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摘要: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不仅有其独有的特征,还在课堂教
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意蕴。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新认识学生学习的意义,使其
更好地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重新认识教学的内容,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
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重新认识教师的价值,使教师与学生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深度学习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思想,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注重高阶思维能力、高层次认知目标,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提
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发展其高阶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
学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它不仅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调知识
背后蕴含的内涵,还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与互动性。
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仍然存在课堂教学不够“深刻”的普遍现实,
这就需要重新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知识的理解。
1.
以“理解与聚焦”为教学主题的价值取向
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是教学主题的确定,这也是深度学习的首
要任务。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其中“理解与聚焦”是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高度关注这一
价值取向。
首先,要厘清学科知识的结构与价值,注重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内涵,
重视求解方法的迁移和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某些单一知识点或某
些具体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具有相似或相同特征的知识模块
或知识群,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
其次,能有效聚焦课堂教学的
核心内容,将学科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相互衔接,使其构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因为学科核心内容在思维方式上、学
科本质上、教学设计上与学习方式上,都具有同一性,可以将其进行聚焦。
另外,深度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深刻理解具体的科学内容,是一种创生的学习范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融合学科核心内容,确
定明确的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开展探讨,从而更好地完成
课堂教学任务。
[7]同时,还要考虑当前社会性的热点与国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将其体现在教学主题之中。
教学主题确定后,还要从多视角、多维度审视所选主
题的真实性、可操作性、趣味性。
1.
以“反思与批判”为思维拓展的关键路径
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提升是深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提升高阶思维离不
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批判。
所以,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要以“反思
与批判”为关键路径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从教学目标来看,拓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与反思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提供真实的问题场域与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其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提升逻辑思维、强化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
思维能力。
另外,还要从学科融合视角为学生提供更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利用多种学科知识来综合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复杂问题,而
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批判与反思才能完成,这样在与课程内
容相互交织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不断得到了提升。
那么,在学习中如何
凝练高阶思维?具体来说,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最终获取知识背
后所蕴含的高阶思维。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批判意识、反思能
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1.
以“互动与对话”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引领下,我国教学范式发生了转变,由“传授——习得”
转向“互动——交流”。
但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对话关系还没
有发生转变,仍以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互动为主,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反馈”,整个对话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提前预设下进行的,教师掌控着整个
对话过程,对话水平处于“记忆”层面。
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殷勤”与主动的做法,使得学生的思维被肢解、话语权被剥夺,表面上的热闹与对话教学所追求的
自由表达、批判性理解以及深度思考等目标相差甚远。
生成式对话并不是为了获
取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
行有效地对话,并结合学生的需要与回应灵活地生成问题,并学生与教师进行交
流对话,以期不断引出新的观点并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在与学生、教师交流、互动和对话的过程中对课堂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进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
[9]作为对话,教学由多个对话者的多重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因此,课堂
教学实践应采用生成式的多向对话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其他学生或教师
进行交流对话,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见解,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与讨论
中取长补短。
1.
以“创新与实践”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动手操作
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开展更为复
杂的创造活动与深度学习,让学生尽快摆脱浅层学习与简单学习。
因此,基于深
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要以实践与创新为主要抓手来解决问题。
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创新性体现在问题解决策略的选取上。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要达到解题策略多元化、解决路径多样化、采用方式丰富化。
适切的问
题情境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问题情境可以使用学生日常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或
新颖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具体事件的分析和解决去体验和应用所学
的相关学科知识。
因为熟悉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也有
助于唤醒学生的回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也就是说,通过用所学知识对真
实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再次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
课堂教学不仅注重实践性,还要注重创造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
入一些新颖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并鼓励
学生用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手段进行学习,从而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