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多地区不同类型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研究
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研究

数量最少 。土壤微生物数量在表土层 ( ~ 0c 居多 。土壤微生 物总数与土壤全 N相关极显著 , 0 1 m) 与土壤有机 C、 土壤 微生物量氮 ( mi) N c 和地下植物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显 著, 而与土壤 CN 比值 和土壤微生物量碳 ( mi) / C c 之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7 0 2 , hn; . r ut Sh oo h ee a e y f c ne B in 0 0 9 C ia 30 0 C ia 3 G a ae colf i s d m i c, e ig10 3 , hn ) d C n Ac oS e j AbtatSx ieete rsnav lie rsl d ye atr ia u  ̄ nw r l td oi etae h cl i l ir u s c: idf rn peett e pn as n p snE s nQ lnMon i ee e ce vsgt eeo g a ds b — r r i A g a t i e i se t n i t oc t i
t n n es a o a y a c f h i i mi ro g n s c mmu i e . h ea in h p ewe n i a ds i c e c rp r e r lo i sa d t e s n l n mi so e r o l c o r a i o h d t s m o n t s T e r lt s i sb t e n ol h mia p o e t s i o t l i we ea s a ay e . er s l h we a e a u t f ol c o r a im n e c mmu i o o i o i e e in f a t t i e e t a s n lz d T u t s o d t t h mo n i mi ro g n s a dt o h e s h t os h n t c mp st n df rd sg i c nl wi d f r n s — y i i y h r g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东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山脉,该地区的高寒草甸是维持地区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东祁连山的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养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养分的变化。
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我们选择了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样地,共设立了五个样方,分别代表了无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的植被类型。
我们系统地调查了每个样方的环境条件、植被组成和土壤养分含量。
首先,我们发现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植被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
在无退化的样方中,植被主要由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禾本科植物组成,如针茅和羊草。
然而,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禾本科植物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较为耐旱和耐寒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如蒿类和鼠李科植物。
其次,土壤养分含量也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在无退化的样方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氮、磷、钾等养分也较为丰富。
然而,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养分含量也逐渐减少。
特别是在极度退化的样方中,土壤含有较少的养分,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进一步分析数据,我们发现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无退化的样方中,植被的多样性较高,且土壤养分含量丰富,说明植物的生长条件较好。
而在退化程度较高的样方中,植物多样性明显减少,土壤养分含量降低,表明植物的适应能力减弱。
综上所述,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养分存在显著的变化。
退化程度的增加导致植被组成发生变化,植物多样性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减少,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东祁连山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人类干扰,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多样性恢复。
这将有助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水源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总的来说,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的退化程度与植被组成和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不同状态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其变化

2018年31卷6期 Vol. 31 No. 6西"表$%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241文章编号:1001 -4829(2018)6 -1241 -05D O I:10.16213/ki.scjas.2018. 6.023不同状态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其变化彭岳林,蔡晓布!,于宝政(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摘要:【目的】了解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徽生物的变化特征。
【方法】采用涂抹平板法对藏北南部不同状态高寒草甸(包括正常草地、轻度和严重退化草地)土壤徽生物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①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中3种土壤徽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放线菌> 细菌> 真菌的特征,放线菌在3种徽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与细菌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真菌则随着草地的退化表现出先急剧上升又显著下降的趋势。
②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0〜10 c m)和亚表层(10〜20 cm) 土壤中徽生物的分布各不相同,真菌在正常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而在轻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放线菌在正常草甸和轻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而在重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的趋势;细菌则均表现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
③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徽生物的变化趋势亦不尽相同,土壤细菌在表层和亚表层均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在表层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在亚表层土壤中却表现为先下降再轻徽上升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逐步下降的趋势,亚表层土壤中却呈现先轻徽下降又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
【结论】放线菌为藏北高寒草甸土壤中的优势徽生物种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徽生物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不同徽生物种类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亦不尽相同。
《2024年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多功能性的研究》范文

《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多功能性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对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草甸生态系统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草甸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环境,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而其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多功能性则是决定其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本篇论文将重点研究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其与土壤多功能性的关系。
