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包 铝 镁 合 金 导 体 生产技术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工艺流程图----------------------------------------1
2、铜包铝镁合金导体质量检验流程图----------------------------------2
3、铜带分切工艺流程-------------------------------------------------------3
4、铝镁合金杆拉伸工艺----------------------------------------------------4
5、铝镁合金杆烘干及内应力时效处理工艺流程----------------------5
6、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包覆焊接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6
7、铜包铝镁合金导体拉伸工艺-------------------------------------------9
8、铜包铝镁合金导体拉伸模具配比------------------------------------10
9、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冷焊工艺------------------------------------------11
10、铜包铝镁合金导体成品拉伸工艺流程------------------------------------12 11.常用产品规格的技术要求--------------------------------------------13 12.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组合拉伸工艺及在线探伤落线--------------15
13、交货技术要求及包装技术要求--------------------------------------16
14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出厂检验规程---------------------------------17
15、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20
16、原材料至成品在生产过程跟踪控制要求--------------------------24
铜包铝镁合金导线生产技术规范
一、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工艺流程图
基 材
铝镁合金杆
Ø9.1mm ±0.2mm
成品检验、包装、交付客户
包 覆、焊 接
在 线 探 伤 落 线
Ø2.05mm ±1%
六 连 拉
Ø2.20mm ±1%
分 切
w:3.14mm ±0.01mm
铜 带
w:287mm ±0.05mm
大拉、预处理
Ø8.6mm ±0.10mm
大 拉
Ø4.20mm ±1%
Document Tile Security Level:
2006-10-28 MingHao Confidential 3
二、铜包铝镁合金导体质量检验流程图
材料进厂检验 铝镁杆无严重划伤、圆整度够拉、铜 铝镁杆加工 尺寸准确、表面无划伤、无油污、无碰伤。

包覆焊接
铜带、铝镁杆刷磨到位,焊缝平满、无氧化物。

在产拉伸 光线拉伸
规格、尺寸准确,表面无划伤、碰伤、氧化、漏铝有标记
冷焊对接
缝小、打磨平整、光亮、无氧化、接头尺寸符合要求。

缠盘
缠盘平整、无压弯、无氧化、无油污。

成品检验
抗拉强度、伸长率、电阻率测试,填写检验报告。

成品包装
包装物符合标准、规格准确、重量准确、签发合格证。

三、铜带分切工艺流程
1、分切进行前启动分切机,检查滚剪刀、收线筒是否工作正常。

2、上料前认真核对铜带规格和分切刀规格是否一致。

铜带的厚度、
重量与合格证上标明的是否一致。

(厚度偏差≤0。

01mm)
3、整卷铜带上料和固定时要做好对铜带的防护,摆正档板的位置。

4、根据铜带分条时的切边情况,掌握剪切刀片的磨损程度,并及时
磨刀片。

5、铜带分切时随时观察铜带情况,不允许有氧化、分层、裂纹、起
皮、夹渣和锈蚀现象,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作出标记并立即通知检验人员进行确认。

6、分切结束卸料时要轻拿轻放,做好单卷固定和平稳放在托盘上,
盘与盘之间放上纸垫板,填写好质量跟踪卡,保护好铜带端面,铜带分切后存放要求用塑料布包好密封存放,避免切边上氧化。

7、使用计量器具
(1)千分尺一把,精度0.01级,范围0~25mm,检查尺寸规格。

(2)台秤一台,TGT-1000,检测重量。

四、铝镁合金杆拉伸工艺
1、下料时首先检查铝镁合金杆表面是否有磨伤,其程度如何,对于确实影响定径圆整的铝镁合金杆要剪掉,验证重量后与质检员确认;
2、根据下料单的规格和重量下料;
3、检查环锻机和选择环锻块(ф10mm);
4、准备好拉伸用油(拉伸油与机油,以铝镁合金杆的潮湿程度调
整拉伸油与机油的配比,通常铝镁合金杆潮湿时拉伸油相对
多)。

