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6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容感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 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 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 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蕴涵在形象的描写中。
《杂诗十二首(其二)》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 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万里之境界,实为渊 明襟怀之呈露。诗中光风霁月般的志士襟怀,光阴流逝志业未 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其陶冶、感召、激励人类 心灵之意义,乃是长青的,不会过时的。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 (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 考据家。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 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独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 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有《漱玉 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第
一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单
元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杂诗十二首 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 其一
王国维曾经把诗人分成“主观之诗人”和“客观之诗 人”,他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情性 愈真。”但即便是最为纯粹的诗人,其主观之情也往往带着强 烈的客观现实的影子。
我们学习这几首诗作,要注意结合诗歌中的描写体悟诗歌 的感情,注意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成就。
自主学堂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薄帷.( ) 借鉴.( ) 签.名( ) 翱.翔( ) 驰骋.( ) 松弛.( ) 悲悽.( ) 会稽.( ) 微蹙.( ) 憔悴.( ) 诗笺.( ) 绸缪.( ) 甚笃.( ) 倏.尔( )
答案:wéi jiàn qiān áo chěnɡ chí qī jī cù cuì jiān móu dǔ shū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 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 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 杰出的诗人。陶诗从内容上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 类。其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 田园诗派的鼻祖。
答案:(1)翔鸟鸣北林 (2)徘徊将何见 (3)有志不获骋 (4)欲言无予和 (5)只今惟有鹧鸪飞 (6)花自飘零水自流 (7)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不许稍绸缪
课堂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 (今广东梅州)人。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 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出“我之诗”。黄遵 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 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运用现实主义 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因而有“诗史”之称。他的 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文 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著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 《人境庐诗草》等。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薄.帷.鉴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鸿号.外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沦.西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眠知夕.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志不获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知须.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1)薄薄的帐幔 (2)哀号 (3)落下 (4)夜长 (5)驰 骋。诗中是指大展宏图 (6)片刻、短时间
3.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 (1)孤鸿号外野,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忧思独伤心。 (3)日月掷人去,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挥杯劝孤影。 (5)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 (8)明知须臾景,________________。
《越中览古》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 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 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 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一剪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的思夫之情,反映出初婚少 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今别离》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能直 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诗歌运用乐府 杂曲歌辞,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是写19世纪 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 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诗中的人生体验具有了时代标 志,也就是一种现代性。
课前
自主预习
(对应学生用书P24)
文本助读
1.走近作者
阮籍(210~263),字嗣宗,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 慎避祸的态度。他与嵇康、刘伶等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 名。阮籍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 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一生,绝大 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之后,他是第 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 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的 人。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 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