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脑损伤的分级:
1、按伤情轻重分级 A、轻型:主要是指单纯的脑震荡,有(或无) 颅骨骨折,昏迷在20分钟以内有轻度头疼头晕 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 常改变。 B、中型:主要是指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 有或无颅骨骨折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室 受压征,昏迷在6小时以内,有轻度的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的生命体征改变。 C、重型: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 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意识 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的生命体征改变。 23
18
重度脑挫伤合并脑水肿的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 脑疝表现。 2、CT检查发现中线结构明显移位,脑室明显受 压。 3、在脱水、激素等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凡有手术指征者皆应及时手术,以便尽早去 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解除脑受压。已经出现 一侧瞳孔散大的小脑幕切迹疝征象时,更应力 争在30分钟或最迟1小时以内将血肿清除或去 骨瓣减压,超过3小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16
5、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恶化者。 颞叶血肿因易导致小脑幕切迹疝,手 术指征应放宽。 硬膜外血肿因不易吸收,也应放宽手 术指征。 手术方式:1、开颅血肿清除术。 2、去骨瓣减压术。 3、钻孔探查术。 4、脑室外引流术 5、钻孔引流术。
17
颅内血肿非手术指征:
1、无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或虽有意识 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已经明显减轻好转。 2、无局灶脑损害体征。 3、CT检查:幕上血肿〈40ml,幕下〈10ml中线结 构无移位(移位〈0.5cm)也无脑室或脑池明 显受压情况。 4、颅内压〈2.6 KPa(265mmH2o)。
5
压力
0
压力—体积曲线(定性)
体积
6
2、颅内压增高
(1)血肿体积增大,血肿伴随的脑挫裂伤病灶及其周 围的脑水肿等颅腔内容物增加。 (2)颅内静脉压升高,脑灌注压降低,毛细血管内压 及其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和加重脑水肿。同时还可 以导致脑脊液分泌增加,吸收减少,使颅内压进一步 升高。 (3)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增高。 3、脑移位、脑疝形成 脑移位: A、偏性移位:大脑廉下疝,扣带回疝。 B、轴性移位:枕骨大孔疝,天幕疝。 4、脑干功能衰竭
2、按Glasgow昏迷评分。
睁眼反应 正常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无反应 4 3 2 1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含糊不清 唯有声叹 无反应 5 4 3 2 1 运动反应 遵命动作 定位动作 肢体回缩 肢体屈曲 肢体伸直 无反应 重型3—8分 6 5 4. 3 2 1
轻型 13—15分
中型 9—12分
2
二、分类
1、按照病情发展的速度可分为: A、特急性血肿:受伤〈 3小时。 B、急性血肿:受伤后3小时—3天。 C、亚急性血肿:受伤后3天—3周。 D、慢性血肿: 受伤后〉3周。 E、迟发性血肿:受伤后首次CT检查无血 肿而以后复查CT时发现有血肿,或在原 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
3
. 2、按照血肿所在的解剖部位可分为: A、硬膜外血肿 B、硬膜下血肿 C、脑内血肿 D、脑室内血肿 E、幕上血肿 F、幕下血肿(颅后窝) G、多发性血肿
4
三、颅内血肿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1、机体对早期颅内压增高的代偿作用 Monroe—Kellie原理:颅腔总体积不变, 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急性颅内压增高 时脑组织不能压缩,因此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 血流量与脑脊液之间保持平衡。 正常的颅内腔容积为1400-1500ml,脑组织 占80%,血液只占2-11%,脑脊液占10%。因此 颅腔代偿能力约为其容积的8-10%(约110ml)。
9
2、局灶症状: 额叶血肿:癫痫,偏瘫。 顶叶血肿:感觉障碍。 后颅窝血肿: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呼吸功能障碍,颈 项强直等。 3、脑疝症状 A、小脑幕切迹疝(天幕裂孔疝) 临床上最常见的为颞叶钩回被推挤疝入脚间池内,造 成同侧动眼神经和中脑外侧部受压,也叫钩回疝。 意识障碍,患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早期先缩小) 对侧偏瘫和生命体征改变 其中瞳孔散大—压迫了同侧的动眼神经所导致,但 如果瞳孔于受伤时立即出现一侧散大,不伴有颅内血 肿的其他症状者,可能为原发性动眼神经或视神经损 伤。
13
(二)颅内血肿的定位诊断。 (1)头部着力点可寻者,血肿可发生在着 力点或对冲部位。 A 、额部受力:血肿常与着力点一致。 B、枕部、枕顶部或颞部受力:着力点、 和对冲部位。 (2)有脑疝症状:
天幕裂孔疝—瞳孔散大侧为准。 枕骨大孔疝—幕下血肿可能性大。
(3)原发性脑损伤的局灶性症状可以提示 血肿的部位。 14
10
B、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多由幕下血肿,小脑挫裂伤等引起。小脑扁桃体被 挤压疝入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并堵塞第四脑室出口, 迅速引起急性延髓受压的危象--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早期:枕项区疼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强。此系高位颈神经受到牵 拉或压迫所导致。 呼吸改变为枕骨大孔疝的特征性表现,可先呼吸减 慢不规则,亦可呼吸骤停;或先呼吸浅促,转为不规 则而后停止。循环尚可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呼吸 循环离解现象。 意识变化相对较晚,一旦出现昏迷则预示病情极为 严重。 瞳孔变化是先对称性缩小,继而散大,对光反射 消失。 11
