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文言文《熊廷弼》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言文《熊廷弼》阅读答案
熊廷弼
【甲】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
道御史,代镐经略。
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
一时尽窜,辽阳汹汹。
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
斩逃将刘遇节、王捷,
以祭死节士。
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
督军士造战车,
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
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
乃上方略,请集兵
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
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
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
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
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
诏下廷议。
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
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
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
”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
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
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
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
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
二十二日,
遇大清兵平阳桥。
锋始交,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
报至,京师大震。
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乙】
明启、祯间,东事之坏中破竹之不可遏,一时大臣才气魄力足以搘拄①之者,
熊司马一人耳。
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关门再出,庙堂诸公忌其有所建白,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漫夸六万兵平辽,
为之掣肘。
时江侍郎秉谦力陈:经臣②不得展布尺寸,反使抚臣③得操节制之柄,必误国事。
不幸言而中矣。
当国者苟有人心,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犹且
不足。
反以不能死绥罪之,是犹束乌获④之手足,使力不胜匹雏者代之任重,
及蹶而偾,则曰“是亦获有同咎”,可乎?
(节选自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注]①搘(zhī)拄:支撑,抵抗。
②经臣:经略一方军事的大臣。
③抚臣:安抚地方的大臣,指巡抚。
④乌获:战国时秦国大力士,据说他能举千钧之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擢:提拔
B.甫出关,铁岭复失甫:刚刚
C.当国者苟有人心当:处在
D.是亦获有同咎咎:罪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廷议以廷弼熟边事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
B.复劾其破坏辽阳忌其有所建白
C.臣且之生致死犹且不足
D.不得食,乃还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朝廷起用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铁岭相继失守,他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有胆略,晓军是。
任经略后更加坚决主张拒敌守城。
但是他禀性刚直,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支持。
C.王化贞不通军事,轻视大敌;不听文武将吏的规劝,与熊廷弼尤其抵触。
战败后大理寺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被判了死刑。
D.全祖望认为熊廷弼是可以挽救危亡的唯一人才,而朝廷缺是非不分,归罪功臣,揭示出明末君主昏聩,朝纲败坏的历史悲剧。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3分)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
(3分)
(3)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4分)
4.(3分)C (当:掌管,主持。
)
5.(3分)B (两个“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
6.(3分)A (“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原和铁岭相继失守”有误,原文“未
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
)
7(10分)(1)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援助。
(3分)
(2)熹宗于是对过去弹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达诏书从家中起用延弼(3分)
(3)用人者可贵之处在于能让人的才能得到施展,原本就不应当让一两个迂腐的书生拿着弹劾的奏章在他的一旁议论。
(4分)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将领,字飞白,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万历进士,楚党。
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
缮城,守备大固。
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建州叛军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
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因当时王化贞是
东林党人叶向高(当时首辅)的弟子,所以熊廷弼被东林党人背黑锅。
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