二、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2.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成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组成。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共同参与有机物的分解、营养元素的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2.2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与多样性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其多样性也是极高的,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态位中各自发挥其功能。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可以观察到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三、土壤多功能性研究3.1 土壤的保育功能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具有很高的保育功能,包括保持水土、防止侵蚀、提供生物栖息地等。
这些功能的发挥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3.2 土壤的生物化学循环功能土壤微生物参与有机物的分解、营养元素的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过程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四、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多功能性的关系4.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控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其生物活动,调控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影响土壤的多功能性。
例如,细菌和真菌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植物可利用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它们也能通过固氮、解磷等过程,提高土壤的肥力。
4.2 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多功能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土壤的多功能性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和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又进一步影响和塑造着土壤的性质和功能。
青海玉树高寒草甸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养分与生物量的变化

青海玉树高寒草甸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养分与生物量的变化孙长宏【摘要】以高寒草甸藏嵩草沼泽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黑土滩裸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并与生物量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藏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值最大,黑土滩值最小;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磷相对稳定;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土壤速效养分直接决定生物量的高低.【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2)002【总页数】6页(P198-203)【关键词】生物量;土壤养分;高寒草甸;植被类型【作者】孙长宏【作者单位】称多县草原站,青海称多 8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21土壤是固定植物,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土壤一方面通过矿物质等养分维持、促进植物生长[1];另外,土壤含水量、质地等物理性质也极大地影响植物[2]。
探究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历来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3]。
有研究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营养元素对植物生产力的贡献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Vanguelova等[4]研究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后指出,酸性土壤欧洲赤松的细根生物量随季节波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及可溶性矿物质,而与土壤有机质等关系不大;Elser等[5]采用大尺度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指出,影响陆地、淡水及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是N和P。
然而,对青海高寒草甸典型植被藏嵩草(Kobresiapy tibetica)沼泽、小嵩草(Kobresiapy pygmaea)草甸和黑土滩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矿物质则影响甚微[6]。
由此可见,对不同尺度、不同植被类型等而言,土壤养分对植物生产力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特征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特征王启兰;曹广民;王长庭【期刊名称】《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07(26)7【摘要】用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法研究了藏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禾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及金露梅灌丛土壤的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有机质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0~40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以藏嵩草草甸最高,其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其它5种植被;真菌数量以金露梅灌丛最高;由表层到深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以上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各生物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与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土壤水分是调节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代谢及物质转化的关键因子。
【总页数】7页(P1002-1008)【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质【作者】王启兰;曹广民;王长庭【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6【相关文献】1.不同管理措施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J], 蒋永梅;姚拓;李建宏;陈龙;刘欢;刘婷;田永亮;张标;高亚敏2.玛曲沙化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J], 金红喜;何芳兰;李昌龙;韩生慧;王强强3.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氮及其分形特征 [J],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彭镇华;岳祥华;黄玲玲4.青海高寒草甸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J], 王慧春;赵修堂;王启兰5.不同管理措施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J], 蒋永梅;张标;姚拓;田永亮;杨会会;张建贵;高亚敏;魏长华;曾小霞;燕彩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状态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

2018年31卷2期 Vol. 31N o. 2西岛表业学板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J o u r n a l of Agricultural S c i e n c e s379文章编号:l〇〇l -4829(2018)2 -0379 -05D O I:10. 16213/ki.scjas.2018. 2. 027不同状态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彭岳林,蔡晓布*,于宝政(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〇〇〇〇)摘要:【目的】了解藏北高寒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徽生物的变化特征。
