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3套试卷〗成都某名校初中2019年中考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现察
②区分黄铜和黄金,酒精灯上加热观察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①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②煤矿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C对现象的认识D.对生活的认识
①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②喝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③汽车修理厂工人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煮熟后可以食用
②缺铁会引起贫血
③自行车的支架喷油器防锈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①软硬水遇肥皂水的现象不同,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故肥皂水可以区分两者;②黄铜能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在加热时不与氧气反应,用加热、观察是否变黑的方法可以鉴别;
③铵盐遇碱能产生氨气,故硫酸铵遇碱性熟石灰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不会与熟石灰反应,所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以区分两者;选项完全正确;
B、①甲醛有毒,所以不能在海鲜食品上喷洒甲醛溶液防腐,错误;选项不完全正确;
C、①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分子受热间隔变大,错误;②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③汽车修理厂工人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错误;故选项错误;
D、①霉变的大米含有有毒黄曲霉素等物质,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错误;
故选:A。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
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c 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
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 .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 .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3:4
D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2424
22N O +2N H 3N +4H O 点燃 ,分析该方程式进
行解答。
【详解】A 、反应前后N 、H 、O 原子种类不变,N 2O 4、N 2H 4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主,变成了N 2、H 2O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后有氮气生成,氮元素的单质的化合价为0,所以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来看,参加反应的甲、乙与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3:4,不符合题意;
D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N 2O 4和H 2O 二种,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这种反应微观示意图的题目,解决方法是先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方程序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答案】C
【解析】A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放入汽油中时不能形成紫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
【答案】B
【解析】A、稀硫酸没有挥发性,盐酸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可以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所以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故正确;
B、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底部的石蕊试纸先变红,而上边的石蕊试纸后变红,还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错误;
C、导管口处的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D、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故正确。
故选B。
【点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6.2018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常德分享了“海绵城市”建设﹣﹣水治理的成功经验,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 .工业上应该对废水做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后再排放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答案】A
【解析】A 、地球水资源丰富,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错误;B 、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可减少水体污染,正确;C 、工业上对废水做处理使之符合标准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正确;D 、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正确。
故本题选A 。
7.常温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但若把铜丝伸入适量稀硫酸中,边通入X 边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
24
42Δ2Cu+2H SO +X 2CuSO +2H O (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
B .反应物X 的化学式是O 2
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A 、硫酸的颜色是无色,硫酸铜的颜色是蓝色,所以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选项A 正确; B 、从化学方程式中可知: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是10,反应物中的氧原子个数是8,反应物、生成物中的铜原子个数都是2,氢原子的个数都是4,硫原子的个数都是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所以反应物X 的化学式是O 2,选项B 正确;
C 、铜、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溶液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大,选项C 正确;
D 、由化学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氢元素、硫元素,选项D 错误。
故选D 。
8.设计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分子的运动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CO 2与NaOH 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A .A
B .B
C .C
D .D
【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实验的设计是将碘分别加入到水和汽油中,故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正确,B、通过滴有酚酞溶液变红,可以探究分子的运动,正确,C、铁生锈的条件:与空气、水接触,故该实验设计只能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有关,不能探究出与水有关,错误,D、通过设置对比试验,排除了二氧化碳溶于水而导致塑料瓶变瘪,而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故选C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9.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
一定不涉及的物质种类是()
A.有机物B.酸C.氧化物D.单质
【答案】B
【解析】A、酒精属于有机物,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B、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涉及到酸,故符合题意;
C、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氧化物,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为单质,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用滤纸做成的无色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烧杯口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
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
A.石蕊试液和浓盐酸
B.酚酞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C.石蕊试液和溶液硫酸
D.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答案】D
【解析】A、石蕊溶液呈紫色,题干中无色小花喷洒上喷洒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酚酞为无色溶液,小苏打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不具有挥发性,小花不会变红,不符合题意;
C、石蕊溶液呈紫色,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小花不会变红,不符合题意;
D、酚酞为无色溶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小花会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D。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解析】A、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但有单质和化合物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但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
C.过滤D.浓硫酸稀释
【答案】B
【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3.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不同的方法对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A 锌片
B 铁钉
C 铜片
D 硫酸铜
E 稀硫酸
F 硫酸锌
G 硫酸亚铁.方法一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CuSO4、ZnSO4和___(填化学式,下同).方法二所选用的是四种试剂是Fe、Cu、Zn和___.方法三所选用的三种试剂是___.
