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训练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翻译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答案:不应当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
诚进谏的道路。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案:因此我很受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
效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八、古诗文阅读
【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通假字。 孰视之 “ 孰 ”同“ 熟 ”,意为 仔细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一词多义。
(1)美:吾妻之美.我者 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美丽,漂亮
(2)朝:朝.服衣冠 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皆朝.于齐 朝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 ;
(3)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军队驻扎
(4)书:乃丹书.帛曰 写 得鱼腹中书. 帛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古今异义词。 (1)今亡.亦死
古义: 逃跑 ; 今义: 死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私下 ;
今义: 空隙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旦日,卒中往.往.语 古义: 到处 ;
答案: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答案: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三、《送东阳马生序》
1.重点词语解释。 (1)不敢稍.逾约 略微 (2)尝趋.百里外 快步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被 ”同“ 披 ”,意为 穿着 。 (2)四支僵劲不能动
今义: 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 。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
今义: 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3)王之蔽.甚矣 动词作名词,所受的蒙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6.翻译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答案:照镜子看着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
(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答案:几个月之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六、《陈涉世家》
1.重点词语解释。
(1)辍耕之.垄上 去、往 (2)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 (3)九百人屯.大泽乡 停驻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
今义: 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 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
(4)等.死,死国可乎 古义: 同样 ;
今义: 等候;等待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词类活用。
(1)皆指目.陈胜 名词作动词,以目示意,看 (2)夜篝.火 名词作动词,笼 (3)忿.恚.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4)陈胜王. 名词作动词,称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辩 ”同“ 辨 ”,意为 辨别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 ”同“ 向 ”,意为 先前、从前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一词多义。
(1)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欤”,语气词 蹴尔而与.之 给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词,对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今义: 粗俗;低下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可.以.一战 古义: 可以凭借 ; 今义: 表示可能或能够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翻译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敌方的士气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6.翻译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答案: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秦始皇,皇上派他在外面 带兵。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案: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七、《出师表》
1.重点词语解释。
(1)益州疲.弊. 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时候 (3)盖追先帝之殊.遇. 特殊的礼遇 (4)引喻失.义. 不合道理
凄 ”,可看作是对【甲】文中“岁寒”的具体描写。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赏析。 答案: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 用两个“一何”加以咏叹,富有气势,突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高尚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 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 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之名,所以对宗 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 杂的心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 適 ”同“ 谪 ”。
(2)为天下唱 “ 唱 ”同“ 倡 ”,意为 倡导、发起 。
(3)固以怪之矣
“ 以 ”同“ 已 ”,意为 已经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一词多义。
(1)会: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集会
(2)将:项燕为楚将. 将领 上使外将.兵 率领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八 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1.重点词语解释。
(1)死亦我所恶. 讨厌,憎恨 (2)蹴.尔而与之 踩踏 (3)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假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辟 ”同“ 避 ”,意为 躲避 。
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
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
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
政,居宾客之右。(有删改)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
名,分掌丞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阅读【甲】【乙】诗文,用【乙】诗中的词语填空。 《赠从弟》(其二)中寒风“ 瑟瑟 ”、冰霜“ 惨
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这两者不能同时拥有,(那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
道义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二、《唐雎不辱使命》
1.重点词语解释。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2)大王加.惠. 施与恩惠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增广、扩充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 错 ”同“ 措 ”。
(2)仓鹰击于殿上 “ 仓 ”同“ 苍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一词多义。
(1)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借
(2)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扩大 ;
今义: 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词类活用。
(1)亲.贤臣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2)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4.古今异义词。
(1)休.祲降于天 古义: 吉祥 ;今义: 休息 。
(2)秦王色挠. 古义: 屈服 ;今义: (用手指)轻轻地抓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词类活用。
(1)轻.寡人与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2)天下缟.素. 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6.翻译句子。 (1)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支 ”同“ 肢 ”,意为 肢体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古今异义词。
(1)走.送之 古义: 跑 ;今义: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借 ;今义: 跟“真”相对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2)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笔。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古今异义词。 (1)一豆.羹
古义: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
今义: 豆子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 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 计时的器具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翻译句子。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答案: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5.翻译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
如人。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答案: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
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四、《曹刿论战》
1.重点词语解释。
(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弗敢专.也 独自享有 (4)望其旗靡. 倒下
他们。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案:祭祀用的牲畜、玉帛等祭品,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一定依照实情。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重点词语解释。
(1)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2)而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3)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4)闻.寡人之耳者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所以
(2)从:民弗从.也 听从 战则请从. 跟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古今异义词。
(1)牺.牲.玉帛 古义: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
(2)肉食者鄙. 古义: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4.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练习。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1)朗读曹操的问话时,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
什么? 答案:示例:适合用自信的语气。当时曹操位高权重, 他认为宗世林应该会愿意与自己结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 存”回答的妙处。 答案:松柏傲雪凌霜,具有刚直的气节。宗世林借 此表明自己高洁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曹 操的态度。
【乙】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
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
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
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