5、拉伸前检查拉伸机运转是否正常。

6、选择模具并检查模具的尺寸和有无挂铝,及时对模具进行抛磨,
超过尺寸标准的模具不准使用。

7、铝镁合金杆预处理的模具
为了保证铝镁合金杆,在拉拔过程中内部原子结构破损减少,
用ф8.9mm、ф8.6mm (≤0.03)
实行双模拉伸,模具要按顺序放置,不能放反或放错位;每天用千分尺测量一次模具是否超差。

8、拉伸时随时注意拉伸质量,不得将铝镁合金杆划伤,及时更换
拉伸油;
9、拉伸结束时注意吊线,不能碰伤;
五、铝镁合金杆烘干及内应力时效处理工艺流程
1、铝镁合金杆要放在托盘上晾干无水后,转入窑炉内进行烘干及
低温时效处理。

2、铝镁合金杆放置炉内推车上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不得磕碰,
防止造成坑点。

3、铝镁合金杆推置炉内,关好炉门。

开启加热装置,设定好加热
温度为850C。

并开启炉内循环风装置,并查看各电气运转是否
良好,确保设备正常。

4、每30分钟查看一次炉内温度,温度炉内升至850C后会自动关
闭加热装置,并慢慢降至到650C后,需人为再次启动加热装置,这样反复操作加热装置四次;等炉内温度再次降至300C时,方
可关闭总电源,打开炉门,拉出铝镁合金杆。

5、铝镁合杆必须在炉内烘干、回火3小时、出炉后放置在木托架
24小时。

等消除了铝镁杆拉拔过程中产生内应力后,方可进行下道生产工序。

六、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包覆焊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作业指导书)
1、检查原材料
(1)铜带:检查铜带表面无划伤、无氧化、无起皮和凹凸现象,规格、重量与铝镁合金杆配套相符。

(2)铝镁合金杆:边面无油污、无划伤、清洗干净,尺寸、规格、重量与铜带配套相符。

2、原料上机过程
(1)铜带:铜带分切后毛边向上放入放料架固定好,进入15%金属清洁剂调制的清洗槽进行去油污处理,而后用棉纱布擦
干铜带表面水,进入铜带刷机,刷掉氧化面。

刷磨时要根据
刷磨情况调整铜带与刷轮的尺寸符合要求,刷子要执行一盘
一磨的要求,磨损严重的刷子要及时更换。

铜带垫板要随时
检查,磨损至影响正常刷磨时及时更换。

铜带进入包覆焊机
后进行包覆,到焊枪时应保证铜带两边即焊缝平滑,缝的尺
寸应在0.8~1.2mm之间,成型后应为比较圆,不能有硬凸起、
凹陷现象,包覆焊机内成型轮的主动轮和被动轮应每组平
行,保持上、下、左右轮间距离符合成型要求,并定期进行
调整。

(2)铝镁合金杆:将铝镁合金杆平稳地放入放料架上,先进入校直,然后进行铝镁合金杆去氧化皮刷磨。

刷磨时两对刷子要
调整均匀,刷面要平,保证刷磨质量。

刷机的电流表指示为
2.5A~4A,刷子要执行一盘一磨的要求,对于磨损严重的刷
子要及时更换。

3、焊接过程
首先应把纯氩气送到每个管内后到每个需要处,流量为焊枪为
10~20kgf/cme/min20℃,焊箱内分两个流量表
15~30kgf/cme/min20℃焊接前提前充气5分钟,焊极高度为
1~1.8mm之间,采用ф2.4mm钨极,并保证每焊一盘后对钨
极进行调整,以保证钨极焊接质量。

焊接电流为140~180A;
焊接速度为21~24.5HZ,焊缝为1.5mm+0.3,焊接开始后要检
查钨极是否对正焊缝,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刷磨情况和焊接
电流及焊接速度的变化,以保证焊接的质量。

待收线筒上缠绕
20圈左右时将铜带和铝镁合金杆没有刷磨部分剪掉,并及时
封好端头;焊接中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中间打孔处应及时封
好,当焊接至3/4处时将开始封好的端头取下,以利于气体排
出。

