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赏析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
景物,(烘托)出画面的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
的寂静。
6、象征(托物言志)
(一)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 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 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 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表现手法叫象征。例如蜡烛, 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 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表现手法和 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是增强文章的整体 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 主要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1 联想、2想象、3衬托、4渲染、5烘托、6象征、悬念、7对
比、8用典、9照应、10抑扬、 11动静相衬、 12虚实结合、13、
对写法、14托物言志、15赋比兴、16.曲笔、 17、情景衬
18、动静衬、19、明暗衬等等。
1、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
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刘禹锡的《望洞庭》)
11、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 一静,相辅相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
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 幽 字明写山野的静,又用
等词暗写山野的静。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
●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 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3、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
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 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 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 寒景象来反衬。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二)作用: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
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 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9、照应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
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 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 中的“送”字。

表达技巧的种类
●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 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 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
造出的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
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
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
我喝一杯吗?
5、烘托 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 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 “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 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 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赏析表达技巧 之表现手法
考点透视
考点:
关于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考查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几乎每考 必有,涉及面广,设题形式多样。有必要做专项梳理归纳。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一般 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一般分四个层面:修辞 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结构技巧、艺术构思、 行文技巧)。
●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简单地说,凡是使句子 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 达效果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它不同于修辞手法主要着眼于 对句子的修饰,而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凡是 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 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10、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 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抑:按下、收束;扬:振发、放开。指的是在同一表达 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 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 从而兴起波澜,收到强烈艺术效果。在抑扬中形成反差, 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4、渲染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
强艺术效果是渲染

<<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
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诗人以” 冷鳞 萤. 村店月”等意象渲
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
家的心切. 再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 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 象征义。
2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
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 如<Βιβλιοθήκη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渲染、象征等);
4. 结构安排:铺垫、过渡、照应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
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
表达方式(整体的语言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表现手法(局部的组织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渲染、铺垫、照应、托物言志…… 修辞手法(句子的修饰手段) 常考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和反问。
●【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 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7、对比
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 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 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 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如:
霜落、熊升树、鹿饮溪、一 声鸡
答: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写的是 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山野很静,熊 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 声”是以声写静(言之成理即可)
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眼前之景为实,
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等。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
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
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
史思考。
8、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 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 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 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 主题。
●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诗歌)整体或部 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 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相同,还可包括修辞手法、叙事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等。 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具体的衬托、对比、反衬、渲染、欲扬先抑、 象征、细节等手法。
1.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 顶针、双关、通感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 达
3. 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 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 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常见包括: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悬念、 反衬、比兴、用典、铺垫、映衬、细节、托物言志、赋比兴、动静 相衬、虚实结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以动写静、正侧面描 写相结合等。
●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 然《寻陆鸿渐不遇》)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例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 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卜算子·咏梅》)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
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
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
了“闺怨”的主题。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 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 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 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 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 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 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 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