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0.01•【字号】青政办〔2022〕85号•【施行日期】2022.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22〕8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0月1日青海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度,激发社会投资和市场活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国办发〔2020〕2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海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的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登记机关,是指本省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市场主体登记工作的部门。
本办法所称住所,是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个人独资企业的住所和合伙企业主要经营场所的统称,是指上述市场主体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其功能是公示上述市场主体的法律文件送达地址、确定司法和行政管辖地。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8.29•【字号】青工商企监〔2017〕96号•【施行日期】2017.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青工商企监〔2017〕96号各市州(青海湖)、市场监管局,省局各直属分局,机关各处室:《青海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已经2017年8月29日局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7年8月29日青海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青海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工作,保障执法公平、公正、公开,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任务的通知》、《工商总局关于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双随机、一公开”,是指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公示信息、经营行为、经营情况进行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和查处结果的监督检查机制。
本细则所称市场主体,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
第三条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以外,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所有监督检查都必须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方式进行。
青海省政府令第十七号——青海省省级行政机关保留、取消、下放、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目录(第1批)

青海省政府令第十七号——青海省省级行政机关保留、取消、下放、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目录(第1批)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2.25•【字号】省政府令第十七号•【施行日期】2000.12.2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机关工作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十七号《青海省省级行政机关保留、取消、下放、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目录(第1批)》,已经二000年十二月九日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凡目录中已被取消或未予保留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一律不得再执行。
省长赵乐际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青海省省级行政机关保留、取消、下放、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目录(第1批)省政府办公厅一、保留项目(7项)(一)审批7项1、全省性会议依据:省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划》(青政〔1999〕27号)第17条2、新闻发布依据:省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划》(青政〔1999〕27号)第18条3、省级表彰奖励活动依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减少领导同志应酬活动的规定》(青办发〔1994〕4号)4、收费公路收费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64条5、设置道路检查站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交通部门在道路上设置检查站及高速公路管理问题的通知》(1992年3月31日)6、褒扬革命烈士依据:国务院《革命烈士褒扬条例》(1980年6月4日发布)第4条7、权限内的耕地、荒地和其他土地使用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5条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一、保留项目(3项)(一)许可1项1、全省行政执法证件的制发(含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依据:省政府《青海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8年第2号令)第3条、第5条第2款、第6条、第8条第2款第(1)项(二)审核(审查、核准)1项1、行政执法证件年审依据:省政府《青海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8年第2号令)第11条第1款(三)备案1项1、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样本、持证人员名单、证件编号依据:省政府《青海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8年第2号令)第5条第1款、第8条第1款第(1)项省政府组成部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一、保留项目(19项)(一)许可2项1、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及标准依据:原国家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印发〈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计价格〔1998〕2084号)第5条、第7条第3项省政府《青海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第11条2、工程咨询单位资格(丙级)依据:原国家计委《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政研〔1997〕506号)(二)审批7项1、权限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报告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青海省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00〕141号)2、总投资100万元以上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1999〕50号)第16条3、全省以工代赈计划依据: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农字〔2000〕1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办〔1999〕50号)第11条4、权限内国外贷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国政府贷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15号)第4条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限额以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外资〔1999〕2103号)5、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依据:国务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11条6、权限内限制甲乙类外商投资项目依据: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1997年第7号令)第10条7、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63条(三)审核(审查、核准)9项1、限额以上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开工计划依据:原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规定》(计建设〔1997〕352号)第9条2、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2亿元以下社会投资项目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青海省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00〕141号)第5条3、进口免税优惠政策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依据:海关总署《关于执行进口免税优惠政策的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填写规范的通知》(署税〔1998〕197号)4、限额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及海外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扩大内地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等单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国发〔1996〕34号)5、重要农产品进口配额证明依据:原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一般商品进口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特定商品进口自动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重要商品进出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经贸〔1994〕421号)6、全省黄河上游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项目依据: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74号令)第10条7、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库库区后期扶持基金项目依据:原国家计委、财政部、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关