4、焊接好后做好质量记录并填写好跟踪卡,及时转到拉伸工序。

七、铜包铝镁合金导体拉伸工艺
1、首先检查环锻机工作是否正常,根据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径
选择环锻块
2、检查拉伸机运转是否正常;
3、准备好拉伸油;
4、根据线径选择拉伸模具,并检查模具的规格和有无挂铜现
象,并及时对模具进行抛磨,以免造成线划伤,超差的
模具不准使用;
(Φ5.0mm以上允许偏差≤0。

05mm,Φ3。

0—4。

9mm
允许偏差≤0。

03mm,Φ2。

95mm以下允许偏差≤0。

02mm)实行2模、3模和组合拉机拉伸,模具要按顺序
放置,不能放反和放错位;
5、拉伸时随时注意拉伸质量,不得将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划
伤,及时更换拉伸油;
6、拉伸结束时注意吊线,不能碰伤和弄脏;
7、半成品线用扎丝扎好并检斤,填写好跟踪卡。

8、使用计量器具
(1)千分尺范围0~25mm,精度0.01级,检查尺寸;
(2)台秤TGT-1000检查重量。

八、铜包铝镁合金导体拉伸模具配比
ф10焊机
大线8.9--8.6--8.3 8.0--7.7--7.4
6.9—6.5.1 6.1--5.7
中线 5.3--5.0 4.7--4.4 4.1--3.85 小线 3.6--3.4 3.2--3.0
九、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冷焊工艺及技术要求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冷焊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焊缝大小、打磨好坏(保持外径圆度)、镀层厚度,都直接影响到物理和电性能技术指标以及产品外观,为此必须严格操作。

对软、硬状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硬态线先把线头用钳子剪齐,放入小型退火炉中(根据不同线径确定退火时间),使之软化取出进行对接。

软态线勿须再退火可直接对接。

按生产通知单要求的产品规格,选好合适的冷焊模具(允许偏差±0.05),经过试验确认后使用。

挤压4~6次取出,将挤压绯边用钳子处理掉,再放入模具中对准缝定位,用力压挤一次,使接缝保持最小状态(0.5mm)为宜。

打磨前将最后挤压绯边处理掉后,用金钢石细锉将接头处周围打磨圆滑,并符合规格,然后用砂纸磨光后可按电镀工艺文件电镀。

确保对接模块内凹槽清洁。

十、铜包铝镁合金导体成品拉伸工艺流程
1、用抹布擦去线表面灰尘。

2、手套专用,防止氧化;
3、当时不能包装的半成品线要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氧化。

拉伸完
毕的铜包铝镁合金导体需用塑料布包严;缠盘未完的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用挂蜡牛皮纸覆盖。

4、成品缠盘中最外层铜包铝镁合金导体需距离电缆盘外径30mm,
以免运输及装卸中碰伤导线。

5、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置于电缆缠盘外表面的首、尾线头尺寸为
30mm。

使用计量器具:
千分尺规格0~25mm,精度0.01级,检查尺寸。

台秤 TGT-1000,检查重量。

十一、常用产品规格的技术要求
1、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型号规格及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标称直径d(mm) 直径允许
偏差
型号规格
标称密度
g/cm3
密度偏差
1.8~3.0 +0.03mm 15H 3.75 (+3%) 3.64~3.86
1.8~3.0 +0.03mm 20H 4.05 (+3%) 3.93~4.17
2、技术要求
2.1
铜包铝镁合金内导体可参考SJ/T11223-2000标准中规定的20H、15H 的要求
2.2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由铝芯线和包覆其外的铜层构成,铜层应均匀、紧密地包覆在铝芯线上。

不能有铜铝分层现象,其铜包铝镁合金导体表面应光滑圆整、无油污、不得有凹痕、裂纹、拉伤、划痕、氧化变色、露铝及明显锈斑等不良缺陷。

2.3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
项目单位20H 15H 抗拉强度Mpa ≥270≥260
伸长率% ≥3 ≥2电阻率(20℃)Ω.mm2/m ≤0.0300≤0.0320 2.4
对于15H铜包铝镁合金导体铜层最薄点应不小于线半径的6.5%、铜层体积不小于15%。

