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城乡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城乡
规划作为城乡改革的一大模块,被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所关注。
合理而有效的
城乡规划有利于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和谐稳定环境的构建。
在
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
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就城乡规划设计中
的美丽乡村规划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1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心由“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
这同样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上。
当前我国村庄的数量依然远大于城市数量,
乡村的建设依然是规划建设的重心,但由于乡村规划专业人员的缺失,乡村规划
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乡村普遍存在着生活环境较差,服务设施不完善,村民收入
偏低的现象。
美丽乡村规划的提出就是为了保证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快速发展,美丽乡村规划有助于早日实现我党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做到乡村产业升级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民生活,实现农业现代化。
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还能减少社会矛盾,使得村民也能感受到社会发展带给人民的红利,从而保
证了各个地区的均衡发展。
2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乡村规划的最重要的前提,即要保护当地环境,保证在
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美丽乡村规划。
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和谐而稳固的发展才能保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因此基于生态优先原则,在保
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规划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个生
态系统的稳定,还能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好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
生态项目的建设,以此来调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2.2系统性原则
美丽乡村规划并非是单一性的工程建设,其需要关注的内容相对而言比
较多,需要切实围绕着农村区域的各个要素进行详细全面分析,如此才能够有效
提升其最终建设协调性,避免因为规划方案不合理影响到最终美丽乡村规划价值。
这种系统性原则的要求同样也是多层面的,需要从整体入手进行规划,确保整体
方案的可行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情况进行科
学规划,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的举措相结合,以此来全面推动城乡
规划发展进程。
例如,针对一些区位条件良好,景观资源丰富的村庄,就可以发
展乡村旅游业,提升整体规划布局以顺应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依托旅游业带动
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助力村庄升级转型。
针对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或者手工业发
达的村庄,可以挖掘自身特色,进行文化输出或产品的输送,产生村庄特有的品
牌效应,打造完善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
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相关产业,
让规划不仅局限于基本需求,同时还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并
且能通过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个体经济,使得美丽乡村更美,人民群众
更富,使村民切实的感受到科学规划所带来的益处。
2.4 以人为本
在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上,必须要将农民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不
断地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而这与美丽乡
村的建设初衷是吻合的。
对于农村传统的文化进行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对一些传
统的文化理念进行保护,真正的打造出符合农村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
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策略
3.1合理规划乡村住房建设
①我们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强化相关的管理,真正的
方便农民日常生活,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设计。
通过规范乡村建设的秩序,从而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维护村民的各项利益。
以服务农民为根本目的,不断
的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提高服务农民的质量。
不断的结合农村自身实际情况,制
定符合农村发展的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②不斷加强城乡规划中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根据农民日常的真正需要进行相应的建设规划,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意
义得到体现。
对于占用土地进行建设时,必须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手续审批,从而使美丽乡村规划符合城乡规划的法律要求。
3.2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对于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落实,从基础设施入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其同样也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整体运行效果。
这种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规划需要
切实把握好给排水、采暖、燃气等基本要求的满足,确保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同样
也能够满足于当前,乃至未来美丽乡村发展需求。
当然,在具体基础设施建设规
划中,也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方面的需求,避免过于求好导致资金超支,可以从
整体城乡规划设计入手进行协调,比如相邻近的乡村可以共享一套基础设施。
3.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
要注重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因为乡村人口主要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都来
自农业经济,因此只有将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破坏
当地的环境。
比如对于一些主要以养殖业和农业为主的乡村,就需要发展循环农
业经济,将种植与养殖结合起来,并提高环保资源的利用率。
比如养殖业的沼气
可作为能源使用,种植业的植物多余组织可以提供给养殖者,这些循环理念要多
与当地人民传播,并以此逐渐施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浪费情况以及更节
省成本的提高经济,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规划。
对于生态环境较为差的区域,可以通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来促进美丽乡村的施行,比如对于土地荒漠化较
为严重地区,可以提高人们植树造林种草的意识,并实际付诸于保护当地环境的
实践之中。
对于水资源利用上也要提倡合理节约用水,对于水污染的情况,就需
要提高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的意识,并且要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对于污染源进行
监控。
3.4营造乡村空间特色
将规划理念与美学理念有效结合,营造乡村空间轮廓线和色彩,更好的
体现出乡村空间特色要素。
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受制于农村特定地理风
貌环境的影响,乡村空间轮廓线营造需要与景观相适应,这些轮廓线受制于多种
要素的影响,能够将乡村的空间特征更好的反映出来,并蕴含着乡村文化和历史
的变迁。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与各个空间板块的地形特征和功能性质
相结合,充分的反映出空间轮廓的比例和尺度。
相较于城市的色彩,乡村色彩主
要以自然景物构成的色彩为主,人们通过感知乡村色彩,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乡村
形象的认知。
因此具体规划过程中,乡村色彩需要以自然色彩为主,人工色彩选
择需要与自然色彩相配合,避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而且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节方面的设计,即要将能够承载村庄历史的有意义元素充分利用,使
其作为一个个空间节点,以此来增加村庄的文化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政策,使其对于我国农村
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消除城乡各项差距。
但是,在实际的美
丽乡村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一些规划原则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
不断的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障美丽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质量,更好的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赢.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