于设立水电站和水库库区后期扶持基金的通知》(计建设〔1996〕526号)8、权限内项目邀请招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11条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9、由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外贷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利用外资方案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借用国际贷款管理的通知》(国发〔1989〕6号)第5条(四)备案1项1、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社会投资项目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青海省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00〕141号)二、取消项目(7项)(一)审批6项1、权限内房地产开发,社会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权限内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3、各类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4、权限内政府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含年检年审)5、权限内一般基本建设项目及非工业更新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含年检年审)6、权限内房地产开发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二)备案1项1、药品价格登记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一、保留项目(25项)(一)许可6项1、煤炭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24条、第27条2、食盐批发、运输依据: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第197号令)第11条、第18条3、成品油零售仓储经营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划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通知》(国办发〔1999〕38号)4、甘草、麻黄草药专营收购依据:国家经贸委《关于保护甘草、麻黄草药用资源,组织实施专营和许可证制度的通知》(国经贸〔2000〕882号)第4条5、节能检测机构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20条、第29条6、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依据: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验收管理办法》(第3号令)第12条(二)审核(审查、核准)18项1、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依据: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国经贸黄金〔2000〕161号)第1条、第3条2、食盐生产企业定点依据: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第197号令)第11条3、企业生产农药的批准证书初审依据:国务院《农药管理条例》(第216号令)第13条4、新建改建与外商合建民用爆破器材企业销售经营企业及爆破产品合同依据:国防科工委《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第2号令)第16条、第27条、第35条、第37条5、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依据: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流通秩序的实施意见》(国经贸〔1999〕637号)第2条6、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依据:国家经贸委《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国经贸〔1993〕261号)第5条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依据:《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第11条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技术进步工作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00〕第231号)8、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新产品计划依据: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第4号令)第8条、第13条9、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改项目依据:国家经贸委《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国经贸〔1999〕886号)第11条原国家计委、经委《关于放宽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和简化审批手续的通知》(〔1987〕866号)10、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项目贷款贴息依据:财政部、经贸委《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研制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办法》(财工字〔1997〕316号)第7条11、监控化学品拆除、进出口、失效处理及新、扩、改项目依据:国务院《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第190号令)第8条、第10条、第11条、第13条12、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依据: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2000年3月16日)第1条13、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7条14、医药储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3号)15、设立拍卖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11条16、限额以上建设项目(工程、含矿山)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8条《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第3条17、重要工业品(除机电产品)进出口配额依据: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关于重要商品进出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2568号文)第1条18、自营出口企业纺织品被动配额依据:国务院《关于纺织工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解困扭亏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8〕2号)《关于做好2001年纺织自营出口企业纺织品被动配额分配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第4条(三)备案1项1、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依据:国家经贸委《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第19号令)二、取消项目(29项)(一)许可13项1、煤炭经营资格证书2、青海名牌产品证书3、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项目认定书4、建筑企业安全资格认证5、化工防腐蚀资格证书6、机械产品评定等级证书7、室内装饰企业资质设计、施工证书8、酒类专卖市场许可证9、工商管理培训证书10、一类瓦楞纸箱产品许可证11、检测检验人员操作证12、危险性较大设备安全使用证13、集体采金许可证(二)审核16项1、轻工企业技改项目审批2、中藏药项目审批3、自筹资金重工、机械企业技改、可行性文件审批4、新、扩、改建项目初步设计审查5、机械、化工行业、锅炉、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审查6、高、低压、开关柜进网资格7、汽车、摩托车、改装车、农用车生产目录审查8、职工持股会审批权9、外商投资商贸企业试点初审10、旧货交易市场审批11、各种工程设计及工艺12、企业集团组建审批13、国有企业技改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审核14、科技三项费用审核15、大中小型企业认定16、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确认三、下放(5项)(一)许可2项1、生猪定点屠宰资格2、生产性废旧金属专营许可证书(二)审核(审查、核准)3项1、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贴息2、民族贸易用品产品企业技术和项目审查3、商业物资企业出口经营权初审四、划转(5项)1、水泥产品生产许可(划转至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2、重要工业品进口登记证明(划转至外经贸行政主管部门)3、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审核(划转至外经贸行政主管部门)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操作证除外)(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服务机构)5、起重机械、电梯安全检验证书(划转至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省电力公司(职能移交省经贸委)一、保留项目(4项)(一)许可2项1、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25条原电力工业部、国家工商管理局《关于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办理注册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电综〔1997〕537号)2、承装(修)供电和受电设施单位资格依据: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1996年第196号令)第37条(二)审核(审查、核准)2项1、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资质注册依据:原电力工业部《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资质注册管理办法》(建〔1995〕第410号)第8条2、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依据:原电力工业部《电力工程设备监造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电建〔1995〕第504号)第5条二、下放(1项)1、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三、划转(2项)1、电力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工程勘察设计、建设监理、调试单位资质(划转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2、电力工程咨询单位资质(划转至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省教育厅