2.5
对于20H铜包铝镁合金导体铜层最薄点应不小于线半径的9.0%、铜层体积应不小于20%。

2.6
对于15A、20A,15H、20H铜层密实性及粘接性可按铜包铝行业标准SJ/T11223-2000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十二、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组合拉伸工艺及在线探伤落线
1. 组合拉伸采用水箱拉丝机。

进线规格ø3.0mm.出线规格ø
2.05mm-ø2.10mm.
模具排比:2.90—2.70—2.50—2.35—2.20—(2.05, 2.075, 2.10)
2. 检查拉丝机运转是否正常.
3. 检查拉丝液浓度是否符合标准,标准范围7-11%
4. 穿模时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不能放反、放错位、穿好模具后,打
开拉丝液阀门,使拉丝液对准模具和塔轮喷淋。

检查涡流探伤仪显示是否正确,报警和停机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5.开机时先打开收线机开关,再启动拉丝机运转,运行中随时调整收线平整度。

在线停机后,重新启动要匀速,不准冲击启动,以免拉伤和断线,对发现漏铝等缺陷要做好标识;
6.盘装线卸线时,注意不能碰伤和弄脏,每盘线做好登记,注意拉伸质量。

7.使用计量器具
a)千分尺范围0-25mm,精度0.01级,检查尺寸
b)光学折射仪,检查拉丝剂浓度.
C)涡流探伤仪
十三、交货技术要求及包装技术要求
1交货要求
1.1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应成盘交货,盘具应牢固可靠,内轴处要有铁圈加固,盘具轴孔大小为ф130mm,盘具两侧面需开定位孔,大小为ф30mm,两中心距离为125mm;每盘铜包铝镁应为一整根线,铜包铝镁排线应平整,不能有压线、打折、扭接等不良现象。

1.2铜包铝镁接头长度大于1Km,铜包铝镁接头处目测无明显露铝、打折、扭接等不良现象。

1.3每盘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净重,按双方协议重量交货,并附有质检报告。

2包装及标志
2.1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成盘时,最外层应与线盘侧板边缘保持适当距离(≥30mm)。

2.2铜包铝镁使用的木盘内圈应圆整、内筒搭接处应平滑过渡,不能有尖角压伤铜包铝镁表面。

2.3每盘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外层应用尼龙薄膜包装,并在外层用纤维板保护,防止外层损伤;盘具上应附有标签,并标有厂名、型号规格、毛重、净重、制造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等。

十四、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出厂检验规程
1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1.1外观检查
对于直径等于或大于1.83mm的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其外观质量用正常目力检查;对于直径小于1.83mm的铜包铝镁合金导体采用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的放大镜检查。

1.2直径与偏差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直径可按GB/T4909.2的规定进行测量。

1.3铜层厚度与铜层体积比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铜层厚度最薄点或铜层体积比的测定应用“断面抛光测量法”。

从样品一端截取适当长度的铜包铝镁合金导体试样,将导线横截面研磨、抛光后,使用足够精度的读数显微镜在图1所示的相互垂直的四个位置上测定铜层厚度,在这四个位置中应包含铜层最薄部位。

图1铜层厚度的测定位置
铜层厚度用四个位置测量值的平均值计算,并按下式计算铜层体积比。

S=[ D2 -(D-2t)2]/D2×100%
式中:S─铜层体积比;
D─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直径(mm);
t─铜层平均厚度(mm);
1.4直流电阻率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直流电阻率测量可按GB/T3048.2的规定进行1.5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测量可按GB/T4909.3的规定进行外,还应符合规定:
a)原始标距长度为250mm
b)抗拉速度不大于75mm/min ;
c)断裂点出现在距夹具25mm以内,且伸长率值小于本标准规定值
的试验区无效。

1.6铜层密实性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密实性试验可按GB/T4909.4的规定进行,从样品一端截取适当长度的试样,将其在标称直径15倍的间隙处夹持并拉紧,沿同一方向扭转三圈,也可采用比上述规定更长的试样,扭转圈数按比例增加,扭转试验速度不作规定。