26
中型: 1)、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观察或住院48— 72小时。有意识障碍者必须住院。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 统体征变化。 3)、颅骨X线平片,头颅CT检查。 4)、对症治疗。 5)、有病情变化时,复查头部CT,做好 随时手术的准备。
27
重型: 1)、必须住院或在重症监护病房。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 征变化。 3)、头颅CT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脑诱发电位监 测。 4)、积极处理高热、癫痫等,有颅内压增高者, 给予脱水、激素治疗。 5)、注重昏迷的护理及治疗。 6)、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 予以20%的甘露醇250ml及速尿40mg静推,之 后立即手术。 28
19
开放性脑损伤手术。 原则上必须尽早行清创缝合术,使之成为闭合性颅脑 损伤。清创缝合力争在6小时内进行,在应用抗生素的前提 下,72小时内亦可进行清创缝合。 处理原则: 1、现场救护:主要是控制伤口出血和防止创面污染,可行简 单清创,缝合头皮并予加压包扎。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行气管切开术。 3、纠正休克。 4、彻底清创: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伤后48小时应彻底清创, 修补硬脑膜,将开放性创口变成闭合性伤口。3—6天轻度 感染亦应清创,并酌情全部或部分开放伤口。 5、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预防感染。 6、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外伤性癫痫。 7、对大静脉窦损伤,在处理骨折片和清创术中必须慎重,
4、伴随的脑损伤症状 包括昏迷,呕吐和生命体征改变等一 般性症状,各种脑损伤造成的神经功能 障碍,以及SAH症状等。
五、诊断
包括两个方面 1、有没有血肿的存在? 2、血肿在哪个部位?
12
(一)确定血肿的有无。 主要根据: (1)病程中出现中间意识好转期,或持续性昏
迷逐渐加深并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表现。 (2)局灶性症状出现或进行性加重。 (3)有脑疝表现。 (4)若有引起颅内血肿的特殊损伤情况如骨折 跨越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时,应高度警惕。
20
要备足血源,术前摄X片或者CT检查, 以了解骨折片,金属异物的数目以及其 大小和位置,静脉窦伤道位置和脑水肿、 颅内血肿的情况。 非手术治疗:
1、抗脑水肿的治疗 凡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除有未纠正的休克 情况外,都宜行脱水治疗。 体位: 抬头15—30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 控制液体1500—2000ml左右。
7
颅内血肿、脑挫裂伤
脑组织 脑水肿 脑组织缺氧
血液 脑血液循环淤滞 脑血容积增加 脑血流量减少
脑脊液 置换容积代偿 循环受阻 吸收障碍
颅内压增高 脑受压、脑移位
脑疝
脑干功能衰竭
8
四、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1)意识障碍:原发性昏迷→中间清醒期→继发性昏迷 清醒→昏迷 浅昏迷→深昏迷 (2)头痛、呕吐: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可呈喷射 性呕吐。 (3)生命体征变化: 颅内压↑→脑血循环淤滞→脑血供↓→脑干缺血缺氧 血肿压迫→脑移位→脑干受到机械性牵拉 两者均可造成继发性脑干损害,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 代偿期:BP↑ P↓、R减慢加深(Cushing)三主征。 失代偿期:BP↓、P升高变弱、 R↓潮式呼吸乃至呼吸 停止。
(三)辅助检查。 1、CT和 MRI。 2、脑血管造影和钻颅探查。
15
(四)治疗(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指征: 1、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2、颅内压的监测压力在2.7KPa(270mmH2o) 以上,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 3、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4、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 但是CT检查血肿较大(幕上者〉40ml, 幕下者〉10ml)或血肿虽不大,但中线 结构移位明显(移位〉1cm),脑室或脑 池受压明显者。
24
表格(二) Glasgow预后评分表 评分 意义 5分 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有 轻度神经功能障碍 4分 中度病残,但能生活自理 3分 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 不能自理 2分 植物生存 1分 死亡
25
一般处理要求: 1、轻型 1)、留急诊室观察24小时。 2)、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 系统体征变化。 3)、颅骨X线平片,头颅CT检查。 4)、对症治疗。 5)、向家属交代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
颅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2008年3月
1
一、定义:
颅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积于颅腔内一 定部位达到一定的体积, 产生脑受压和 颅内压增高等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继发性 病变之一,其存在和发展将导致危及病 人生命的脑疝,因而颅内血肿的诊治是 颅脑损伤急救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 方面。根据统计约占颅脑损伤住院病人 的10%左右。
21
2、止血药物的应用。 3、激素的应用: 适应症:A、广泛的脑挫裂伤。B、原发 性脑干损伤。C、下丘脑损伤。D、开颅 手术中及术后脑水肿期。E、创伤性休克。 4、冬眠低温治疗:T控制在32—34摄氏度。 5、抗生素的应用:选择易通过血脑屏障的 药物。 6、抗癫痫治疗。 7、脑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