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3课(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
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
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易混易错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内容: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①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 下对 资源配置 起基础作用。 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意义 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 提示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过程中的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
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提示
3.过程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 (1955 年发行到 1993年停止流通 ) 。图二为上海
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
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思考
图一 图二 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这两种票证背后的最大区别。 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区别:图一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图二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历史Ⅱ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1.理解“南方谈话”。 2.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 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高考要求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深化探究 巩固练习
学习思考 核心突破 随堂反馈
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
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
地试。——邓小平南方谈话
思考 (1)据史料,概括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提示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 时期。 ②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 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化提升 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 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 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示
史论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Fra bibliotek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
(2)主要内容:①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2.中共十四大召开 (1)召开: 1992 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 个新阶段。
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②推进了国有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完善——中共十五大
(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 公有制实现形式 提出新论断。
(3) 意义: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 认识深化 。
提示
4.影响 史料
图一 望穿饭锅等下勺 提示
图二
讲求营养碗变小
思考 史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
图片中的《望穿饭锅等下勺》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
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小》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成就: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
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
统一开放的 市场 体系。
概念阐释 归纳总结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 1.必要性 史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
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计 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 “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有 何弊端。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 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作用 ①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示
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
提示
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2.条件——邓小平南方谈话
史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
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易混易错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内容: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①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 下对 资源配置 起基础作用。 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意义 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 提示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过程中的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
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提示
3.过程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 (1955 年发行到 1993年停止流通 ) 。图二为上海
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
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思考
图一 图二 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这两种票证背后的最大区别。 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区别:图一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图二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历史Ⅱ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1.理解“南方谈话”。 2.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 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高考要求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深化探究 巩固练习
学习思考 核心突破 随堂反馈
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
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
地试。——邓小平南方谈话
思考 (1)据史料,概括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提示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历史性的跨越
1.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 时期。 ②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 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化提升 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 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 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示
史论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Fra bibliotek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
(2)主要内容:①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2.中共十四大召开 (1)召开: 1992 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 个新阶段。
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②推进了国有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完善——中共十五大
(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 公有制实现形式 提出新论断。
(3) 意义: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 认识深化 。
提示
4.影响 史料
图一 望穿饭锅等下勺 提示
图二
讲求营养碗变小
思考 史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
图片中的《望穿饭锅等下勺》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
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小》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成就: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
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
统一开放的 市场 体系。
概念阐释 归纳总结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 1.必要性 史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
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计 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 “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 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有 何弊端。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 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作用 ①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示
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
提示
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2.条件——邓小平南方谈话
史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