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日,有媒体爆出国内某高校学生想拿到助学金,必须要上台进行演讲,通过“比穷〞的方式进行助学金评定工作,此举严重的侵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隐私权,使得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质疑声不绝于耳。

究竟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被外界所诟病?又应当如何优化变革评选的程序和标准,既保证助学金发到真正需要这笔钱的学生手中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够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不受到侵犯,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评定原那么方面,现实中,评定工作易陷入唯成绩论、唯民主论两个极端。

唯成绩论是指在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中,除需要必要的相关困难证明外,一切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如有的学校规定一旦学生有挂科或综合考评排名靠后,那么取消其助学金的评定资格。

这种唯成绩论看似公平公正,但是存在着弊端,如局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于山区或边区,根底教育环节薄弱,这些学生学习态度方面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根底较差,导致考试成绩较差,综合考评靠后,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导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如果单纯以成绩作为考量的标准,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这类学生恰恰是是最需要资助的。

唯民主论那么是指以民主评议作为主要的评定依据,一切拿民主评议的结果说话,上述案例中的上台“比穷〞即是这中唯民主论最典型的表达。

这种方法尽管是以看似最为公正的民主评议作为依据,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局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不善于言谈,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其真实的家庭经济困难状况,导致未能到助学金,而这种唯民主论往往会演化程唯关系论或是唯人缘论,结果导致用“公平〞的形式到达不公平的效果。

第二,监督审查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高校学生助学金的投入金额,加之相关的证明较为容易开具,导致个别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存在博弈的侥幸心理弄虚作假,出现了一些“伪贫困生〞,有的一身名牌,有的手持iphone,严重的歪曲了国家发放助学金的本意。

另外由于各高校助学金的比例名额不断扩大,客观上导致助学金资格审查方面,形式审查大于内容审查,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往往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相互监督,因此即使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伪贫困生〞也很难查出。

第三,教育引导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续教育引导,导致个别同学认为这是国家给我的,是自己应得的,跟学校没有任何的关系,只认识到了自己的权利而没意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如有的高校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安排助学金的获得者参与公益劳动,这本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却遭到了学生的反弹和媒体的诘问,这和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本意相悖。

二、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高校助学金评定原那么、审查监督、教育引导等方面问题,笔者建议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解决。

第一,创新评定程序,综合考量,重点突出。

为了解决唯成绩论和唯民主论的两种评定模式的弊端,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以家庭经济的实际状况为主要参照依据,结合学生的考试
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考量,确保局部少数民族和遥远山区的学生不会因为成绩较差、性格孤僻等方面的原因拿不到助学金。

同时可以借鉴切蛋糕的理论,即谁切蛋糕谁最后拿,改变民主评议的形式,增加一次民主投票,首先由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从内未申请的学生中选出评议小组,由于首次投票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迫使其必须要选择相对公正的学生,而不是以关系的远近选择评议小组成员,再由评议小组结合相关资料、个人辩论、平时表现等方面的根底上进行二次投票,最终确定人选,整个评议过程保密进行,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实地走访,眼见为实。

为了解决学生弄虚作假的问题,必须要加强监督审查机制,实地走访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获得最准确的信息必须进行实地走访,通过走访可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全面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材料会说谎,但是房子不会说谎。

同时通过屡次走访获得的经验可以形成规律性的判断,如家庭经济状况地区差异性十分巨大,贫困与否的标志并不一致,助学金对于每位同学的重要性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有的放矢优先保证山区以及遥远地区的学生拿到助学金,因为这笔钱将是其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

另外,通过走访一旦查出弄虚作假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惩罚,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威慑作用。

第三,搭建平台,加强教育引导。

目前,助学金评定工作根本上到学生拿到钱这个环节就已经结束了,缺乏后续的教育引导,助学金在助“学〞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必须要对其加强教育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助学金收到其应有的效果。

如笔者所在的西安文理学院正在积极探索教育新模式,要求受助学生从工作助理、科研助理、效劳助理三种工作岗位上参与学校建设,在工作中增长才干,提升综合技能,促使其早日成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高校助学金评定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受到了学生和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评定过程和评定结果必须要能够经受起检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评定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思想,变革模式,使国家助学金到达其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婷,孙忠宝.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方式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2021年第4期. 【2】程全伟.高校“贫困生〞走访工作的意义与局限性――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J].新西部,2021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