【方法】于2015年9月,在藏北高原南部分别选取3处高寒草原按〇〜10、10〜20 c m土层采集原状土样,采用涂抹平板法分离土壤徽生物对不同状态高寒草原土壤徽生物及其变化进行 了研究。
【结果】3种徽生物数量在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中均表现出放线菌 > 细菌 > 真菌的特征,放线菌在3种徽生物中占绝 对优势,其数量随着草原的退化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土壤徽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正常 草地中3类徽生物的数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层数量大于亚表层,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徽生物数量 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逐渐趋于一致;3种土壤徽生物间在不同退化草原中相互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结论】藏北高 寒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徽生物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放线菌为藏北高寒草原土壤中的优势徽生物种类,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徽生物数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逐渐趋于一致。
关键词:土壤徽生物;退化高寒草原;西藏高原;变化规律中图分类号:Q938.1 +3 文献标识码:A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organism atDifferent Degradation Stages in Alpine Grasslands of North TibetP E N G Y u e-l i n,C A I X i a o-b u * ,Y U B a o-z h e n g(X i z a n g Agricultural a n d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C o l l e g e,T i b e t L i n z h i860000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h e s t u d y a i m e d a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 i c r o-o r g a n i s m at different d e g r a d a t i o n stages in alp in e grassl a n d s of n o rt h Tibet. [ M e t h o d] S a m p l i n g t i m e o c c u r r e d in S e p t e m b e r 2015.T h r e e al pi n e g r a s s la nd in the s o u t h of the n o r t h e r n T i b e t p l a te au w e r e s e l e c t e d,a n d u n d i s t u r b e d soil s a m p l e s w e r e collected a c c o r d i n g to 0 - 10 ,10-20 c m soil. D a u b plate m e t h o d w a s u s e d to s e p ara t e a n d identify soil m i c r o-o r g a n i s m.【R e s u l t】T h r e e k i n d s of m i c r o-o r g a n i s m q u a nt it y w e r e consistent as a c t i n o m y c e t e s>bacteria >f u ng i in differe n t d e g r e e of d eg r a d e d a l p i ne gr a s s l a n d a n d the a c t i n o m y c e t e s w e r e the d o m i n a n t a m o n g three m i c r o b e s,a n d its n u m b e r sh o w e d a rising tr endas the g r a s sland d e g r a d a t e d;m i c r o-o r g a n i s m n u m b e r s v a r y i n g pattern w e r e different originated f r o m different d e g r e e of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differe n t soil layer, a n d th ese three k i n d s of m i c r o o rg a n i s m s n u m b e r s f r o m the s urface layer a n d s u b-s u rf ac el ay erh a 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n o r m a l grass. Soil m i c r o-o r g a n i s m s n u m b e r of surface layer w a s greater t h a n that of s u b-s u r f a c e layer, m i c r o-o r g a n i s m n u m b e r s in the surfacea n d the s u b-s u r f a c e soil distribution t r end w a s g r a du all y consistent wi t 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 r a s sl an d 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 three k i n d s of soil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f r o m different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la nd s h o w e d different c o r r e la ti on.【C o n c l u s i o n】Soil m i c r o b i a l v a r y i n g pattern are n ot identical w i t h different d e g r a d a t i o n stages in a l p ine g r a s s lands of n o rth T i bet,a n d a c t i n o m y c e t e s are the a d v a n t a g e s of s p e c ie s a m o n g soil m i c r o-o r g a ni s m f r o m alpine gra ss la nd s of no r t h T i b e t A n d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n u m b e r s in the surface a n d the s u b-s u r f a c e soil distribution t r en d is gra d ual l yconsistent wi t 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gr a s s l and degradation.K e y w o r d s:Soil m i c r o-o r g a n i s m;D e g r a d e d alpi ne g r a s s l a n d;T i b e t p l a t e a u;V a r y i n g pattern【研究意义】在高寒、干旱条件下由耐寒的多年收稿日期=2017 -04 -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54);西藏大学农牧 学院“雪域英才工程”项目(2〇l5XYB〇2)作者简介:彭岳林(1972 -),男,四川岳池人,教授,学士,主要 从事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研究,£-11^1:91771@3〇1111.〇〇111;*为通讯作者,蔡晓布(1962 -),男,河南开封人,教授,博士,主要 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E-m a i l:x b c a i21@ sina. c o m。
高寒生态脆弱区不同干扰生境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时间动态研究

高寒生态脆弱区不同干扰生境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时间动态研究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于高寒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不同干扰生境下高寒生态脆弱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时间动态对于揭示高寒生态脆弱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碳循环等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高寒生态脆弱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干扰的时间动态变化。
一方面,干扰的初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这是因为植被破坏和土地开垦等人为干扰突然改变了生境条件,使得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数量随之下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适应于新的生境条件的土壤微生物可能会逐渐增多,数量得以恢复。
