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城市绿地休憩空间安全感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响城市绿地休憩空间安全感的因素
[摘要]城市绿地成为满足不同人群游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休憩空间使用者的安全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解读安全感的概念,分析影响安全感的因素,以便设计出更多人性化的城市绿地。
[关键词]城市绿地休憩空间安全感影响因素
1. 城市绿地休憩空间安全感的定位
安全是与危险相对立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感觉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刺激事物和情境的反映。
安全感作为重要的概念,见诸于众多的心理学理论观点中,最早出现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中。
根据弗洛伊德的假定,个体接受到的刺激超过本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和危险感,伴随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
后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明确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 )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2]。
文中所指的安全感不排除安全性的考虑。
一方面安全感和安全性都属于人类对安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安全感和安全性拥有不同的属性。
安全感侧重于主体的感受,它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所形成环境的心理感受;安全性侧重于客体本身的特质,是客体及其环境的安全质量。
在城市绿地休憩空间中安全感是游客受物质环境影响的主观感受,安全性是环境自身安全质量的好坏。
因此安全感和安全性既有相同性又有区别。
二者相互联系影响,安全性是安全感的基础,安全性好坏直接影响安全感程度的高低;安全感的敏感程度也促使对城市绿地休憩空间安全性的改善。
2. 影响城市绿地休憩空间安全感的因素
安全感是主观诉诸于客观的感觉,它受制于主观条件,也受客观因素影响。
在城市绿地休憩空间中游客感受的安全感是个人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及环境的综合结果。
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最终还应归结为外界物质要素包括物质要素构成的空间氛围。
2.1. 心理因素的影响
首先,安全感与绿地环境的熟悉程度相关。
在城市绿地休憩空间中,人们对安全感的反应主要来自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不是简单的自身生理变化。
通常当人所处于一个自己陌生的环境之中,就不得不屈从物质环境,从属于空间。
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不知所措的甚至是无助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负
担就是缺乏安全感。
熟悉场地环境会减轻了人的这种紧张感,而且随着熟悉程度越深,越发有安全感。
住宅小区中的老年人经常在小区中心绿地散步、锻炼、聊天,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小区绿地象自家后花园一样亲切。
因此熟悉的场地环境让游客倍感亲切,有很强的安全感。
其次,空间给予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影响安全感。
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沙利文将人类行为的动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满足的需求,一类是对安全的需求。
前者是生物性的需求,包括食物、睡眠和休息、皮肤接触等的需求。
后者是心理性的,包括他尊、自尊、友谊和爱、归属和依赖等超出身体组织和器官需求之外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满足和安全都是安全感的重要内涵。
城市绿地应当从生理和心理上同时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美的享受。
再次,人对城市绿地休憩空间的控制力影响安全感。
例如单个人在公共空间中会极力想避开人群密集之地,设法取得并维持对某一个满意环境为我所用的暂时控制。
这种表现是人寻求私密性的精神活动。
设计者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具体环境,使这个环境自然地表现出对他人的关闭或容纳。
使用者可以对空间进行控制,独立享有空间的支配权。
场地为我所用,可以自由支配空间和组织行为活动,达到寻求、维护个人的私密空间和争取区域享受权。
场地设计支持使用者所希望的对环境的控制,会拉近场地与人的距离,增强了人的安全感。
最后,空间给人带来的归属感会增强安全感受。
现代社会给人们以极大的自由,但与此同时,现代人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日益减少,缺乏沟通的平台,个人承担的责任日益增大。
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会越来越沉重,现代人日益缺乏归属感,经常体验到孤独和不安全。
城市绿地中舒适的设施,优美的环境,简单的人际交往会让紧张疲惫的现代人放松心情,置身景中。
住所附近经常使用的城市绿地是现代人回归自然最理想场所。
2.2. 物质要素的影响
除了心理因素外,直接影响安全感还表现在物质要素方面,首先体现在形状,色彩,材料和其他感官要素上。
形状可以直观地体现环境的安全感,例如方形给人平稳感,圆形给人柔软亲切感,尖锐的形状冲突性强让人有被冒犯的感觉,圆滑物体给人顺畅感,因而圆滑的物体会比尖锐的物体更具有安全感。
在城市绿地休憩空间中活动器械多采用圆滑的造型,或结合方形增加器械的平稳性,让使用者很有安全感。
色彩是继形状外对人心理影响很大的要素,搭配不协调不统一的色彩会冲击人的视觉,刺激强烈,整体色彩协调统一的则让人感觉和谐有美观。
色彩不协调超出人的忍受程度就会带来视觉疲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使人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另外不和谐的躁音也预示有问题出现,人必然要对周围环境产生警惕,提防危险事件发生,自然也就破坏了空间的安全感。
城市绿地也不应该出现令其他感
官器官不舒适的要素,如嗅觉,触觉等。
在城市绿地休憩空间中空间给游客最直接感受,也是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
空间感受的好坏受到空间形态、尺度制约。
休憩空间的空间形态分linear space (线形空间),enclosed space(围合空间),open space(开放空间)三种。
这三种空间形态中enclosed space围合感最强,使用者对空间的控制力也最强,最容易形成安全的空间氛围;linear space引导性最强,但是有两个方向开放,不确定因素增加,安全感降低;open space围合方向最少,控制力在三种空间形态中最弱,不确定因素最多,因而安全感程度最低。
因此,在城市绿地休憩空间中我们常常看到,小群体活动喜欢选择自身围合程度高的空间,或者利用外界条件围合成暂时性的enclosed space,这样的空间容易控制把握,被冒犯的几率小,可以获得较大的私有空间和安全感。
另外除了空间形态以外,空间尺度也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微观方面它保证了单个使用者行为的相对私密性,宏观上它又决定了一个群体的规模和范围。
荷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人与人交往时有四种尺度关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越亲密人之间相处时的尺度越小。
同样,空间尺度小也会拉近人和空间的距离感,但是与人和人尺度关系所不同的是,人与空间的关系并不是尺度越小就一定觉得亲密,如果设计不当空间尺度缩小到一定程度时也许会让人倍感压抑约束。
因此空间尺度因视功能性并预计容纳人数多少再确定比较恰当。
3.结论
城市绿地的休憩空间是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 它影响和改变着使用者的生活和心理。
在享受精神生活时,安全应该不仅只有人身安全有保障,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安全保障。
在公园设计中突出强调安全感是现代园林设计新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人的心理,也要考虑到外界物质给人带来的感受,应该考虑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满足公众交往的需要。
不断了解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休憩空间的环境,才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出更多、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