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当代文学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才子落难,佳人搭救”与“始乱终弃”的情结 模式。 ★ 小说不仅应当“引起人哲理性的思考”,而且要 “给人以美的享受”。 §1 苍凉雄浑的大西北的风情美。
无论是雪山戈壁、穷乡僻壤,还是高原牧场的疾风劲雨, 黄河的涛声激浪,都袒露出大西北特有的地貌景观。
§2 大西北土地和大西北人之间的精神联系。
八 王安忆 ★ “知青”身份。
★ “雯雯”系列:以《雨,沙沙沙》为代表,通过 女知青雯雯迷蒙而纯真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一代青 年对过去的挫折和失落的反思。
如1:两个灵魂打成一片,/虽然我必须离去,/然而不能忍受, /破裂,只能延展。/就像黄金被捶打成薄片。 《邓恩· 别离辞· 节哀》 如2 :新式婚礼果然如期举行了。又是讲话,又是照相,又 是唱《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又是念要开追待会寄 托我们的哀思和有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 《王蒙· 买买提处长轶事》
§3 对“小说”概念的一次冲决。 ① 淡化情节:将情节模式打散、冲淡、隐去,喜用 插入成分。
②淡化冲突
冲突具有戏剧性,包含着一些大致相等的力量之间的相互 较量。 ‚多侧面‛、‚多层次‛、‚多回合‛等等。 ‚克制陈述‛,‚除尽火气‛ 。即如西方批评家所言的‚成 人品质‛,:‚中国诗的最主要特点,我们可能可以称之为 ‘成人品质’。在中国文学的整个广阔幅度内没有任何幼稚 年少气盛的东西,而这种年少气盛品质是欧洲诗歌的基础。‛
七 贾平凹:对西北乡土人生的书写
★小说《满月儿》采用了城/乡、文明/落后的叙述框 架以及小说叙事对和谐的美学追求,成为作者后来创 作演变的一个基础。 ★“商州”系列小说 §1 来自民间的美好诗情:《商州初录》
“我是山里人,……,山养活了我,我也懂得了山。后来我 进了城。……在山里爱山,离开山,更想山了。‛
张贤亮是从生活的碱水中浸泡过来,从苦难中煎熬出来的 作家。多年的严酷生活造就他独特的精神气质,他的小说 就是这种精神气质外化而成的哲理性和诗美的结晶。
★ 《灵与肉》 许灵均 李秀芝
张贤亮:‚孤独悲凉的心,对那一闪即逝的温情,对那若 即若离的温情 ,对那似晦似明的怜悯,感受却特别敏锐。 长期的低沉生活,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来自劳动人 民的温情、同情和怜悯,以及劳动者粗犷的原始的内心 美。‛
★ “女强人”的苦恼 §1 作为知识分子的负担和作为女人的负担。
§2 伍尔夫笔下的“屋子里的安琪儿”:
‚你们也许不知道‘屋子里的安琪儿’意味着什么。我将 立刻描述她。她楚楚迷人,毫不自私,极富同情心,在高难 度的家庭生活艺术的疆域里出类拔萃。如果吃鸡,她拣鸡肋 吃,如果屋子漏风,她站在风口顶着,简言之,她的言行举 止表明她从未有自己的意愿和心计,总是百叠回肠地同情别 人,温柔的顺从别人,最重要的是,她纯洁。纯洁被视为她 的美之所在。‛
三 张洁:“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 张洁是一个具有古典理想主义精神的作家。 §1 1978年7月发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像一颗 新星一样,一出现在天空,就以它独特的光辉吸引 了人们。” §2 1979年发表《爱,是不能忘记的》;1984年发表 《祖母绿》 ★ 张洁是80年代女性意识较强的作家。
§1 陆文夫从苏州文化的挖掘的“不是美,而是荒诞 与苦涩”。这使得作家对苏州地域文化的理解具有了 一种更为深广的忧愤和批判。
§2“一口古老而又很难干枯的井。”
§3出入悲剧与喜剧之间的“糖醋现实主义”。即善 于从普通人喜剧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沉的悲剧因 素,又能将对生活敏锐体察到的悲剧意识涵容在喜剧 化表达之中。 ★ 陆文夫的创作表明,中国作家对“人”本身思考开 始突破了单一的、政治化框架的约束,而进入到审美 视野。复杂丰富的人性、错综变化的人性都伴随着历 史和政治、民族和个体的思考,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表
响彻行云或余音绕梁的七个,粗陋鄙俗的语言,放荡不羁 的习俗,大度恢弘的气概,以致他们衣褶里的泥渍,皱纹中 的土尘,都与大西北的风物野趣共生。
