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对下一框题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一)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的基本含义。理解发展
的普遍性。运用所学原理,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目标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 (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区分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展示两幅图片:袁世凯称帝和新中国成立。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两种变化都是发展吗?变
化能等同于发展吗? 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63 页专家点评:事物都是运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
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
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
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 学生学习能
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 力分析
b.力量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是新事
物。(现状标准:马车与蒸汽火车的赛跑)
c.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来判断新旧事
物。(名称、旗号标准:如“电脑算命”等)
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正确标准。
(3).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
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小结: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高中政治
教学课例名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称
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4 之《生活与哲
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
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
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
教材分析 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课堂总结
1、上好一堂课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好充分的
准备,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要研究课标和考试大
纲,因为我们毕竟开始应对的是高考。
2、作为哲学课就要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
让枯燥的哲学课有活力,这就是要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
课例研究综 的选取,并要进行精心筛选,让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和
学生举例,教师将例子写于黑板上,然后去分析每 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找出新事物的特点。
教师:略作点评,再从中找出不是新事物的例子, 引出同学们在判断新事物的时候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2、正确区分新旧事物 (1).新、旧事物的概念 屏显: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 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区分新旧事物的几个误区(结合实例) a.新出现的事物是新事物。(时间标准:美国霸权 主义的“新干涉主义”)
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 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 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再引导学生讨论上述图片。 学生回答:只有新中国成立这种变化才是发展。发 展应当是指前进、上升趋势的变化。 教师:用土地沙漠化、沙尘暴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分 析说明: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是 发展。 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 关系,指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我们把事物呈现出来的一种上升的、前进的
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讲 解: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说明自然界 是发展的。再用幻灯片展示青蛙的成长过程以及人的进 化过程再次说明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2、幻灯片展示中国人“看时间”的变化、祖孙三 代腰带的变化、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 程。指出: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也是发展的。
运动变化趋势,称之为发展(含义)。相反,那些向下 的、后退的变化、运动就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 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教师展示通讯工具的进步让学生明白:发展是事物 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教师:那么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呢?在同 学们的生活中我们接触了太多的新事物,下面我们想听 听同学们眼中哪些是新事物,并说明相应的旧事物是什 么?同学们好好思考下自己的周围。
这则故事从哲学上看体现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黑板板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过程
(一)、发展的普遍性
教师: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哪几部分?
生答: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
思维领域。
教师:所以我们接下来需要分别论证自然界是发展
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幻灯片展示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由
5、现在的教学要为高考服务,要关注高考,研究 考纲和高考真题,融入到新课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计, 有意识地按照高考的设问角度进行设问,设问要科学、 要有梯度,并在其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和做答。
述
有效。
3、要彻底改变教学理念,明确是有了这种意识,
还存在放不开的情况,要敢于放手,还时间给学生,充
分发挥主体意识,老师注重对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引
导,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4、就本堂课来说,如何使用视频需要在研究,老
师们提出的建议很好,最好能够将视频进行剪辑、整合, 最后一道引出需要回答的问题,再回归到知识点上。
(课本 P61 页探究材料)回顾 20 世纪我国的历史, 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有何启示?
这些都说明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3、幻灯片展示人们对雷电的认识以及对人口理论 的认识逐步深入,说明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再展示人类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说明每个人的 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 多,由浅入深的过程。 (看课本 P62 页相关链接)讲述“士别三日当刮目 相看”小典故 由此可见人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能用老眼光 看待人和物。 教师: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
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
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 教学策略选
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 择与设计
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
导入新课:用“拉磨的马”故事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