一、保留(20项)(一)许可1项1、省属中专及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依据: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第188号令)第9条(二)审核(审查、核准)14项1、高等教育、省外中专学校在青年度招生计划、录取依据:国务院《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国发〔1986〕32号)第3条2、高中阶段以上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7条3、中外合作设立各级各类办学机构(不含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机构)依据:原国家教委《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教外综〔1995〕31号)第7条、第13条4、中小学教学用书及相关资料依据:原国家教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19号令)5、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变更依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规定》(〔1999〕7号)第10条、第15条6、境外组织在本省高校设立奖学金和有条件捐赠项目依据:国务院台办及原国家教委《关于台湾人士和民间机构在大陆捐资助学和使用办学有关问题的通知》7、接受外国留学生院校资格认可依据: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第9号令)第7条、第13条8、聘用外籍教师文教专家依据:原国家教委、国家外专局《高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国籍教师的规定》(教外办〔1991〕462号)第18条9、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通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学〔1997〕6号)第8条10、社会办学力量设立的中等以上学历教育和省外社会办学机构在本省招生依据:省政府《青海省〈社会办学力量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第10号令)第5条、第8条11、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学费、中小学校学费杂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国家教委19号令)第17条12、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依据:原国家教委《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教人字〔1998〕1号)第5条13、社会力量举办的中等以上教育机构发布招生简章、广告依据: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226号令)14、高等院校授予学科专业学位(不含博士)资格依据:原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省级人民政府对学位与研究生的工作统筹权的意见》(〔1997〕7号)第2条(三)备案5项1、高校研究生学历证书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做好研究生学历证书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司〔1996〕36号)第4条2、高校毕业证发放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1993〕12号)第17条3、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4〕4号)第25条原国家教委《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规定》第5条、第30条、第31条、第43条4、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学籍变更依据:原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7号令)第21条5、普通高校成立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教育部《关于同意授权青海省人民政府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的批复》(教发〔2000〕161号)第2条二、取消(9项)1、教育基建项目图纸审查2、幼儿园保育3、高校科技进步奖4、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高校科技成果审核备案6、自费出国留学7、省外院校我省生源毕业生毕业前申请在外省分配就业流动手续8、组织全省性中小学竞赛活动9、教育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核三、下放(5项)1、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和录取2、普通话水平测试3、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资格及校长任取资格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5、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全省招生的中、小学校设立四、划转(1项)1、教育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审核(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省科学技术厅一、保留项目(7项)(一)审批1项1、科学技术奖励依据:科技部《国家科学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1号令)科技部《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第2号令)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第3号令)(二)审核(审查、核准)5项1、自然科学期刊管理依据:原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年6月发布)2、科技保密项目的保密审查依据:原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第20号令)第5条3、全省科技计划(包括攻关开发、星火、火炬等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7条4、科技三项费用依据:财政部、国家计委、经贸委、科委《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财工字〔1996〕44号)第6条5、出口国家秘密技术依据:原国家科委《印发〈国家秘密技术出口审查规定〉的通知》(国科发计字〔1998〕425号)(三)备案1项1、科技成果登记依据:原省科委《关于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青科成字〔1991〕181号)第2条二、取消项目(17项)1、专利广告出证登记2、技术研究中心机构的设立3、农牧业科技示范区的设立4、科技型企业的设立5、科技扶贫示范区的设立6、外事审批权7、外事邀请8、引进技术的有关人员出国备案9、科技成果鉴定10、出国(境)培训的归口管理11、引进外国先进经济技术专家12、审核科研机构的组建13、审核科技服务机构14、科技成果评估15、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6、技术市场管理资格17、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资格三、下放(1项)1、技术经纪人的资格认定四、划转(3项)1、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2、工程系列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3、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划转至事业单位或中介机构)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一、保留项目(9项)(一)审批3项1、举办大型宗教活动依据: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对大型宗教活动管理的通知》(青民宗字〔1991〕97号)第2条2、朝觐人员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加强朝觐事务管理若干办法(试行)》(国宗发〔1998〕048号)第7条3、与外国宗教组织交流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印发〈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宗教外事归口管理和审批权限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宗发〔1995〕039号)第2条(二)审核(审查、核准)5项1、国家公务人员因公朝觐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加强朝觐事务管理若干办法(试行)》(国宗发〔1998〕048号)第19条2、接收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接受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批准权限问题的通知》(国宗发〔1993〕214号)第3条3、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终止、合并、迁移、变更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1994年4月13日发布)第8条4、印刷、出版和经销宗教书刊、音像制品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宗教印刷品、印刷销售的通知》(青政办〔1992〕)5、省级宗教团体设立依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社会团体管理实施办法》(国宗发〔1991〕110号)(三)备案1项1、宗教教职人员依据:省政府《青海省宗教教职人员管理规定》第3条二、取消项目(1项)1、清真牛羊肉及食品监制三、下放(3项)1、民族成份确定2、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范围内改建、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或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等活动3、宗教教职人员定额省公安厅一、保留项目(27项)(一)许可9项1、九二式机动车号牌生产依据:公安部《机动车号牌生产管理办法》(第13号令)第10条2、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资格依据:公安部(行业标准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与要求》4.13、携带、运输麻黄素依据:公安部《麻黄素运输许可证管理规定》(第52号令)第2条、第4条、第5条4、华侨回国定居依据: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外交部、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10条、第11条5、调运外省爆炸物品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民用爆破器材经营的意见通知》(青政办〔1998〕166号)第4条6、跨省枪支弹药的调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30条7、民用枪支持枪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8条8、集会、游行、示威(权限内)依据:《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办法》第5条9、