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铁路客运枢纽西广场基坑支护设计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铁路客运枢纽西广场基坑支护设计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盐城铁路客运枢纽西广场项目,结合其复杂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和工况关系,提出分区实施、多种支护形式相结合的支护方案,方案的成功实施
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复杂工况;分区实施;多种支护相结合
1.工程概况
1.1基坑概况
本工程基坑由主体地下室、南地块通道一组成。

主体基坑面积约6.8万m2。

现状场地内有新长线贯穿,为保证本工程基坑工程实施期间新长线不停运,本工
程主体基坑分两区实施,分区隔断线结合结构后浇带进行设置,距离新长线最近
约60m。

其中远离新长线分区为Ⅰ区,先实施,基坑面积约为2.6万m2;新长线穿越分区为Ⅱ区,待Ⅰ区地下结构施工完毕且新长线拆除后再进行施工,基坑面
积约4.2万m2。

南地块通道一与Ⅰ区基坑合并实施。

各区域的基坑规模如下表所示。

1.2环境概况
盐城市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工程枢纽西区位于盐城市亭湖区,北邻规划东进路,南邻世纪大道,东邻盐城高铁车站及轨道,西邻范公路。

本工程周边环境复杂,
保护要求较高。

场地内有正在运营的新长线,场地东侧为在建的盐城高铁站。


铁站房及线路在本工程开挖前完成,其中站房与本工程地下室外边紧贴,线路及
站台距离本工程地下室外墙不少于50m;场地西侧为范公路高架,本工程地下室
外墙距离范公路高架约35m;场地南侧邻近待建站南路隧道和交运综合楼,预计
在本工程Ⅰ区地下结构完成后实施;场地北侧邻近待建站南路隧道,预计在本工
程Ⅰ区地下结构完成后实施。

场地内有高架与本工程Ⅰ区同步实施。

1.3工程水文地质
图1 基坑挖深情况平面图
表1.基坑规模汇总表
1)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地处苏北滨海平原区。

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为第四纪全新统~
晚更新统沉积土层,主要由黏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组成,自上而下可分为21个
亚层。

图2 场地周边环境总平面图(Ⅰ区、南地块通道一实施工况)
图3 场地周边环境总平面图(Ⅱ区实施工况)
本工程基坑设计最大开挖深度约9.5m。

涉及有①层素填土、②层粉质黏土、③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③11层粉土、③2层淤泥质粉土、③21层粉土;其中①层素填土以及①1层杂填土以黏性土为主,土层结构松散,不均匀,孔隙率大,抗剪强度低,基坑开挖时易产生坍塌与渗水现象;②层粉质黏土强度低,渗透性弱,抗剪强度及承载力低,但该土层较薄;③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含水量高,高
压缩性,抗剪强度及承载力均低,且具有一定的流变与触变性,基坑开挖时极易
产生坍塌或塑性挤出;③2层淤泥质粉土、③11层粉土和③21粉土渗透性强,
极易在坑内外水头差压力作用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等现象。

表2 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2)地下水概况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有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和深部土层中的承压水。

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第④层以上及第②层以下土层中,地下水位标高为1.88m。

承压水
赋存于第⑤~⑥4、⑧、⑩1~⑩4层土层中,承压水头标高为0.80m。

经计算,本工程临界开挖深度为5.0m,对于开挖深度大于5.0m区域应针对第⑤~⑥4层承压水进行减压降水。

基坑实施期间需设置相应的降压井,对坑内承压水按需降压。

2.总体设计方案
2.1设计工况
现状场地内有新长线贯穿,为保证本工程基坑工程实施期间新长线不停运,
本工程主体基坑分两区实施。

其中远离新长线分区为Ⅰ区,先实施;新长线穿越
分区为Ⅱ区,待Ⅰ区地下结构施工完毕且新长线拆除后再进行施工。

2.2总体设计方案
(1)Ⅰ区基坑
本工程Ⅰ区基坑北侧中部区域靠近高铁站房,为减小围护桩施工对站房影响,邻近站房区域采用灌注桩排桩结合止水帷幕的围护形式,其余区域采用浅层放坡,深层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的围护形式。

由于基坑
普遍区域不满足⑤~⑥4层承压水突涌稳定性,止水帷幕需插入⑦1层隔断承
压水。

Ⅰ区基坑中部靠近站房区域采用支撑方案,其余区域采用锚索方案。

(2)Ⅱ区基坑
Ⅱ区周边环境较为宽松,整体采用浅层放坡,深层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预
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的围护形式。

由于基坑普遍区域不满足⑤~⑥4层承压水突涌稳定性,止水帷幕需插入⑦1层隔断承压水。

由于Ⅰ区东西方向约60m范围内的地下室结构已经形成,考虑利用这部分结
构刚度实现Ⅱ区的无支撑基坑开挖。

中部首先开挖,东侧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结
构楼板(主要是地下一层楼板和基础底板)类似深梁,两端由未开挖的土方形成
支座反力。

中部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形成中部的水平传
力路径,开挖范围分别向两侧扩展,此时东侧的水土压力作用下,中部基础底板
和两侧未开挖的土方形成支座反力,结构楼板类似三跨连续深梁。

对应于站房地
道和雨棚区域的基础底板都形成后,再进行南北两侧的土方开挖。

因此Ⅱ区采用
锚索方案。

图4 Ⅰ区围护平面示意图
支撑区域典型剖面锚索区域典型剖面
图5 Ⅱ区围护剖面面示意图
图6 Ⅱ区围护示意图
图7 实施工况图(Ⅰ区实施阶段)
图8实施工况图(Ⅱ区实施阶段)
3.结语
本工程周边环境条件敏感,地质条件复杂,涉及繁杂的与内部或与周边地块的工况交叉关系。

本文主要针对项目特点,通过设置合理的工况流程,采用分区实施,多种支护形式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方案,保证了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第二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 宋晓君. 多种支护形式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 张小羊.两种多支护方案在富水软土深基坑中的应用[J].山西建
筑,2015,41(19):66-67.
[4] 于峰,赵书宝,郝晓平.多支护形式在保护邻近基坑建筑物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0,39(S1):91-93.
[5] 邹俊,杨玮,孙晖,姜仲兴,段宗良.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复杂深大基坑多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J].施工技术,2016,45(12):19-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