例如,一些具有快速繁殖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土壤微生物种群可能会逐渐适应并占据新的生境利用空间,数量增加。
但是,这种数量恢复并不意味着生境质量得以恢复。
因为较耐蚀和耐干扰的菌类会占据了微生物相的相对优势,导致微生物功能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因此,更加全面的研究还需要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同时研究群落结构和功能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高寒生态脆弱区的不同干扰生境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干扰导致的植被破坏和土地开垦会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而过度放牧则会导致植被减少和土壤侵蚀加剧,进一步减少数量。
同时,高寒生态脆弱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动态特征,初期下降后逐渐恢复,但恢复之后的微生物数量可能已经不能反映土壤生境质量的变化。
因此,对于高寒生态脆弱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时间动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功能群结构和功能,为高寒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脉等高山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严苛,温度低、降水稀少,同时还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却有着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土壤微生物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参与到了土壤中的多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中。
然而,由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质,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着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征。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数量和丰度,多样性水平越高,表示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越强大,对生态系统的生态化、氮素循环、卫生等方面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禀赋和生长方式多样,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有研究表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存在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其中,真菌多样性最高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水平高,但是它们的数量却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质,如极端的温度、较低的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等。
在这些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受到了限制。
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机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环境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如温度、土壤pH值、水分含量等。
另一方面,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因为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
同时,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调控,如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协同合作等共生关系。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引言: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位于高纬度地区的重要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低温、干旱、寒冷等极端环境条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方法:为了评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者通常采用PCR-DGGE、16SrDNA、16SrRNA、ITS和构建微生物基因芯片等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研究者能够检测并描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
研究发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到气候、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和水分是影响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一些研究表明,高寒草地草本植物和稀疏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讨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指导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表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保护和管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结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为该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保护和管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多功能性的研究》

《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多功能性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草甸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土壤微生物群落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肥力、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多功能性的关系,以期为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典型草甸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东北草原草甸、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等。
2. 研究方法(1)土壤样品采集:在各研究区域设置样方,采集不同深度(0-10cm、10-20cm)的土壤样品。
(2)微生物群落分析: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高通量测序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
(3)土壤多功能性评价: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等性能。
三、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1.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草甸生态系统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真菌。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草甸生态系统,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2.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某些真菌则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微生物群落还参与了土壤的碳氮循环、硫循环等重要生态过程。
四、土壤多功能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1. 土壤保水性与微生物群落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的保水性与其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
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泌黏性物质,提高土壤的团聚性,从而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另一方面,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也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
2. 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群落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的肥力与其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多功能性的研究》