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保养企业资质依据:《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第14条第1款(二)审批6项1、改装、更新、报废和延缓报废机动车依据:公安部《关于实施〈汽车报废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1997年261号)第2条2、警灯、警报器准用依据:公安部《关于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范围的通知》(公通字〔1994〕15号)3、弩的生产、销售、进口依据:公安部、国家工商管理局《关于加强弩管理的通知》(公治〔1999〕1646号)第2条第1款、第5款4、经营典当业依据:公安部《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第26号令)第6条5、多色复印机经营、销售企业依据:公安部《关于加强多色复印业治安管理的通知》(公治〔1996〕158号)第1条6、A级焰火晚会燃放工程技术设计与组织实施设计方案依据:公安部《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安全规程》(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83-1988)4.3.1(三)审核(审查、核准)8项1、国防交通、金融运钞、邮政车辆通行标志依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3月9日发布)第56条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印发〈国防交通标志使用和管理规定〉的通知》(交战办字〔1996〕第28号)第4条2、公务持枪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7条3、外国人出入境通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办法(试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办法(试行)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办法(试行)(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指导工作,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统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依照本办法执行。
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指导,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职责范围内,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引导行政相对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管理目的的行政行为。
本办法所称行政相对人,是指作为工商行政管理行政行为对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其权益受行政行为影响的利害关系人。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节行政指导的适用原则和适用方式第五条实施行政指导应当遵循合法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不得与国家政策相抵触。
第六条实施行政指导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公开、诚信的原则。
第七条实施行政指导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形式。
实施影响较小、时效性较强的行政指导,可以采取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即时进行;除即时行政指导外,实施行政指导一般应当履行审批程序并采取书面方式进行。
第八条实施行政指导应当采取公示的方式,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制作或获取的信息。
可以采取建议、辅导、规劝、劝诫、提醒、示范、约见等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合法经营、规范经营。
第九条实施行政指导可以在符合实施行政指导基本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创新行政指导的其他方式。
第三节行政指导的适用范围第十条行政指导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全部业务工作中。
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和广告监管、禁止传销与规范直销等职能过程中普遍适用。
《青海省工商局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青海省工商局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6.26•【字号】•【施行日期】2017.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正文《青海省工商局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的意见》(工商企注字〔2017〕43号)和《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工作的意见》(工商企注字〔2017〕47号),省工商局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实施意见》,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登录青海省工商局网站(网址:),通过首页右上侧“意见征集”栏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昆仑中路79号(邮编:810000)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7年7月3日。
附件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工商总局《关于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的意见》(工商企注字〔2017〕43号)和《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工作的意见》(工商企注字〔2017〕47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现就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部署,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为主线,加快推进“互联网+工商登记”应用,建立程序更加便利、资源更加集约、服务更加高效的企业登记注册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持续释放商事制度改革红利,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青海省工商局拟吊销营业执照告知公告

青海省工商局拟吊销营业执照告知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7.10.31
•【字号】青工商公告〔2017〕第05号
•【施行日期】2017.10.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处罚
正文
青海省工商局拟吊销营业执照告知公告
青工商公告[2017]第05号按照《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关于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监〔2016〕97号)、《青海省工商局、青海省国家税务局、青海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青商企监〔2016〕82号)的要求,下列企业未按规定依法公示2015年、2016年度企业年报信息,且2年内未在当地税务机关依法申报纳税,属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依法拟吊销其营业执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或要求听证。
如有要求举行听证和进行陈述、申辩的企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或进行陈述、申辩,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拟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公告另见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7年10月31日。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报送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函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报送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3.16•【字号】青发改办函〔2018〕246号•【施行日期】2018.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报送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函省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青政办秘函〔2018〕18号)要求,我委认真总结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力量汇总本部门相关数据,编制形成了《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现报上,请审阅。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3月16日(联系人:王涛;联系电话:6305705)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引言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
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和收费,其他相关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说明和指标统计附表。
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下载。
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青海省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地址:西宁市五四西路4号。
一、概述2017年,我委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对照省政府办公厅《青海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细则》(青政办〔2017〕34号)和《2017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青政办〔2017〕31号)涉及我委的重点任务,不断加大公开力度、增强公开实效,加强平台建设、强化政策解读,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咨询服务等工作顺利开展,政务公开水平不断提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2.10•【字号】青政〔2017〕83号•【施行日期】2017.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托与投资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青政〔2017〕8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2月5日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0日青海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行为,实现便利、高效服务和有效管理,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企业在青海省境内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企业使用自己筹措资金的项目,以及使用自己筹措的资金并申请使用政府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等的项目。
