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一天的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秒、分、时”三个基本时间单位表述时间,并了解24小时制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能够准确地读懂时钟上的时间,掌握指针的转动规律和刻度位置。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读懂常见的通知和日程表,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安排有所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读懂和运用24小时制;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地表达时间。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所掌握的内容。

2.介绍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时间单位,包括秒、分、时三个基本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3.运用实际案例,让学生尝试将时间转换为秒、分、时。

例如:老师问:“现在是上午8点30分,离中午还有多少个小时呢?”学生们要计算出中午是第几个小时,然后算出距中午还有多少个小时。

4.引入24小时制的概念,并与12小时制进行对比。

通过比对,让学生认识24小时制的优势。

5.运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读懂时钟上的时间,包括时针、分针的位置及转动规律。

6.教师将多个日程时间安排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懂安排。

例如:“上午
8:30-10:00语文课,10:10-11:40数学课……”通过此类练习,让学生掌握24小时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演示法:利用实例,展示时间的转换和“时钟”的读法,让学生观看、学习和模仿。

2.问答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他们对时间单位和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案例和日程安排,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合理安排和管理。

教学过程
1.老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所掌握的内容。

2.老师用实例讲解秒、分、时三个基本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变化。

3.举例计算中午是当天第几个小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感悟时间的流逝。

4.引入24小时制的概念,以学生熟悉的时间为例,讲解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让学生体会到24小时制的方式更为直观和方便。

5.教师演示时钟读法,让学生明白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和转动规律,并让学生模仿演示,练习时钟的读法。

6.教师将多个日程时间安排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懂安排。

例如:“上午
8:30-10:00语文课,10:10-11:40数学课……”,通过此类练习,让学生掌握24小时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老师总结并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反复加强和巩固学生对时间单位及其换算、时钟读法、日程安排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评价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对24小时制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能够准确地读懂时钟,并能够通过日程安排理解时间的管理和安排。

课后作业
1.练习通过实例将时间转换为秒、分、时。

2.在家中观察时钟,练习时钟读法。

3.查阅报纸或网络信息,找出一个时间安排的例子,读懂并记录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