【答案】(1)Fe (2)H2SO4(3)Zn、Cu、FeSO4
【解析】(1)方法一是用中间金属的单质分别与另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因此选用的试剂是: CuSO4、
ZnSO 4和Fe 。
(2)方法二是用金属单质与酸溶液反应,根据金属与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探究,因此选用的试剂是: Fe 、Cu 、Zn 和H 2SO 4 (或HCl )。
(3)方法三是用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分别与另外两种金属的单质反应进行探究,因此选用的试剂是: Zn 、Cu 、FeSO 4(或FeCl 2)。
14.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A 所示是今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
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填字母)。
由B 、C 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答案】 (1)115 (2)CD (3)盐
【解析】(1)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图A 所示是今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15_。
(2)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CD 。
(3)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B 、C 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盐
15.人们正在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复杂变化而制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过程中有如下反应: 612625C H O 2C H OH+2X ↑酒化酶,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2)乙醇俗称________,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乙醇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答案】CO 2 酒精 可再生 混合物 乙醇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解析】(1)由612625C H O 2C H OH+2X ↑酒化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X 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X 的化学式为CO 2。
(2)乙醇俗称酒精,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复杂变化而制得,是可再生能源。
(3)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汽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4)乙醇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乙醇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6.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活性炭能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金刚石经过琢磨后称为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一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________。
A .硬度大
B .不能导电
C .化学性质稳定
D .熔点低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以下表数据分析,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碳完全燃烧,与煤炭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写一项)。
1g 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KJ 甲烷
2.75 56 碳
3.67 32
【答案】吸附 C 天然气 不可再生 放热量高或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少
【解析】(1)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把水中的部分杂质吸附在表面;
(2)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与硬度大、熔点低、导电性无关;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4)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甲烷和煤相比,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放出的热量高。
三、实验题
1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标号仪器
的名称:甲_____乙_____;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要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填字母序号)以B 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若用G 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管口(填“a”或“b”)导入。
若用D 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种即可)。
【答案】铁架台 集气瓶 C 2H 2O 2
2 MnO 2H 2O+O 2↑ a 收集气体时,没有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
【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可知,图中甲的名称为铁架台,乙为集气瓶;故填:铁架台;集气瓶
(2)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要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可选用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 ;故填:C
(3)用B 装置来制取氧气,是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2H 2O 22MnO 2H 2O+O 2↑。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管口导入。
(4)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收集气体时,没有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
故填:收集气体时,没有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
1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图中
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选填字母)。
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字母)。
用如图2中甲所示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_____。
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0m1氢氧化钠溶液,量液时,量筒内液体_____的最低处应与如图乙中_____(选填“a”或“b”)处刻度线保持水平。
CaCO+2HCl=CaCl+H O+CO↑ C 硫燃烧产生的SO 2被NaOH 【答案】酒精灯E
3222
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凹液面a
【解析】(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
(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由于题目中只出现排水法,故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2HCl=CaCl+H O+CO↑;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由于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可3222
选B、C两个装置,而C装置中可通过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能得到平稳的气流,故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
(4)由于S燃烧产生的SO 2被NaOH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玻璃片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住”从而掉不下来;由于量筒的刻度是从下往上增大的,由于题目中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6.0ml所以刻度应该在“5”的上方,所以量液时,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与a处刻度线保持水平。
四、计算题
19.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出50克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_____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5 16%
【解析】(1)由图可知,当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5g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设50克该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2 NaOH + CuSO 4= Na2SO4+Cu(OH)2
80 160
25g x
=,解得x=8g
50克该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答: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25克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6%。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Cu (OH)2;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过滤
B.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过滤
C.分离KCl和FeCl3溶液: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D.鉴别NH4Cl和CO(NH2)2(尿素):取样,分别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答案】D
【解析】A、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氧化钙,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过滤,得到氯化钾和氢氧化铁,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尿素与熟石灰不反应,故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向硬水中加入絮凝剂,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虽然除去了碳酸钙,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能与热石灰粉反应生成氨气,尿素不与热石灰粉反应,可以用加热石灰粉、研磨、闻气味的方
法区别硝酸铵和尿素,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硫酸铜,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虽然除去了氯化钡,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3.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B.生石灰C.熟石灰D.纯碱(Na2CO3)
【答案】A
【解析】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加入过量的石灰石粉末将盐酸除去,故选;
B、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故不选;
C、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故不选;
D、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虽能除去盐酸但却增加了新的杂质,故不选;
故选A。
【点睛】
解答除杂相关问题时要把握如下原则:①选用的试剂要能将杂质除去但不能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②在除杂的同时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一般的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要保留的物质。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B.苹果汁C.氧气D.干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项错误。
B、苹果汁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项正确;C、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由一种物质二氧化碳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5.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 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390.4g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