《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多功能性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草甸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群落作为草甸生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健康、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土壤的多功能性也是评价草甸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土壤多功能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1. 微生物群落结构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组成。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土壤生态平衡。
不同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这与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微生物群落功能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分解有机物、固定氮素、溶解磷酸盐等功能。
这些功能对于维持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能通过其代谢活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一步影响草甸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三、土壤多功能性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具有多种功能,如保持水土、净化环境、提供生物栖息地等。
这些功能的发挥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密切相关。
其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影响土壤多功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有机物分解等过程,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能通过其生物量、多样性和分布等特征影响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进一步影响土壤的多功能性。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多功能性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采集不同类型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样品,通过PCR扩增、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评价土壤的多功能性。
概括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

概括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
高寒草甸地是指海拔超过3000米,多年平均温度低于0℃,降水量少的草原地带,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很容易使草原地退化,即使受到最佳的管理,草甸地的上层植物也无法正常生长,这使得高寒草甸地的生物量非常低。
本文旨在概括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寒草甸地的上层植物的生物量。
首先,最健康的高寒草甸地上层植物的生物量较高。
在这种草甸地上,往往可以看到一层比较发达的草丛,其中夹杂着许多草本植物,比如禾本科植物和芸香科植物等,间接的,这也标志着这个地方的植物群落较丰富,其生物量也较高。
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昆虫,如蝴蝶、蚱蜢等,这些昆虫也为生物量的增加提供了帮助。
其次,中度退化的高寒草甸地上层植物的生物量会明显下降。
由于草原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昼夜温差大、湿度小,对植物的出芽、抽芽、发育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使得草甸地自然退化。
此外,当草原地受到人为的过度开发,放牧动物的增加、植物的损毁等会更加加速退化的进程,这也会导致上层植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
最后,极度退化的高寒草甸地上层植物的生物量再次下降。
如果草原地经历了长期的人为损害,造成植被覆盖率低、地温升高、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植物群落也可能会被完全破坏,这会使得草甸地上层植物的生物量进一步降低。
综上所述,高寒草甸地的上层植物的生物量受到退化程度的影响较大,草甸地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物量。
因此,为了保护
高寒草甸地,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如掌握合理的放牧量,控制人为的破坏,科学的提高土壤质量,同时肩负起保护高寒草甸地生物量的重任。
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

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草甸生态系统是一种面积广大、受气候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其拥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草甸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较为适宜,使得其成为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
因此,对于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该生态系统,更可以提供一些保护该生态系统及其物种的建议。
调查内容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和动物种类。
对于其植物种类的调查,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两种方法进行。
实地考察需要对其覆盖的面积进行测量,并对其中的植被进行记录。
数据分析则需要搜集该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年内的相关记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对于草甸生态系统的动物种类调查,需要进行捕捉、观察和记录的工作。
观察和记录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获取野外调查信息,并整理相关数据。
而对于动物种类的捕捉,首要保障是动物身体不受伤害。
在捕捉过程中,应该使用罩网等安全设备,及时处理捕捉到的动物并进行记录。
参与过程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当选择开展此项工作时,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相关帮助:1.寻求专业机构或高校的支持,这些机构及高校会有生态系统调查的团队,你可以加入他们的工作并从中获取帮助。
2.培训你自己的团队,招募一些志愿者参与。
持续性开展此项工作可以提高作业员的经验,加强工作组织和协调能力。
3.可以寻求旅游开发公司的帮助,他们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并在草甸地区组织旅行,在活动的同时获取草甸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的信息。
这种方式为草甸地区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避免了草甸地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草甸生态系统的破坏。
意义草甸生态系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对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不仅可以获得对该生态系统的更深入了解,更可以作为提供保护草甸生态系统的建议的依据。
草甸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这意味着保护草甸生态系统对地球上的环境保护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展草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该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营。
不同坡向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

