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选择题集中练习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中考一轮复习选择题集中练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
1. 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C.南海、渤海、东海、黄海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下图示意“2028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预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 预测2028年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是()
A.5-9岁B.25-29岁C.45-49岁D.55-59岁
3. 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需要()
A.增加就业机会B.增建养老设施C.扩大城市规模D.完善产业结构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 从上海出发沿甲、乙、丙、丁哪条线路考察,可以印证图中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A.甲B.乙C.丙D.丁
5. 沿乙路线考察不可能到达()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 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流河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B.内流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外流区主要位于季风区
C.我国河流分别注入了世界四大洋
D.影响内流河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7.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气象灾害
B.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C.冬、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
D.春季华北平原气候干旱,多发生沙尘暴气象灾害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8. 下列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A.石油B.水
C.耕地D.煤炭
9. 图中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总量丰富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缺乏D.人均占有量多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 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

阅读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我国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A.新疆B.内蒙古
C.西藏D.宁夏
11.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全球降水量减少B.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C.过度垦殖、过度放牧D.农民进城、土地抛荒
读下表,结合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数量水资源耕地面积南方地区占比53.5% 80% 35.2% 北方地区占比44.4% 14.7% 59.2%
12. 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
A.人口数量少 B.耕地少,水资源多
C.水资源总量少 D.耕地面积大
13. 解决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C.节约用水D.防止水污染
14. 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肆虐,我国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湖北省武汉市在全国
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帮助下,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抑制,但国外疫情却开始大
爆发,我国终南山院士接到来自欧洲国家的求助,为了快速到达欧洲国家尽早帮助
他们打赢疫情防疫战,终南山院士应选择下列哪种运输工具()
A.轮船B.飞机C.火车D.客车
青海省搭拉滩地区依托“光伏+生态+牧业”的发展模式,彻底摆脱了贫困,实
现了可持续发展。

光伏园区内,昔日荒芜的土地上树立起一排排光伏电池板,为昆
仑雪菊等高原生态作物遮挡强光:茂密的生态作物为电池板阻挡风沙:牧民们在电
池板下放牧羊群,避免作物过高遮挡电池板。

下图为青海省简图。

据图文资料,完
成下面小题。

15. 青海省()
A.以盆地地形为主,地处地势第二级阶梯
B.众多大河发源于北部地区,有较长汛期
C.粮食作物种植在地势相对低的河谷地区
D.人口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地区,密度较大
16. 昔日的塔拉滩地区环境恶劣,当地牧民纷纷逃离家园。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能够对应完善结构图的是()
A.①—过度放牧B.②—光照强C.③—土地荒漠化D.④—海拔高17. 近几年,塔拉滩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当地()
A.种植高原作物,为电池板遮挡强光
B.羊群定期吃草,减少植被覆盖面积
C.太阳光能发电,改变当地气候类型
D.开发清洁能源,实现生态良性发展
光伏智能道路是电动汽车的“流动充电宝”,它还能通过路面结冰检测系统,实时感知道路结冰情况,从而自动开启电力加热系统,及时除去道路冰雪,保障出行安全,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8. 使用光伏智能道路后,城市交通状况改善最明显的城市是()
A.包头B.南京
C.长沙D.海口
19. 光伏智能道路的建设,会带来最明显的影响是()
A.加重了区域环境污染B.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
C.解决了交通安全问题D.促进了航空航天工业发展
答案
1. A
2. D
3. B
4. C
5. A
6. C
7. D
8. D
9. B 10. A 11. C 12. B 13. B 14. B 15. C 16. B 17. D 18. A 19.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