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对的由来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对的由来教案
数对的由来教案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书本第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位置图到抽象成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列、行的规定,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灵活正确的运用数对描述物体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能描述下小红的位置吗?
明确:数学上规定了从左起描述位置。

设计意图:本课从询问座位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多种方法来表示同一个位置,意识到统一表达位置的必要性。

从简单的一横排入手,明确描述位置的两个关键点—方向和第几个。

二、延伸情境,引发需求
提问:现在还能像上面那样来确定她的位置吗?
追问:你想怎样描述她的位置呢?
学生得出也要作规定的需求。

明确:纵向为列,列从左往右数;横向为行,行从前往后数。

(适时出示ppt 板书:左一右前提问:现在可以怎样描述她的位置?
学生可能还有两种说法,进一步进行规定:先说列再说行。

设计意图:当出现很多行很多列时,就需要做进一步规范,产生认知需要,引入列与行,导学生明确:确定第几列从左往右来数,确定第几行从前往后来数。

在此基础上,认识小红在班级中所在的位置是第3列第5行。

三、逐层抽象,认识数对
1.符号抽象
用O代替学生,将原图抽象,再让学生指一指第3列第5行的位置。

2.初步感知
教师报几个学生的位置,让学生有创意的快速记在作业单上。

展示学生的作业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评价。

师:只记下了两个数字,看来这两个数字很重要。

你们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们的规定了。

3.揭示数对
以一位同学的位置为例,说明数对。

明确:数学上用一对数表示平面位置,称为“数对”。

师:谁再来用数对描述她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板书)提问:数对四三表示什么意思呢?
多个学生说一说。

4.再说数对
追问:现在能用数对又快又准的记录刚才几个同学的位置吗?
分别出示几个学生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对应的数对,并说说每个数对的意义。

5.评价数对
师:我们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用更简便、更数学化的方式来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设计自己简化数对的环节,通过比对学生的创作,归纳出数对的表示方法:先列后行,文字省去,数字保留,用逗号分隔,小括号表示一个整体。

通过反复说,让学生明确这样表示的意义。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明确列、行
提问:刚才我们用数对确定了平面图上的位置,回到我们教室里,如果用数对表示我们现在的位置,你觉得得先知道什么?
生:列和行
教师和学生活动,确定教室里的列和行。

2.记录位置
在作业单上写下自己的数对,并牢记在心。

3.体验数对
五、回归生活,感受数学之美
1.介绍笛卡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对,你知道数对是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吗?他是怎么想到的呢?
学生读小故事。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勤于思考,就能留下智慧的痕迹。

2.生活中的数对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
(1)电影院中数对,稍作解释:有单双号的入口,所以有单双号的列。

(2)棋盘中的数对
(3)药橱上的数对,帮忙找一找阿胶,当归。

(4)还有地球仪上的经纬度能帮我们确定地理位置。

3.评价与小结
这节课即将结束,想不想知道老师对你们课堂表现的评价?就隐藏在数对中,(PPT出示图片)拿出笔和纸出来,找找看。

念出来,你们太棒了!
设计意图:最后通过生活中数对的类似应用,总结了全某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感受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