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芬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日微子启,其次日仲衍,其次日受德,受德乃纣
也,甚少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
启以为太子。
大史据法而争之日:‘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出现
2.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
“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
而制六合。
”文中的“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4.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
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5.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 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D.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6.“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
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 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
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
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白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T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8.“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
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
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9.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
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
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
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哪一项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
A.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员成为共和国总统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10.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
制。
”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1.“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这种情形
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 B.中日甲午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国民大革命时期
12.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B.维护鸦片贸易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英斗争 D.教训清政府
13.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14.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
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5.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
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
命道路。
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T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16.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
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
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东京 B.广州 C.上海 D.檀香山
18.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 912年3月8
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根据
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 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 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19.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
得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20. 1919年5月3日,日本《国民新闻》有这样一则报道:“山东问题经过各国代表与日本代表的
商议,按照日本的主张解决,英美最终向日本的公义投降。
”这一解决方案
A.化解了中日两国的矛盾 B.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对抗
C.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D.消除了帝国主义的冲突
21.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
文章说: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A.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C.中国T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
22. 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
“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
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23.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应该选择
①1825年经济危机的状况②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③圣西门的论著④巴黎
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
治制度的萌芽”。
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
A.直接选举制 B.义务教育制
C.社会主义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25.列宁在1 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T党(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说:“第一次革命高潮提
出的,
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现在和平发展和政权无痛苦的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文中“第一次革命高潮”是指
A. 1905年革命 B.二月革命
C.1908年革命 D.十月革命
26.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
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
”“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A.号召俄国人民推出世界大战 B.发动七月革命
C.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建立苏维埃政府
27.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
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
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28.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
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9.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
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
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30.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
战役胜利
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
攻克了南京。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共计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
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
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
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
的共和制政治。
”
-《孙中山全集》第1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4分)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原则的目的或作用。
(8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三权分立”学说是如何发展的。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
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8分)
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 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
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l)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4 分)
(2)材料二中“1 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
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6分)
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
……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
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
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l)根据材料一说出“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
指出当时中国的抗战进入的阶段。
(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
个战例。
(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2分)
参考答案
1.D2.B3.B4.B5.B6.A7.A 8.C9.C10.C11.A12.A13.C14.D)15.D)16.D)17. A 18.
D 19. C 20. C 21. C22.B23.C24.D25.B26.C27.C28.A29.D30.B
31.(1)特征: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核心;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4分)
(2)原则:分权制衡;(2分)日的或作用:通过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或防止出现专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保障民众利益。
(6分)
(3)发展: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五权分立”学说。
(2分)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制的地位。
(6分)32.(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
(2分)
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凶是T 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分)
(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分)表述:不完全正确。
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3分)
33.(1)时间:1937年7月7日。
阶段:全面抗战(或战略防御)。
(2分)
(2)特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战例: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平型关大捷。
(4分)
(3)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分)
(il)变化: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