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夏季节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
春夏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肺结核、甲肝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除甲肝外)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又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一旦出现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影响,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春季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所了解,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身体健康。

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就是要控制好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春夏季多发的一些传染病吧。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全身丘疹等。

其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主要通过直接与患者接触被感染,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天至14天,起病有发热、咳嗽、咽喉痛、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眼睑浮肿、烦躁啼哭、食欲减退,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

至第2、3天口腔黏膜充血、粗糙,在颊黏膜出现如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有时在齿龈及唇黏膜上也有发现,医学上称为“麻疹黏膜斑”,是诊断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据。

一般于第4天出现鲜红色或玫瑰色的细小斑丘疹,丘疹先在耳后、颈部、发际出现,逐渐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额、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及足底。

在出疹时体温上升可达40℃,中毒症状加重,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较常见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隔离患者:在流行期间,应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两三周。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做好消毒。

(2)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3)免疫接种: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并常伴咽痛。

发热1天至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

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该病的疫苗,因此,做好儿童的日常防护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少外出,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5)做好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晨检和消毒工作,发现可疑患儿,应及时送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预防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餐具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餐具,尽量到餐具消毒比较规范的大食堂用餐,不要去那些餐具消毒不严或根本未消毒的个体饮食网点就餐。

不喝生水或未烧开的水,瓜果要尽量去皮、消毒。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3)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4)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接种相应的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