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教育-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教育
2009年2月28日下午,我有幸作为常州市谢晓虹名教师工作室的特邀嘉宾在省常中太雷厅参加了常州市赵世俊、潘勤、谢晓虹名教师工作室启动仪式。

XX局,XX局王定新局长、常仁飞局长,人事处杨企贤处长、基教处胡红处长出席了仪式。

工作室启动仪式之后,我又有幸带着敬佩和敬仰的心情聆听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博士所进行的《以人格引领人格》的专题报告会。

李镇西博士躬亲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怀揣浪漫主义的教育教学理想,十几年来且行且思,他的这种特有的教育教学的魅力不仅感动了同行同时也让他的学生受到了不止一次
的人格和人生洗礼。

是啊,对于孩子,对于正处于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形成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还有比拥有美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梦想并为之而执着追求的音符更美吗。

一、思想品德课上渗透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教育的必要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将教育教学这样的庞大
系统工程从天上拉到了人间,提出了一系列在中国的教育阵地上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微观教育方面他创立“生活教育理论”,他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

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温总理还即兴创作了《仰望星空》的诗作: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关注学生的理想、梦想和追求的眷眷之心在他的字里行间、话里话外自然流露。

就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一份问卷中大部分学生还能选择如成为科学家,企业家;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不少学生还具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等理想目标。

但在今天的多次谈话调查中,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同学,都回答理想是考上大学,至于将来,到时候再看吧。

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希望考上名牌大学,选择热门专业,将来可以获得好的回报。

是的,虽然我们现在很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孩子变得更加的聪慧(从生命进化的角度来讲),比艰难年代的孩子拥有更加丰富和便捷的物质生活享受和文化生活享受,但是他们好像表现得更加的迷失,对于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的迷失。

用一句话描述就是在他们看似富足的生活外表之下其实埋藏着一颗有些空洞的心。

虽然现在的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为学生减负摇旗呐喊,但是应试教育还不能够从根本上退出政治舞台,素质教育也不能从根本上走上历史舞台。

作为教育
工作者只能在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境地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关注学生能不能因为能考试、得高分而走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所以理所当然地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师到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关注怎样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上去而不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当问及人生理想人生志向等问题的时候或者问及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会遭遇这样的尴尬那就是学生根本没有想过或者很少想过等等。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人格品质和人生追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政治课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在政治课上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地开展和渗透学生的理想追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及人生追求因为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变迁,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突出利益追求,弱化人生事业追求。

现在中学生的现实交往和理想选择大多向金钱、享受倾斜,以挣钱多少、收入高低评论职业优劣,以追求实惠、安逸的工作为奋斗目标。

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甚至类似保尔?柯察金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
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声音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远。

第二、突出个人追求,淡化社会追求。

当中学生的这种价值追求辐射到校园时,使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片面强调自我意识的同时为了自我权利的维护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从而演变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崇尚人才追求,弱化人格追求。

一个人如果才高八斗、人格纯净当然堪称是相对健全的人,问题是不管是自我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亦或学校教育凸现更多的还是人才追求的理念和实践,殊不知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更应该彰显和突出人格和人生理想追求的教育。

第四、突出追求外在形象的美观,淡化了内在人格的锤炼塑造。

部分中学生甚至不顾现实条件,盲目追求荣华富贵、奢华生活,于是所谓的“时髦”、“潇洒”“个性”“另
类”“前卫”成为现在青少年热衷和追求的。

他们的生活重心已经在现在的大的媒体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崇拜金钱大款、崇拜红地毯上花枝招展的明星的生活方式成了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从而把优秀、把全面发展抛向了九霄云外,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顾千难万险勇往直前、成就优秀的念头和追求就像没了气的气球慢慢的蔫了。

二、思想品德课上渗透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教育的方法
加强中学生人生追求、人生理想和人生信念教育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政治课堂中渗透人格理想、人生信念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下面本人就如何在政治课堂教育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追求教育的方法做一些思考:
第一、情景设计法。

思想品德课如果仅仅限制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要说理想信念追求教育,就是连最基本的三维目标和预期效果都很难达成,最终课堂如一潭死水,不能激起任何的浪花。

而通过贴近孩子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学习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这一框题时,通过设计情景辩论题目:思想品德修养比文化知识修养重要和文化知识修养比思想品德修养重要,让学生收集材料,组织辩论,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真正参与课堂的实践中,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身临其境,这样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景下让学生明白人生理想、道德品质的不可或缺。

第二、演讲升华法。

在讲授《人生的不同态度》这一框题的时候,考虑到这节课中有关于“人的生命不在长短
而在其质量”的内容,于是我就请我的学生收集古今中外自己所欣赏的人物,以小故事的形式整理成文本并熟悉文本,最后在班级里开展“我欣赏的古今中外人物”演讲比赛,有的同学讲到自己欣赏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虽然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但是最终还是成功的故事,很显然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自己的道德追求、人生理想即使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也要相信第一千
零一次也许就是成功的飞跃。

我的学生就是这样被感动着、被滋润着、并不断实现着自我人生理想和人生志向的超越。

第三、正面引导法。

作为优秀教师,当他与他的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或者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把他的孩子看成是一张白纸,学生的心灵应该是纯净的,而且作为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更应该注意用正面的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志向,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老师要因势利导,正面渗透人生理想、人生信念教育。

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的“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有正确的主观因素”时,就可以用成功人士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信念追求为其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参与、内化。

问题绝非这样简单,事实证明列举有代表性的反面实例并进行恰到好处的正面引导也是可以成为渗透人生理想、人生信念教育的有效形式。

比如在讲解市场经济下要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和体制时,就可以将当前的反面材料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等材料进行有效的取舍、设计有效的问题、进行反面材料的正面引导。

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理想信念追求教育的渗透可谓路漫漫,但是我和我的学生仍将一如既往、孜孜以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