1.7铜铝合金线粘合性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铜铝合金粘合性试验可按GB/T4909.5的规定进行,对试样进行反复弯曲试验,直至试样断裂。

试验后用正常的目力检查铜层与铝镁合金芯线间有无分层现象。

1.8密度
铜包铝镁合金导体的密度采用长度100m m左右的平直试样,按GB/T4909.2的规定测量其直径和长度,计算其体积;并用精度为1㎎的天平测量其重量来测定。

2验收规则
成品铜包铝镁合金导体应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具合格怔。

2.1检验
2.1.1出厂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按下表进行
序号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 外观11.2.
2 1.1
2 直径11.1 1.2
3 铜层厚度11.2.
4 1.3
4 铜层体积11.2.4 1.3
5 直流电阻率11.2.3 1.4
6 抗拉强度和伸长率11.2.3 1.5
7 铜层密实性11.2.6 1.6
8 铜铝粘合性11.2.6 1.7
9 密度(有规定时)11.1 1.8
2.1.2抽样比例
每批供货量的60%
2.1.3试验周期
每天
十五、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原材料进货检验程序和要求,确保生产中使用合格原材料。

本标准适用了本企业原材料的进库前的检验,它包括电缆用铜带,电工用铝镁合金杆,高纯氩等的进货检验。

2.引用标准
SJ/T 11223---2000铜包铝线(参考)
GB/T 11091---2005电缆用铜带
GB/T 3954—2001电工圆铝杆(参考)
GB/T 10624—1995高纯氩
DKBA xxxx.x-2009-x
3.检验工具
游标卡尺、目测
4.检验程序和方法
4.1原材料检验原则
a. 必须是本公司评审后的合格供方。

b. 如不属合格供方,《采购物资清单》必须按有关规定签字审批,且检验时应从严。

c. 必须有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明书。

a.c或
b.c两条必须同时具备,有一条不符合则拒绝检验。

4.2原材料检验记录
4.2.1每卷都应有进货检验记录
4.2.2每批次的材料可有一份质保书
4.3检验要求
4.3.1国家定点企业和我公司长期定点配套生产的企业经长期考验,向我公司直接供货,而且规格、型号标志清楚,材料证明书齐全,一般可凭定点厂的材料质量证明书、合同书直接验收
4.3.2 供方单位提供的材质证明书项目不全或对数据有怀疑或不能证
明的材料,必须委托试验单位进行全面的理化检验。

4.3.3凡进公司的原材料必须检查外观质量、几何形状。

要求:
a.原材料外观光洁,表面不应有裂缝、起泡、破损等缺陷;原材
料的外形尺寸,其公差应符合各自标准规定要求;
b.原材料的几何尺寸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要求。

4.4检验人员应认真作好原材料检验记录。

4.5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办理入库。

4.6 凡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由检验人员做好不合格标记,库房负责隔离与保管。

4.7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开出“不合格通知单”,注明不合格原因及检测数据,由综合部供应人员处理。

