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鉴赏家(节选)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淘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
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
“何以见得。
”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
它很顽皮。
”
“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
他画的都是墨荷。
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
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
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
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
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
——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团掉了。
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觉得也还不错,就略改改,加了题,又送给了叶三。
季匋民送给叶三的画都是题了上款的。
叶三也有个学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润生。
季匋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
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
有时径题“画与叶三”。
季匋民还向他解释:以排行称呼,是古人风气,不是看不起他。
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
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
“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
季匋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
“不卖。
”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听涛”。
一问,是日本人。
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
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辻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
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1. 叶三“喜欢画”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分析波浪线“十多年过去了”单独成段的好处。
3. 赏析画横线段的语言。
4. 探究小说最后为何要叙述辻听涛买画的情节?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生产是当今世界一项新兴产业。
这项被称为“从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产业,近年已在国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全国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超过了1000种。
当前,我国进入了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的阶段,市场价格下挫,农民增收缓慢。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填饱肚子过度到重视营养和健康,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备受青睐。
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药残等检测指标限制非常严格,检验手段已从单纯检测产品到验收生产基地。
那种单纯追求数量型增长、不顾产品质量的老路子已走不通。
目前,经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
有关人士指出,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变化,扶持农民搞好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使之成为一项有益社会、造福于民的大产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
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日前联合举行了创建“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5个生产基地和7个销售专柜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为了保证试点单位蔬菜的质量,有关方面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
在生产基地方面,从5月下旬开始,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联合对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全面的农药残毒检测,并对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销售时,除了生产经营单位自检后再上市销售外,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对专柜的蔬菜进行了数次抽查。
检查结果表明:选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专柜的农药残毒合格率均在95%左右,高于市场平均合格率20多个百分点,有的生产基地产品合格率达到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
为提高蔬菜的食用安全性,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并将北京市列入试点城市。
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力争在两年内真正建立起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
(摘编自《北京晚报》)材料三:
2017年9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食药监局共抽检4686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样品161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6.56%,其中不合格产品中食用农产品是重灾区,占一半以上。
附图:
(资料食品伙伴网)材料四: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控制和监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将加快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
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5月,农业部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等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多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发现22%样品不合格。
据了解,农业部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
通过贯彻《农药管理条例》等措施,有效减少高毒农药产品的比例,鼓励研制和生产安全、高效、经济的新品种,积极发展生物农药,从根本上解决因滥用高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中毒事故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食品科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绿色食品产业,目前在国内已形成较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B. “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目的是保证市场销售蔬菜质量,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C. 当前我国经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D. 食药监局抽检结果反映出当下我国食用农产品仍存在问题,应重视绿色食品产业。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加入WTO提出的挑战。
B. 严格的抽检制度和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C. 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的建立并不断完善,将会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确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
D. “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中抽检的市场普通蔬菜合格率远低于绿色蔬菜,说明当前绿色食品生产的必要性。
7. 从材料来看,当前绿色食品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
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
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
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
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
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
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
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
“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
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
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
”(《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
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
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
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8.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D.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
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C.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D.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阐明了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第②句的大意是:孔子认为,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
有事情,晚辈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11.请根据第①段文字,写出一个成语。
1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对它加以评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点明本词的主题。
“回头”写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态,又以重重烟柳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B.四、五两句描绘的是行人眼中的惨淡画面,移情于景,写出了浪迹飘零之苦。
C.该词写的是离别后的情景。
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D.词的下阕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将情与景融于一体,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14.这首词的下阕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烧凤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用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_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分别用桑叶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富于生活气息,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劝学》开篇表达“学无止境”观点的一句是“______”;认为只有做到“_________”,才能够智慧明达,且行为无过失。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在一片欢庆声中,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临近,村民们衣着朴素,古时习尚传承至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某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火车站下车后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却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
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昨日,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
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生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贵校的垂念。
特此推荐
X中学
X年X月X日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
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
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
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题干为:叶三“喜欢画”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是具体的内容,要举出例子分析,“方面”是概括的内容,需要整合提炼升格归类。
(1)从总结议论性文字“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以及题诗里“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均可见叶三对于画作的欣赏角度“有鉴赏眼光”
(2)从对于废掉的画的态度而言“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
——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团掉了。
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觉得也还不错,就改改,加了题,又送给了叶三”,可见其珍惜每一幅画作。
(3)从对于画家的态度而言,“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季匋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可见对于画的喜欢,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
(4)从面对高价买画的诱惑而言,“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不卖。
’”可见对画作的喜欢、珍惜,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答题方法为:首先概括相关段落的大意,其次明确和上下文、题目、主旨的关系,然
后说出情感作用,最后点明语言修辞效果。
题干为:分析波浪线“十多年过去了”单独成段的好处。
可见此题又属于赏析句子。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熟悉内容,解答本题可从标题的含义、文本内容、写作背景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
要紧扣主旨,仔细斟酌,要探究赏析的句子,往往同时是情感的集结句或含有哲理的语句,这类句子,往往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要想正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必须要对文章的主旨有比较深刻、透彻和全面的了解。
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路回答。
(1)内容主旨方面,运用数字单独成段,强调时间已久,这么多年坚守一种脾性和爱好实属不易,突出了叶三的个性以及对画作的喜欢,对画家的敬重。
(2)情节或结构方面,既照应上文两人多年的心有灵犀惺惺相惜,以及因此而形成的默契和情谊,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无减少,承接上文,引出下文,过渡衔接自然。
看似闲笔,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力度,耐人寻味,启人深思:两人离别后的状况。
(3)表达效果上,只举出数字,没有更多的交代,巧用内留白艺术,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说明十多年一贯如此,同时舒缓小说节奏,不至于叙述太紧凑。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相关段落、句子、词语的语言能力。
赏析语言需要总体上分析段落表达上的特点,然后具体解读句子的艺术特色,以及词语的丰富含义等等。
关于段落: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关于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有如下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关于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
(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先找到答题区间:季匋民最爱画荷花。
他画的都是墨荷。
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
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
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
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
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
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然后点明语言特色:(1)多用专业术语,如“意在笔先”“恣悍”“大写意”“笔致疏朗”“空白”“长幅”“勾筋”“点刺”。
(2)运用对比,如“画风和复堂不似。
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
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突出特色。
(3)描写多用短句,简短有力,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契合内容的表达。
(4)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作自由,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展示相关内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
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升华主题。
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
题干为:探究小说最后为何要叙述辻听涛买画的情节?属于段落作用的考查,解答这列题首先概括段意,然后看结构上有无和上下文、题目、主旨等照应,最后明确表达效果,即对于人物性格、情感等的作用。
(1)内容表现、形象塑造上,结尾部分写辻听涛买画的情景:“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辻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从侧面间接写出季匋民画作的名气和影响,突出水平技艺的高超。
(2)手法特色上,上文直接、实写季匋民的画艺以及叶三的赏识,结尾部分从第三者角度虚写,虚实相生,丰富文本内容,突出人物性格和形象特点,衬托出画艺好鉴赏水平高。
(3)主题表现上,“‘喔!喔!真好!真是神品!’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写辻听涛高价求购和怅然而去,突出叶三对季画的喜欢,又与死后埋了进行对比,更能够突出两人互为知己的深情厚谊,表现情义无价的深刻主题,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B,“活动目的是保证市场销售蔬菜质量”理解有误。
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为了保证试点单位蔬菜的质量,有关方面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
在生产基地方面,从5月下旬开始,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联合对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全面的农药残毒检测,并对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故答案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B,“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无中生有,原文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