不同坡向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张倩;姚宝辉;王缠;康宇坤;郭怀亮;杨晶;杨莹博;苏军虎【摘要】阐明不同坡向草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异格局,为退化草地的精准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不同坡向(北坡N、西北坡NW、西坡W、东坡E、东北坡NE、西南坡SW和南坡S)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发现:从N→S坡向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和全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在不同坡向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E坡向全磷含量最高((2.83±0.95) g,/kg),NW坡向含量最低((2.07±0.12) g/kg);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波动现象,NW坡向的细菌((13.0× 105±1.0× 105)个/g)、真菌((14.0× 103±0.0)个/g)和放线菌((24.0×104±1.0×104)个/g)数量最低,E坡向的细菌数量最高((85.5× 105±2.5× 105)个/g),S坡向的真菌(《24.0×103±0.0)个/g)和放线菌((209.5×104±4.5×104)个/g)数量最高;回归分析表明,在E→S坡向上,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碳氮比和全氮含量的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土壤真菌数量随含水量、pH值、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略有降低(P>0.05).可见,不同坡向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征差异明显,也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分配格局的不同.【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39)009【总页数】8页(P3167-3174)【关键词】坡向;高寒草甸;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质【作者】张倩;姚宝辉;王缠;康宇坤;郭怀亮;杨晶;杨莹博;苏军虎【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青藏高原脆弱、敏感,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为高寒草甸,约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0%左右[1]。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任佐华;张于光;李迪强;肖启明;蔡重阳【摘要】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情况,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同(3400-4200m)的4个样地,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部分生理功能微生物群)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均含有较丰富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微生物数量多少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主要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为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样地间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与亚硝酸细菌具有弱正相关性外,海拔高度与其它因子均具有负相关性,其中与细菌和氨化细菌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好气性固氮菌和硝酸细菌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因此,温度的升高可能明显的影响了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11【总页数】7页(P3232-3238)【关键词】三江源;高寒草地;微生物活性;气候变化【作者】任佐华;张于光;李迪强;肖启明;蔡重阳【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长沙,41012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长沙,410128;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有机质代谢、植物养分转化和污染物降解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代谢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不同扰动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特征

不同扰动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特征李海云;姚拓;张建贵;高亚敏;王理德;杨晓玫;李琦;冯影【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8(32)4【摘要】为揭示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不同扰动生境中土壤三大类微生物和氮素生理群数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2003年、2011年和2017年在相同样地(一年生、多年生、围栏内和围栏外草地)、相同研究方法(平板菌落计数)对草地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和氮素生理群(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和嫌气性固氮菌)数量进行时空动态比较。
结果表明:(1)在相同时间、不同扰动生境中土壤三大类微生物和氮素生理群数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2)在不同时间、不同扰动生境中,土壤三大类微生物和氮素生理群数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土壤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分布为2003年>2011年>2017年;真菌、反硝化细菌和嫌气性固氮菌数量分布为2017年>2011年>2003年;(3)不同扰动生境中微生物总数量变化表现为2003年>2011年>2017年。
2011年、2017年的微生物总数量与2003年相比较,一年生草地分别下降了1.65,2.86倍,多年生草地分别下降了3.12,5.12倍,围栏内草地分别下降了3.05,4.09倍,围栏外草地分别下降了2.11,3.26倍。
综上,随着不合理放牧和人为利用方式,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少,为此应对该地区草地的利用和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页数】7页(P177-183)【关键词】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草地退化;时空特征【作者】李海云;姚拓;张建贵;高亚敏;王理德;杨晓玫;李琦;冯影【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2;S182【相关文献】1.高寒生态脆弱区不同扰动生境草地植被及土壤无机氮变化特征 [J], 张玉霞;姚拓;王国基;马文文;马文彬2.高寒生态脆弱区“黑土滩”草地植被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 [J], 卢虎;李显刚;姚拓;蒲小鹏3.高寒草地不同扰动生境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数量特征研究 [J], 姚拓;龙瑞军;师尚礼;张德罡4.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研究 [J], 丁玲玲;祁彪;尚占环;龙瑞军;周启星5.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J], 蒋永梅;师尚礼;田永亮;卢虎;李海云;李建宏;兰晓君;姚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与功能多样性及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与功能多样性及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是中国地理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唯一的高寒草地,具有丰富的生态和环境资源。
然而,由于近年来速度不断加快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草地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呼吸密切相关。
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多个科学领域,如生态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对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与功能多样性研究现状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功能多样性对地球生物圈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产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目前,相关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和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其中,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最大。
2.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土壤呼吸是土壤生物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这种高海拔和低温生境中,土壤呼吸过程对调节该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转换具有重要作用。
高寒气候条件下土壤呼吸速度相对较慢,与常规气候条件下土壤呼吸速度明显不同。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很大。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大量的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产生ATP,产生大量的CO2,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影响土壤呼吸的速率。
