲地举起可爱的小婴儿;人到中年,感情走到尽头,他烧毁昔日爱人的照片,一拳把镜子砸裂;时光如水,转眼他老了,佝偻、咳嗽着走出去,退场。
无需更多的故事细节,甚至无需人物的名字,5分钟的片长,便用几个片段道尽了男主角的一生。
戛然而止,又回味悠长。
即便你离衰老的年纪还远,一样能体会到片中那不动声色的沧桑感——光阴似箭,人真的仿佛弹指间就会老去。
那面镜子,静默无言地陪伴了主角的一生,而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些人生境遇,是每个人所必经的。
始终不变的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身体与情感的变化无常。
恒常与变化,在同样的浴室场景里反复出现,极具张力。
平日,我们容易只关注事物的变化,并且想要抓住那些美好的改变,抵制那些不想要的变化。
于是一边慨叹世事无常、人心易变,一边努力打造合乎心意的长久安稳的处境、关系,这往往以失望告终。
有人感叹,好似冥冥中被看不见的命运之手推着走,控制不了什么、主宰不了什么。
也有人质疑:若生生世世都只是懵懵懂懂地来,浑浑噩噩、不明所以地走过一生,最终身不由己、不甘心却又百般无奈地离开,那意义何在?
为了对抗无意义感、无力感,我们做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为生活赋予自己认同的意义;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此生;尽力在世界上找到能长久甚至永恒存在的事物或理念;设法把原本易变的东西变得永恒……细看下来,在觉得生活与世界充满缺憾的同时,我们想要找到永恒和完美的那分愿望,倒是长存不变的。
愿望本身,如同一个召唤,召唤我们去找到真正的出口。
只向外看时,大环境的变化、他人的态度、自己的经历,确实好像都易变而不可控。
直到你开始向内观,才会认出真正的
也是简单的出路,原来在这里。
试图改变世界、改变他人的确困难重重,除非你先成为想要带给世界改变的那个元素——想要生活中有更多和谐,你先要内心和谐;想要关系更加安稳,你先要真正内心安定。
当你安定下来,身边环境、他人的变化,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若你心里充满不安畏惧,很难靠别人来获得平静。
向内看时,每个人内心,原本都有明镜一般的智慧——可以像镜子一样,清楚地映照出情绪的生起、变化、消失,各种想法的来来去去,言谈举止在情绪观念驱动下的显现。
这明镜之心,可以表现为对自己想要什么、正在做什么有一分觉知。
读过一段真实的故事,一个在暴力家庭中挨打长大的小男孩,十来岁就对自己发过誓,长大了绝不要像爸爸那样脾气暴躁,要友善待人。
14岁时,他5岁的妹妹玩耍时摔倒、还磕伤出了血,小男孩第一反应是想冲着妹妹怒吼:你怎么搞的?居然把自己弄伤了?!好在片刻间他就感觉到自己不对:我几年前就发过誓长大了不要像爸爸那样,可刚才我想冲妹妹吼叫,这是爸爸一向对待我的方式!他记得自己真正的心愿,便友善地过去扶起了小妹妹。
有明镜一般的觉知观照时,更容易表里如一,与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意愿一致,而不再内耗。
那明镜一般的心灵力量,始终存在,而我们常常忽略、很少动用。
失掉了明镜一般的观照觉知,你便容易沿着从小形成的无意识习惯、无意识观念往下走,用旧日的惯性视角去评断周边环境和所有人,把累积的情绪、观念投射在他人、外部环境上,再跟随旧习惯去对自己的看法做出反应……在迷茫中不明白为什么许多努力没有回报、不被欣赏,不愉快的互动模式一再发生,仿佛被什么力量追逼着压迫着无法安宁。
你若忘记每一步自己都在无意中做了选择,并非被迫参与演出,容易叹息世态的炎凉,怨责他人的反复无常、不可信任。
然而,向内看,找回明镜一般的心智,就会知道,选择的自由,一直在你的手里。
浴室里的镜子可以打破砸烂,内心拥有的明镜,却始终如是,不受任何损伤。
它像是所有声音背后宁静的背景,你可以为各种噪音烦扰,也可以只是专注于那无边无际的宁静的背景,当下此刻,便安定下来。
在这分平安与宁静中,容易听到真正的心声,也容易安心自在地去与每个人相处,去对待每一件事,也把你的安详平和,带入你所在的世界。
(选自2014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19.文章开头写法国微电影《镜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中说“愿望本身,如同一个召唤,召唤我们去找到真正的出口。
”“真正的出口”指的是什么?(4分)
21.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于是一边慨叹世事无常、人心易变,一边努力打造合乎心意的长久安稳的处境、关系,这往往以失望告终。
(2分)
(2)浴室里的镜子可以打破砸烂,内心拥有的明镜,却始终如是,不受任何损伤。
(2分)
22.文章以《选择的自由一直在你手里》为题有什么深刻含意?(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乔布斯在监督设计苹果Ⅱ型机和Mac机时,要求工程师重新整理芯片布局,使线路板看起来整洁、美观,他说:“就算它是在机箱里面,我也希望它尽可能漂亮。
伟大的木匠是不会在橱柜背面用烂木料的,即使没有一个人会看见它。
”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A(B“凶凶”应为“汹汹”。
C“彩”应为“采”。
D“曼”应为“蔓”)
2.B (捉摸:猜测;琢磨:反复思索。
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掩盖:盖住。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