六 汪曾祺 ★ 作为寻根小说的前奏,汪曾祺的创作(包括贾平 凹),在民俗民风和乡土气息的描摹中,向我们展 示了充满文化理想和文化碰撞的人伦、人情和人性。 ★ “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 《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 《受戒》、《大淖记事》;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 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谑,比如 《云致秋行状》、《异秉》。但是总起来说,我是 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的作品缺乏一种崇高、悲壮的 美。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4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① 总体而言,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俭省、疏放、淡远, 显示出灵动、飘逸的风致。
“她挎着一篮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 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 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未有过 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 心扰乱了。‛
★ 《活动变人形》(1986年),标志着王蒙的小说 创作转变:由之前的“九死犹未悔”的对理想和信念 的忠诚转为对文化(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
二 陆文夫 : ★ 50年代的陆文夫“努力要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去挖掘 具有典型意义的新人新事,而且努力用生动多彩的笔 墨来歌颂新人新事。” ★ 1979年6月发表的《特别法庭》标志着 陆文夫创作 风格的突破。 ★ 反思的独特性在于他从富有历史感的现实反思逐渐 深入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并且他将这种反思融 入了对苏州地域文化的挖掘。 ★ 1983年发表《美食家》。
§1小说是为食客立传。借朱自冶吃客生涯的一波三折, 带出了时代风云中文化的沉与浮,艺术的概括了新中 国成立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教训。
§2 小说借“吃”传达出的世俗化倾向。
§3 “小巷文学”反映出陆文夫对苏州地域文化的理解。 一是小说中苏州美食文化的展示;二是对古城苏州的 风土人情、园林风景、吴越遗迹、吴侬软语、石板小 巷、小桥流水的描摹;三是对苏州地域文化心理的把 握。小说有“融荒诞与精美、人生哲理与民俗化卷为 浑然整体的别致美感。” ★ 1985年发表《井》。
“我一看见高大的金碧辉煌的钟楼,我就吓昏了。街道这么宽, 车子那么密,我不敢过马路。打问路程,竟无人理睬。草绳捆 一床印花被子,老是往下坠。我沿着墙根走,心里又激动又恐 慌。坐电车,将一顶草帽丢失了,去商店,看见了香肠,不知 道那是什么,问服务员,遭到哄堂大笑。我找不着厕所,急的 变脸失色,竟大了胆儿走进一个单位的楼上,看见‘男厕所’ 字样,大了胆进去,却见一排如柜的摆设,慌忙退出来。见有 人进去了,系着裤袋走出来,便疑惑地又进去。水火无情,逼 得我一拉那柜的门几,才发现里边正是大便池子。‛
★《受戒》:大地上涌动着的人生欢乐 §1 对佛门世界的世俗化。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 庵。……”
§2 明海与小英子的清纯爱情。
‚你不要当方丈!‛(小英子说) ‚好,不当。‛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的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苦难的民间情谊。 ★ 《绿化树》
§1 章永璘的生存困境。
§2 小说中大量的关于“人”的思考。 §3 马纓花:集母性、女儿性、妻性于一身,善、美、 情、欲统于一体。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1 小说中的性话语。
§2 “黄香久”的复杂性
王绯:黄香久‚是带着男性的而且是囿于生物学的眼光观照 社会生活所塑造的男性心目中的女性,是被作者的性崇拜扭 曲的女性。甚至可以说,那是一个为了某些男性的观淫癖和 裸露癖的心理和阅读欲望而塑造的拜物女性。‛ 陈圣生:‚以审美和道德的双重标准来衡量,黄香久可以说 是当代文学中少有的一个富有艺术魅力的善良女性。她真正 是从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底层’开放出来的一朵 气味香郁的鲜花。……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坚韧的生命力 更多的从她身上体现出来,……她不只是性生理能力的象征, 更多地则是要过‘普通人日子’这种长久渴望的象 征。‛‚通过黄香久,‘淫妇’和‘贤妻’这两个关于妇女 不可调和的中国传统观念第一次找到汇合点。‛
§2 “商州”世界的变革。
① 《腊月· 正月》
② 《浮躁》
★ 吸收古典文学与文化之神韵 ,形成了其小说所 特有的 阴柔、虚静、和谐的美学风格。
