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十一《学问和智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学问和智慧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犀锐(x 1) 书橱(ch刃寸积珠累(zh u)
B .批大郤(x )1导大窾(ku d n)赫胥黎(x u)
C.熔炉(r ng)寡约(gu d )鞭辟入里(b 1
D .远瞻(y a n)晦涩(s )e矻矻穷年(k u)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关联词语。

(1) 有学问的人,________ 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
_________ 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2) 我们________ 需要学问, _________ 更需要智慧一一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
问、运用学问。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智慧,那么,即便是读破五车...,也只能充当“两脚书橱”。

B .一旦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智慧的学者研究问题,往往能探骊得珠..,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D.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苏榛湖湿地公园方圆10公里,由于时间紧张,我只能浮.光.掠. 影地游览一番,悻悻而回。

4.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主管理、自觉养成、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

C.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 .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

5.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______________ ,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___________ ……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
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_____________ ,而倾听,是让人___________ 。

①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②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
③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④谦逊和聚精会神
⑤忍不住拍案叫绝
A .⑤①④②③
B .②④⑤①③
C.⑤①②④③ D .②⑤④①③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
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一一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Mendel) 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


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
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 (bulldog),为他张目。

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
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
之处。

6.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

7•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请简述选文的论证过程。

9•结合下面高尔基的名言,联系选段,说说学问和智慧有何联系。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
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咼尔基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畅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

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
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

须知___ 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

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
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③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

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
理。

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
《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

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

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
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④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

换言之,
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

诚如孟
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


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
笔记凡数十种。

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

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
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

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
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

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一一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
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
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
质。

”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

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
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有删改)
10.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1)
不辞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另请高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和他对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 下面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

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

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13 •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分)★
14.
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4分)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全市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 享。

某校“文博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观博物馆。

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牌放到博物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

[见⑴题] 当天,社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博物馆,分组体验主题文化活动。

[见⑵题] 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兴奋。

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
[见“链接”;第⑶题],发
出了题为“做博物馆忠实粉丝”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

[链接]
新闻摘录:沪上125家各类博物馆中,已有 96家全年免费开放。

调查数据:
(1)下列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
( )
A .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家视角:在法国,最让我吃惊和感动的是,
小孩成了各类博物馆的主角 多数情 况下,孩子们进去便席地而坐,听讲,宛如上课。

(舒乙《这么观众留
言: 文物并不冰冷,她带着历史的温度。

B .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
C.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
D •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
(2) 如果你是社团成员,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理由。

①上海博物馆:“邂逅大师”欧洲油画艺术珍品展
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闻香识药”中药课程
③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人和谐”主题展
(3) 依据链接材料,补写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走进博物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本文作者以巧妙的比喻说理,不仅使说理形象生动,而且揭示了智慧和学问之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请你以“读书”为话题,确定自己的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兼用其他论证方法。

100字以上。

1. [解析]B A项,“寸积珠累”应为“寸积铢累”;C项,“辟”应读“ p l ; D项, “瞻”应读“ zh an o
2. (1)虽然但是(2)不但而且
3. [解析]D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显然不合语境。

4. B
5. [解析]B 前两空所填写的语句是因果关系,因为“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所以“谦逊和聚精会神”;读书读到妙处,自然“拍案叫绝”;爱读书的人在生活中自然会沿袭读书时的姿态;最后一空点明了在生活中学会倾听的意义。

6•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7•举例论证。

举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智慧对于学问的重要性” ° (或:对比论证。

将有智慧的人和无智慧的人研究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先提出“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的观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然后连举三个杰出人物的事例,从正面证明智慧对于学问的重要性。

9•①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②学问是知识,智慧是能力。

10.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语境意义。

解答时要联系语境:“读书好比串门儿一- 隐身的串门儿。

”“不辞而别”表面上是写串门,实则是写读书,而“另请高明”“和他对质”也是关于读书的。

[答案]⑴将正在看的书扔掉,不再读这本书。

⑵读另外一本书。

(3)对书中的观点、人
物、情节进行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

11.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

本文的中心论点比较明显,综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即可概括出来。

[答案]读书是一种“遇见”,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12.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解答时抓住“读一本经典”“对
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来思考,即可得出运用了对比论证;再结合本句前面的语句,“关键-
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即可得出论证的作用。

[答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将读经典书籍与读平庸书籍进行对比,突出了“我们应该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这一观点。

13. 先提出“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再引用孟子的名言,并列举梁启超写《王荆公》时的质疑来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14. 略。

(能联系自身的“阅读经历”谈读书的好处,言之成理即可)
15. (1)[解析]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B项,“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
语言生硬,使人难以接受,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所以B项不合适。

(2) 示例一:选①。

喜爱绘画艺术;提升艺术品位;拓宽国际视野。

示例二:选②。

对中医感兴趣;增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传统文化。

示例三:选③。

热爱大自然;增长“人与自然”的知识;增强和谐共生意识。

(3)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先读懂材料,再进行分析。

从“市民日常文化休闲地选择率”来看,选择博物馆的比率最小,说明博物馆
利用率低。

在法国,小孩成为博物馆的主角,启示我们也要从小从现在多走进博物馆。

从观众的留言可以看出,走进博物馆,在精神方面会有很多收获,所以有必要多走进博物馆。

[答案]示例:①我们的博物馆利用率过低,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资源。

②法国人从小走进博物馆的事例,启示我们应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③国内外博物馆利用情况对比鲜明,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

④观众留言表明进博物馆收获颇丰,启示我们应更
多地走进博物馆。

16. [解析]比喻论证,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婉
转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

运用比喻说理,首先
要紧扣主题,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还要做到比喻力求新颖。

[答案]示例:读书是心灵的历程。

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

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是读书的意境不外乎四种一一翻、读、吃、品。

四境如山峰叠
立,愈攀愈艰。

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味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

纸书如同白开水,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味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奇书如仙宴之山珍,需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偕忘。

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

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

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