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7T07:19:39.33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9期作者:杨燕[导读] 通过了解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杨燕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培养优秀护理人才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2021年1—12月,选取150名高职护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编的护生一般资料问卷和《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结果所调查的150名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平均分数为56.12±14.01分,各个维度的结果很不平衡,其中维度得分最高的是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平均分为3.47±0.94分,得分最低的是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平均分为3.15±0.61分。
单因素分析显示护生就读护理原因、在班里学习情况对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有影响(P<0.05)。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读护理专业原因、在班里学习情况是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中等偏上,护理教育者应该根据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引导和干预,以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引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19年12月暴发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该疾病具有致病率高、传播能力强和人群普遍易感等特征,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流行期间,护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诸多改变,由在校学习变为了线上学习,临床实习只能暂停,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疫情导致临床实习的暂停,对护生职业认同感的获得产生了负面影响。
也有研究表明,护生对新冠肺炎疫情关注度越高,其职业认同感越高。
职业认同感是对社会赋予的职业角色的认可,发自内心的接受此职业,并对其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评价。
在校护生正处于培养职业认同感的关键时期,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更好地引导和强化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医疗事业培养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21年1—12月高校护理专业高职学生150名进行调查分析。
纳入条件:知情同意;所在专业为护理专业学生。
排除条件:有抑郁、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病史;不配合或不同意参加本研究。
调查护生中男52名,占34.67%;女98名,占65.33%。
高职学历105名,占70.00%。
家庭所在地为农村者76名,占50.67%。
独生子女25名,占16.67%。
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者72名占48.00%。
班里学习成绩优秀者53名,占35.33%。
家里从事相关行业者72名,占48.00%。
性格内向者67名,占44.67%。
本研究确保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均为自愿参与调查,所收集到的关于个人信息的资料均严格保密,所有研究数据仅用于此论文,研究项目为所有人接受,未对任何人造成不良影响。
1.2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征得学校同意后,由研究者于2021年1—12月对高校2021年护理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网络问卷,每个IP地址只允许作答1次。
在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填写注意事项,同时承诺保护被调查者隐私,以不记名方式填写。
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针对相关疑问由研究者进行解答。
共发放问卷150份,共回收调查问卷150份,回收率为100%。
1.3观察指标
护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生的职业认同现状
本研究中,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总分最低分为21分,最高分为84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得分最高条目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平均分为3.47±0.94分,其次是社会说服平均分为3.29±1.05分,留职获益与风险平均分为3.29±0.96分,职业自我概念平均分为3.28±0.94分,得分最低条目为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平均分为3.15±0.61分,见表1。
表1 150名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条目均分
2.2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护生就读护理原因、在班里学习情况对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有影响。
但性别、学历、年龄、家庭所在地、学科背景、家中有无从事相关行业及父母文化背景、对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无影响,见表2。
表2 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2.3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以职业认同感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就读护理专业原因及在班里的学习情况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调整后R2为:0.1491。
结果表明就读护理专业原因、在班里学习情况是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见表3。
表3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得分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职业认同是对社会赋予的职业角色的认可,个体发自内心地接受此职业,并对其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评价。
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生对将要从事的护士职业和目前护生身份的积极感知、正面评价和情感体验,包括职业自我护理专业的有利概念、职业获益感和职业动力感3个因素。
护生作为扩充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是决定其行为、影响其职业规划及今后的工作投入乃至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的质量,而较低的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护理工作也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不利。
职业认同的形成是个体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历专业实践的满意,实现专业与自身的发展,并最终获得专业承诺的过程。
在疫情暴发期间,请战支援疫情高发地是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使命,愿意主动请战疫情高发地的护生,说明其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护生在疫情发生期间愿意主动请战疫情高发地,一部分护生对请战疫情高发地还在考虑当中,只有小部分护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宜参加,由此可见,具有职业责任感的护生,其职业认同感也更强,更愿意参与抗疫救灾。
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护生职业认同感时,可以从护理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培养护生的护理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强护
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校护生正处于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护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失去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护理质量,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甚至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
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是稳定未来的护理队伍,为护理事业挽留人才的重要措施。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组织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的基本依据,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不同发展时期,我国高职教育政策文本中先后用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等来表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护理教育旨在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对护理工作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职业道德情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是护士职业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当前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偏低,职业精神匮乏。
因此,高职护理教育应从学生价值观、课程体系、教师重视、临床实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培养路径。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应激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其关注焦点是探寻压力环境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善于发现临床工作带给自身的好处。
分析原因为:①心理弹性水平高的高职护生,其对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满意度较高,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理想,同时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更强,能积极做出自我调整,进而更好地对患者病情做出观察与判断,使得护患深化沟通层次方面获得提升。
②心理弹性水平高的高职护生,表现为自我灵活性好,能够将护理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当临床遇到问题时,能以积极的方式去寻求解决方法,有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由于高职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职业认同感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弹性水平决定着高职护生的职业态度与行为。
因此,学校和医院应当注重高职护生的心理弹性培养,了解高职护生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积极开展护士职业情感教育相关培训。
教育者依据“重要他人”激励理论设置奖励激励办法,如设置任务激励,给予情感激励等;也可以适当引进和使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等多元化教育模式,促进优质护理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提高高职护生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从事护理行业的信心。
为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可以邀请护理榜样来校座谈,如曾参加过抗疫的护士或者曾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具有突出成绩的护士等。
研究表明,大部分护生在与护理榜样人物进行了座谈之后,改变了其对护理工作的一些片面认知,对护理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
通过护理榜样教育,让护生感受到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激发其职业荣誉感,增强其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研究表明,通过护理专家现场讲座以及视频授课方式对护生的职业认知进行培训,可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及护理职业自我效能感。
学校可以利用周末邀请临床护士或专家为护生分享经验以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临床护士及护理专家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更易受到护生的尊敬与认可。
在经验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可以为护生的职业发展、学习深造、个人成长等困惑提出建议或指明方向,让护生少走弯路,增强护生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念和决心,助力护生未来成功就业。
实习是培养职业技能的有效形式,也是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环节。
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因为有相对稳定的病患、多元化的病种、综合素质过硬的带教教师及完善的配套硬件设施,能为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利用学校和医院2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连接。
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尽可能多实践、早实践,是护理专业实践的主旋律。
坚持校内模式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学校安排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推进实践教学,有利于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
结束语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最大的因素是“家人对护士的看法”,此外,护生所在的年级、就读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学习成绩、毕业后就业意愿、请战疫情高发地以及个人对护理职业的评价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护理工作者在培养护生职业认同感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利用优秀榜样力量对护生进行思想教育,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逐渐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研究的对象仅局限于1所院校的高职护生,因此,其职业认同感结果代表具有局限性,因此,未来有机会还需进一步广泛进行深入论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梦娜,杨淑清,张宁,郝欣雨,李婉,王一如,伏蓉.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06):599-602+605.
[2]马欢,邹金梅,钟英.临床护理教师职业认同感与人文关怀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30):4168-4170.
[3]黄冬娣,李丽媚,徐娜.专科护生职业认同感与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的相关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30):4078-4082.
[4]曹楠.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6):129-130.
[5]梅萧萧.在校护生职业认同感相关调查和干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6):132-133.
[6]杨福娜,刘东英,霍霞,买轩,黄玉.不同气质类型的高职护生心理弹性和职业认同感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05):585-588.
[7]孙慧悦.大专护生在临床高职期间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及应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1):97+99.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名称: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认知行为及防控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K2021A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