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闪现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闪现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首先立足课堂,力争让每堂课都闪现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即学习者能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方法、手段的继承和改革,创造性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融合所学内容,产生与原有知识不同的或新的知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紧扣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努力探索轻负、优质、高效的教改之路,培养学生只有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本着求新、求活、求实、求精的原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优化课堂结构,实施创新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这块沃土上,遍开创新教育之花,结创新教育之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举,建立优化的课堂结构,至关重要。

(一)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上好开头课?如何导入?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新课导入,在课堂导入上要有创见性,要有艺术性,既可讲故事,巧设悬念,又可用实物,提问题……总之,根据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因为上课开始的5分钟,学生的表绪尚未平复,注意力尚未集中。

这时新颖有趣的开头是吸引学生的最佳“武器”。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学一开始,我便请学生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成立的?等学生回答正确后,我接着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问题一出班级里议论纷纷。

学生们都急于告诉别人自己的生日,表现出极大的兴奋与积极性。

这时再引出新课“年月日”,既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年月日”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又有机地渗透德育。

精心设计的开头,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对学习从心理产生意识倾向,进入“主体”角色,迅速地把兴奋中心转移到主动的探索状态中。

(二)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师生观念,防止一言堂,缩小师生心理差距。

在教学中,健康向上的教育气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紧密联系的,素质教育要求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

1、首先我在教学中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

相信大多数学生具
有学习的基本能力,课堂上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发言,不要怕回答错误。

2、其次,我注意理解学生的现实处境,帮一些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支持学生上进心与表现特长的愿望。

如有的学生不善长语言表达,但图画得好,遇到有关图的助教的教学时,多让这样的同学来画。

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3、再次,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启发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奋斗目标。

教学过程中我在心里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提问设计时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思考能答出不同难度的题。

鼓励学生做出成绩,哪怕微小的成绩也不放过,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差生更是如此。

通过以上的做法,师生心理差距缩小,学生不仅接受老师这位朋友,而且欢迎老师,课堂上学生勇于表现,勇于发言。

充分达到了减负的目的,即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三)课堂上好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以及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放飞思维与想像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

因此,我们的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适合的思维意向,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如我在“平面图形的复习课”的教学时,出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块空地面积的1/2。

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造方案?”然后把这个问题和一些标好格点的答题纸发给每一个学生。

结果在我巡堂时发现,每个学生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多达几十种。

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有的是长方形的、梯形的、还有的涉及到圆、椭圆、扇形等暂时还没有学到的知识,这些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从这个例子说明只要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所以,这也充分说明课堂上巧设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想像的闸门。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活用教材,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据。

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教材的范例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领会《小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了解本课的内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作用。

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新知识的生长点。

其次,是要活用教材中的例题。

例题是代表教材的,例题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它既有理论功能,以简化的形式表示一种数学思想和理论;又有实践功能。

它是某一理论的简化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用好例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例题:
[例题]同学们做黄花35朵,紫花28朵,做了多少朵红花?
学生试做时发现条件不充分,于是从自己特有的认识角度出发,每人至少补充了一种条件,并时行解答。

可见,有时把便是稍稍改动一下,设置条件多余或不足的问题也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再次,联系学生实际,及时做好教材的充实和变通。

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时又有简约性的特点。

加上时代的变化,知识更新,原教材时而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内容单一,题型单调,要求划一,答案唯一,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及时的充分和变通,以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在讲完了几角几分相加减,乃至几元几角相加减之后,利用“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所知道的其它知识告诉大家?”的提问,引出人民币的种类,人民币的真假辨别,人民币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等知识信息交流,使学生的信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也是十分必要。

(二)练活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例题传授数学知识,通过练习来巩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促进思维发展。

因此,课堂练习是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所以课堂练习不但起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练习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1、利用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

所以要引导学生“想象”,“想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老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告诉学生要折出这张纸的1/3,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折法。

学生的折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通过这
一活动使学
生认识到:同一个长方形可以有不同图形的1/3,从而体会分数的抽象性。

2、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在寻求各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份。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会遇到这种题目:小明从甲地骑自行车到乙地,2.5小时刚好驶了全程的4/5,照这样的速度,还需几小时才到乙站?
教师在教学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解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四种不同的方法:(1)分数法:2.5÷4/5—2.5(2)倍比法:2.5×[(1—4/5)÷4/5]或者 2.5÷[4/5÷(1—4/5)](3)比例法:设学要X 小时才能到达乙站则有(1—4/5):X=4/5:2.5(4)工程法:1÷(4/5÷2.5)—2.5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进行组合,构建出不同的推理体系。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拓宽问题的解决方式。

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何解决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但现行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多已指出并限定了问题的解决方式。

如下题:生产车间要生产600个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现在任务增加到800个,要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每小时必须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与现实生活不尽相符,也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解决办法,教学时,可将其改编如下:
[例题]生产车间要生产600个零件,计划8小时内完成,现在任务增加到800个,他们该怎么办?
生产师傅该怎么办?方法一:现有工效不变,增加工作时间;方法二:工作时间不变,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三:工效适当提高,工作时间也适当延长,由于不限定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根据上述方法,假想出种种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找到了许多解决办法,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

三、优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
学生进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发挥创造力,促成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打破传统陈旧的“师道尊严”的桎梏,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独立思、考的情境,充分信任学生,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明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其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自己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依靠自己的知识基础,经过自己的知识基础,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理解知识的本质。

如我在教学“矩形的性质”中,先运用“CAI课件”导入新课,:卡通朋友贝贝微笑着面向全体同学致意问好,再邀请同学们一道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同学们欢快地跟着贝贝一起回忆着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然后画面上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贝贝数不出它的性质了,贝贝这下子已难了,抓耳挠肋;“矩形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同学们请你们帮帮我,好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全班同学激情飞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帮助贝贝找出矩形的有关性质。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矩形,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让课堂闪现出学生创新的火花,老师就必须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情境等,来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让课堂闪现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乌尔逊学校
鄂淑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