因此,理解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是深入了解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
3. 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因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条件决定了其土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温度、土壤质量、水分、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多样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时空动态特征

第22卷第5期2008年10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 nal of Soil and W ater Conserv ationVo l.22No.5Oct.,2008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时空动态特征张俊忠1,陈秀蓉1,*,杨成德1,胡宜刚1,王国荣1,韩玉竹1,2,徐长林1(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 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2.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重庆荣昌402460)摘要:通过对2005年和2006年东祁连山高寒草地4种不同草地类型(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嵩草草地)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层次草地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0-10cm土层的数量为10-20cm土层的1.02~3.89倍;(2)不同植被下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年际变化也不一致;(3)不同植被下同一时间草地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总数量差异较大,为0.83 107~4.71 107个/g;(4)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48.9%~67.69%,32.18%~48.96%和0.08%~0.25%。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时空动态;东祁连山中图分类号:S1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42(2008)05 0167 05Spatiotemporal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il Microbial ofAlpine Grassland in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ZH ANG Jun zho ng1,CH EN Xiu rong1,*,YAN G Cheng de1,H U Yi gang1,WAN G Guo rong1,H AN Yu zhu1,2,XU Chang lin1(1.Sino US Center s f or Graz ingland Ecosy s tem Sustainability,K ey L ab.o f Gr assland Ecosy s tem of M OE,College of Pr atacul tur e,Gansu A gr icultural Univ er sity,L anz hou,Gansu730070;2.D ep ar tment of A nimal S cience,South W es t Univer sity,Rongchang D is tr ict,Chongq ing402460)Abstract:T 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s of soil m icro organism(fung i,actinomy cete and bacteria)spatiotem poral characteristics o f4different alpine gr asslands(Poly gonum gr assland,Grass gr assland,Sw amp grass land,K obresia g rassland)in2005and2006w ere studied.T he results obtained w ere as fo llow s:(1)T he quantities of m icrobial w ere different w ith soil depth,the number w as much higher within0-10cm than that w ithin10-20cm(1.02~3.89times);(2)The distr ibutio n of m icroor ganisms were also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alpine grasslands w ith m onth;(3)T otal number of m icroo rganism w as much different a m ong same veg etatio n and it ranges fr om0.83 107/g so il to4.71 107/g so il.(4)Among the microorg an isms,the number of bacteria is the highest(50.79%~67.69%),then follow ed by actinomycete(32.18%~ 48.96%),fungi is low est(0.08%~0.25%).Bacteria and actinom ycete account for mo re than99%of total. Key words:alpine g rassland;soil m icroor ganism;spatiotem por al characteristics;eastern Q ilian m ountains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活动,既反映了土壤各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由于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活性,也能动地影响着土壤肥力、草地植物生长发育与土壤改良状况,揭示土壤发育的现状和趋向[1]。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寒草甸是地球高寒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
然而,受到气候变暖、人类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干扰。
因此,在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了解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对其演替过程的影响,对于保护和管理高寒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分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对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高寒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针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采用样线调查法和样方方法进行现场调查,获取有关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均匀度等指标数据。
2. 采集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样品,并测定其pH值、有机质含量、总氮量、总磷含量等化学组成信息。
3. 运用多元统计学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对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1.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该研究可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增强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认识。
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均匀度等指标数据,进一步了解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规律。
3. 探索生态系统功能机制。
研究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机制。
五、研究方法1. 样线调查法和样方方法。
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高寒草甸进行大面积调查,记录有关生物和环境信息;采用样方方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
2. 化学分析方法。
采集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样品,并测定其pH值、有机质含量、总氮量、总磷含量等化学组成信息。
3. 多元统计学和化学计量学方法。
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的变化规律,并探究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Q i n g h a i A c a d e m y o f 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s a n d V e t e i r n a r y M e d i c i o n 。 X i n i n g , 8 1 0 0 1 6 ) .