)
3.A(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这里应该用“危言耸听”。
C.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布迅速。
这里应该用“不翼而飞”。
D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
4.A(“菜谱”后的逗号改为破折号)
5.C(A.成分残缺,“受”缺宾语,“幻觉”后面应加“迷惑”。
B.表意不明,失学或者辍学的儿童一样多不合情理;“或”应改为“和” 。
D.搭配不当,“穿西服”应改为“穿不穿西服”)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C(A所说的是美人之美;B所说的是自美其美;D只说了如何对待异民族的文化。
)7.A(A是本文作者的观点,B、C、D都是作者批评的观点)
8.C(当今世界还没有达到“和而不同”。
)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A(济:渡)
10.B(A 前一个“而”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后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B两个“以”都是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便”。
C前一个“与”是连词,意思是“和”;
后一个“与”是动词,意思是“结交”。
D前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后一个“之”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
11.D(A“共”通“供”;B“说”通“悦”;C“知”通“智”)
12.B(文中的“击之”的“之”不是代指郑国,而是代指秦军)
四、(24分)
13.(1)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之后,还会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5分)
(2)远方的人不服从,却不能(用恩德)使他们来归附;国家分裂瓦解,却不能保卫。
(5分)
14.(1)艳红的芍药花像燃烧的火焰照耀人的眼睛,遍地青苔把马蹄都染上了绿色。
(1分)“烧”字用通感的手法,生动地写出芍药花色彩的艳丽;(1分)“染”字写出了青苔之
多和绿色之浓,和首联中的“瘴云梅雨”相照应。
(1分)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初夏时
节的美丽画面,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1分)
(2)全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忧愁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2分)前六句描写江陵美丽的初夏景色,最后一联写思念家乡愁不能寐;他乡美好的景致反衬了思乡的愁绪。
(2
分)
15.(1)日月忽其不淹兮(2)以手抚膺坐长叹(3)别有幽愁暗恨生(4)凄凄惨惨戚戚(5)申之以孝悌之义(6)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共6分,每题1分,有一处错误,该题不得分)
五、(12分)
16.③①②⑤④⑥(4分)
17.示例:临危受命无愧时代先锋(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内容恰当即可)(4分)
18.一个肩扛铁锹大步行走的人,一只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有“植树100棵”几个字;他身后是栽好的捆成一簇的树苗;画面下方的标题是《植数(树)》。
(2分)
讽刺一些人对工作敷衍塞责、投机取巧、只讲形式不求实效的行为。
(2分)
六、(18分)
19.(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
(2分)(2)把微电影的主人公作为一个“内心安定”的人的反例,为后文探讨人应该拥有“明镜一般的心智”做铺垫。
(2分)20.指“向内观”,找回明镜一般的心智;对自己想要什么、正在做什么有一分觉知;做到表里如一,与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意愿一致。
(2分)
21.(1)只关注外部事物的变化,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改变世界、改变他人,而不改变自己,很难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2分)
(2)明镜一般的心灵力量,始终存在,只要坚守明镜之心,就会排除生活的烦扰,永远保持宁静和安定。
(2分)
22.(1)人生如何选择,完全由自己掌握。
(2分)
(2)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无意中做了选择,并非被迫参与演出。
(2分)
(3)人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每个人内心,原本都有明镜一般的智慧,只是常常忽略、很少动用。
(2分)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