一.铜带牌号、状态.
产品为精轧紫铜带,T2牌号,状态为软态(M),纯度要求在99.95%以上.
二.铜带规格:
1.厚度为0.38mm偏差为(-0.0+0.005mm) ;0.5mm偏差为(-0.0+0.005mm)
2.宽度为287mm、162mm、160mm、132mm偏差为(±0.2mm)
三.产品外观质量:(目视检测)
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氧化(端面不应有氧化变色)、分层、裂纹、起
皮、夹渣和锈蚀斑.同时不允许有任何影响使用的缺陷.
四:铜带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工具:电脑拉力仪按GB/T228的规定进行) 牌号状态抗拉强度(MPa) 断后伸长率(%)
T2 M 230—270≧30
五:电性能:在200C的温度下测试,铜带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工具:双臂电桥按
牌号状态
导电率
(/%IACS)
电阻系数
(Ω·mm2/m)
T2 M ≧98 ≦0.017593
六. .应检查合格的每卷铜带上附有标签(合格证),其上需表明:供方名称、产品名
称、厚度、宽度、牌号、出厂批号、及日期、标准编号.
七. 每批铜带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由供方技术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
合标准的规定)需注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或牌号)、厚度、宽度、出厂批号、净重和毛重(件数)、检验结果和检验部门印记、本标准编号、出厂日期.
八. 取样位置和取样数量:
力学性能、电性能、尺寸偏差:头尾部位、每卷1个试样.
表面质量:逐卷
九. 检验规则:○1.无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视为不合格产品.○2.包装物的破损及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卷不合格. ○3.有试样不合格,则应从不合格所代表的那卷再取2个试样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该卷为不合格○4.铜带当出现其它缺陷并不影响本公司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让步接收
.
一.圆铝镁合金杆的型号和直径:
产品型号:5050 规格为:Ф9.0mm.
二.产品外观:(检测工具:目测)
○1铝镁合金杆应圆整,尺寸均匀.○2表面应清洁,不应有折弯、裂纹、夹杂物、扭结等缺陷.○3不应有严重的划伤、不得存在油斑和起皮、飞边现象.○4允许有轻微的机械擦伤、麻坑.○5.铝镁合金杆应成卷包装,并捆扎良好.每卷应为100KG,不管大卷小卷不许有接头.
名称直径(mm) 偏差(mm) 不圆度铝镁合金杆9.0 ±0.2 ≤0.9
注:不圆度为铝杆垂直于轴线的同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和最小的直径之差
四.铝镁合金杆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检测工具:电脑拉力仪、双臂
电桥:按GB/T4909.3和GB/T3048.2规定执行)
型号抗拉强度
(MPa)
伸长率
(%)
电阻率
(Ω·mm2/m)
5050 120-135 ≧20≤0.038
五.应检查合格的每卷铝镁合金杆上附有标签(合格证),其上需表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直径、型号、出厂批号、及日期、标准编号.
六:每批铝镁合金杆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由供方技术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规定)需注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或牌号)、直径、出厂批号、净重和毛重(件数)、检验结果和检验部门印记、本标准编号、出厂日期.
七.取样位置和取样数量:
力学性能、电性能、尺寸偏差:任意部位、每卷1个试样。

表面质量:逐卷
八.检验规则:○1.无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视为不合格产品.○2.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卷不合格.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允供方切除不合格部分重新检验,合格方可签收.. ○3.有试样不合格,则应从不合格所代表的那卷再取2个试样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该卷为不合格○4.铝杆存在缺陷并不影响本公司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让步接收.
4.8每批应有检验报告,纯度在99.995%以上,使用中保证中焊缝无
氧化点,若发现焊接时焊接蓝色火为不合格,出现和铜带颜色一致为合格.
4.9检验人员应认真作好原材料检验记录.
4.10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记录.
4.11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办理入库
4.12凡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村料,由检验人员做好不合格标记,库房负
责隔离与保管.
4.13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开出“不合格通知单”,注明不合格原因及检
测数据,由综合部供应人员处理.
十六、原材料至成品在生产过程跟踪控制要求
1. 主要原材料铜带、铝镁合金杆、先进入待检区,经质检员按《生产技术规范》文件中(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执行,验证合格后进入合格品区,不合格品进入待处理区(原材料进货检验记录表,不合格品按不合格通知单认真填写).
2. 投料班在投原材料须在《铝(铝镁合金)杆拉伸、铜带分切班投料质量统计表》详细填写铜带规格、批号、重量、铝镁合金杆规格、炉号、生产日期、重量与原材料跟随的《质量跟踪卡》中填写规格、重量、编号要相符一致。

3.焊接班根据《质量跟踪卡》、《焊接班统计》要求,认真填写焊接质量、操作者、生产日期。

4.拉伸班根据《质量跟踪卡》、《拉伸班排产记录》填写各项要求。

5.水箱班根据《质量跟踪卡》、《水箱班排产质量记录》填写生产日期、成品规格、质量状况、操作者。

6.成品检验员依据盘号进行填写《成品检验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