g r o wi n g p e io r d h a s s a me c h a n g e r u l e。i n c r e a s i n g ir f s t ,t h e n d e c r e a s i ng .Th e f u n g i n u mb e r a t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a n d e n d o f g r o wi n g p e io r d wa s h i g h-a n d l o w i n v i g o o us r g r o wt h p e io r d. T h e g r a s s l a nd mi c ob r i a l nu mb e r o f d i fe r e n t t y p e s o f ra g s s l a nd wa s c o mp a r e d。a r if t i c i l a ra g s s l a n d > n a t i v e ra g s s l a n d > d e ra g de d ra g s s l a nd or f b a c t e ia r n umb e r . D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 >a r t i ic f i l a ra g s s l nd a > n a t i v e ra g s s l nd a f o r f u ng i nu b e m r . Th e n a i t v e ra g s s l a n d > d e ra g d e d ra g s s l a n d > a ti r ic f i a l g r a s s l a nd or f a c t i n o my c e t e s n u b e m r .
中图分类号 : S 5 0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7 9 5 0 ( 2 0 1 4 ) 0 4 - 0 0 1 3 - 0 3
Re s e a r c h o n mi c r o bi a l qu a nt i t y d y na mi c o f s o i l o n a l p i ne me ad o w i n Che n g du o r e g i o n
Vo 1 . 4 4, No . 4
称 多地 区不 同类 型高 寒 草 甸 土 壤微 生 物 数 量 动态 研 究
王 伟, 闫忠心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西宁, 8 1 0 0 1 6 )
摘 要: 本 研究针对青海 三江 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现状 , 以典 型高寒嵩草草甸 、 重度退化草甸和人工恢复重建的草地 为基 点 , 探讨不 同草地类 型对土壤微生 物的影响程度。试 验结 果表 明 : 三种类型草地土壤微生物 总数量差异显著 , 优势 类 群均为细菌 , 占土壤微生物 总数 的 9 3 . 1 2 %~ 9 8 . 4 1 %, 其次 为放线菌 1 . 4 4 % ~6 . 8 2 %, 真 菌数量最 少。细菌 和放线 菌 在整 个生长季的变化规律大体一致 , 呈现 先增 后减的变化趋势 , 真 菌数量在 生长季初期 和末期较 高而生长 旺盛期较 低 。不 同类 型草地微生物数量相 比较 , 细菌数量 总体上是 : 人工草地 >原生草地 >退化草地 。土壤真菌数量表现 : 退化 草地 >人工草地 >原生草地。放线菌数量为 : 原 生草地 >退化草地 > 人 工草地。 关键词 : 高 寒草甸 ; 土壤微 生物 ; 数量动 态
s o i l ,b a c t e ia r i s d o mi n a n t p o p u l a t i o n ,a c c o u n t i ng f o r 9 3.1 2 % oH f o we d b y a c t i no my c e t e s o f 1 . 4 4% ~ 9 8. 4l % o f t he t o t a l n u mb e r o f oi s l mi c ob r i a l , 一 6. 8 2% 。a n d f u n g i n u mb e r i s l e a s t . Ba c t e ia r a n d a c t i n o my c e t e s i n t he wh o l e
a r t i ic f i a l g ra s s l a n d we r e s t u d i e d f o r e x p l o in r g t he i n lu f e n c e o f d i fe r e n t g ra s s l a n d t y p e s o n s o i l mi c r o bi a 1 . T h e
Ab s t r a c t : T h e g r a s s l a n d e c o s y s t e m o f t y p i c a l a l p i n e l f e a b a n e me a d o w ra g s s ,s e v e r e l y d e ra g d e d me a 2 01 4
青 海畜牧 兽 医杂志
C h i n e s e Q i n g h a i J o u r n a l o f A n i m a l a n d V e t e r i n a r y S c i e n c e s
4 4卷 4期
e x p e ime r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he t r e wa s a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o t a l mi c ob r i a l q u a n t i t y o f hr t e e t y p e s o f ra g s s l a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