镇上八景之一就是‚冬晨雾盖镇,所以,一到冬天,起来 早的的人就特别多。但起来早的大半是农民,农民起早为捡 粪,雾对他们是妨碍;小半是干部,干部看了雾也就看来雾, 并不怎么知趣;而能起早,又专为看雾,看了雾又能看出乐 来的,何人也?只有他韩玄子! 《腊月•正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醉醒能述已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第六章 80年代小说讲解
一 王蒙:“归来者”的历史反思 ★ “沉入底层”,贴近大地,孕育了王蒙的平民思 想和历史意识,以及对苦难的担当。
‚生活在最底层,在最边缘的地方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呼 吸,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那些年的戏法魔术、风云变幻、翻 手云雨、孰是孰非、孰胜孰败,洞若观火。‛
★ “蒙冤—受屈—昭雪”的故事模式。这一故事模 式呈现出明亮和乐观的精神,满足了整个社会迫切走 出伤痕、走向新生活的期待。
② 语言的暗示性。
‚芦花才吐新穗。银灰色的芦苇,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 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 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的蚊子,水蜘蛛。野菱角 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 扑鲁鲁飞远了。‛
③ 汪曾祺用闲聊、随意的方式结构小说,将口语的活 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传统“讲故 事”魅力,最大程度缩短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 间的距离,使小说阅读有了“听”的效果。
★ “九死犹未悔”的信念和忠诚,延续了50年代的 “少共精神” ★ 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意识流的手法特别强调联想……它反映的是人的心灵的 自由想象, ……中国文学一贯很重视联想,‘赋’、‘比’、 ‘兴’,就是联想。‛‚我们的‘意识流’不是叫人们逃避现 实走向内心的意识流,而是一种叫人们既面向客观世界也面向 主观世界,既热爱生活也爱人的心灵的健康而充实的自我感 觉。‛
§3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理想女性”形象:
‚ 中国理想女性就是一个手拿扫帚和保持房间清洁的妇人。 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一个 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 一个妇人的荣誉——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不仅要爱 着并忠实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绝对无我地为丈夫活着。‛
五 张贤亮:苦难历程的书写 ★ 一个“苦难的艺术家”。
§1 《祖母绿》可以被解读为“男子汉匮乏”的故事。
§2 1982年发表《方舟》 ① 女性的自我救赎:“古州并鹜,俯仰极乐”
② “寻找男子汉”。
“ 魏经理斜躺在那张罩着大红平绒套子的沙发上,一条腿跨
骑在沙发的扶手上,裤门的扣子一粒也没扣,露出女人们才 穿的那种花俏的内裤……”
四 谌容的《人到中年》
★ “以笔力地沉重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环境中的不 公正待遇。”
§1 鲜明的历史反思意味。
§2 叙述上,有意中断小说的情节链,避开对人物的 外部描写、人物之间的冲突,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通过闪回、停顿、放大、延长、重复、独白、对话 等手段,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了人的丰富、复 杂的“内宇宙”,以此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3 古典诗教 “是一种理想的力量,美善的力量、健 康的因素。” 如,孔子时代已经奠定的“乐而不淫,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艺。 ★ 王蒙是20世纪80年代的最重要的幽默作家,小说语 言的诙谐,戏谑,不失辛辣,开启了新时期文学反讽 的先河。 § “反讽”:语句的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的冲突;语 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