项目申请使用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的,应当在履行核准或备案手续后,提出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履行综合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政府其他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本级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投资项目履行相应管理职责。
第四条根据项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核准或备案管理。
对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实行核准管理。
其他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第五条省级核准和备案机关是指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具有部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投资项目管理职能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法人持原登记机关营业执照在异地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法人持原登记机关营业执照在异地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答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6.06.27
•【文号】工商企字[1996]第233号
•【施行日期】1996.06.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发布日期:2010年12月7日,实施日期:2010年12月7日)废止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法人持原登记机关
营业执照在异地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答复
(工商企字[1996]第233号)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企业法人持原登记机关营业执照在异地从事经营活动如何管理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
企业法人可以在异地从事经营活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加强对此类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但在什么情形下企业法人应申请增设分支机构的登记,什么情形下可不需要登记,《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其施行细则没有明确规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就《请示》中所提及案件看,对江苏江阴市飞天石油化工公司以自己名
义在西宁从事石油制品购销活动按“无照经营”处理缺乏法律依据。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实施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6.08.08•【字号】青工商消〔2016〕108号•【施行日期】2016.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实施办法》的通知青工商消〔2016〕108号各市州(青海湖)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各直属分局,机关各有关处室:现将《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6年8月8日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家工商总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以下称抽检),依据抽检结果对不合格商品进行处理的监督检查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称实施抽检部门)分级负责本辖区内的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可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辖区的抽检计划和抽检实施方案,确定承检机构,处置抽检样品,负责抽检结果的处理,发布抽检信息。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统筹管理和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工作。
市、州、县(区)各级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和实施本辖区范围内的商品质量抽检工作。
第四条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具体实施抽检工作。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6.02.24•【字号】•【施行日期】2016.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各市州(青海湖)工商局、市场监管局,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省局各直属分局、各相关处室:为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5〕211号)精神及省政府要求,现就全省工商系统做好“双告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依据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做好告知工作“双告知”是指工商、市场监管局根据省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告知申请人需要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在办理登记注册后,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
省政府将公布青海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
各级工商、市场监管局要严格依据省政府公布的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开展“双告知”工作,对列入青海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的审批事项依据职责做好对申请人和相关审批部门的告知工作,确保“双告知”工作范围清晰、依据明确、告知及时。
二、做好告知申请人工作(一)提醒告知。
在办理设立登记或变更经营范围登记时,应当依据青海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依法对经营范围进行审查,对经营范围涉及后置审批事项的,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栏后,标注(依法经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并告知其应当到目录内规定的相应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未经审批不得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二)承诺告知。
申请人应当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拟任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经营者)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签署的承诺书(附件1),书面承诺已知悉工商部门告知的相关审批事项和审批部门,在取得行政审批前不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青海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实施办法

青海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6.01•【字号】•【施行日期】2015.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青海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市场主体公示信息的监督管理,规范全省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工商部门,含承担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下同)登记,在青海省内依法存续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办法所称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是指工商部门通过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市场主体名单,并依法对其在公示系统公示的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真实性、及时性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遵循随机、公正、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工商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全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各市、州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州工商局)按照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上级工商部门委托,负责组织、开展、协调、督查、考核本辖区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各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区工商局),按照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上级工商部门委托,负责具体组织落实本辖区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上级工商部门对本级登记的企业,可以委托下级工商部门进行检查,也可自行实施检查。
第五条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公示信息实施抽查,一般按照以下工作流程进行:(一)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由省工商局市场主体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形成抽查工作建议方案,提请分管局长审定;(二)省工商局市场主体监督管理机构按照经分管局长审查同意的抽查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委托省局信息中心或自行随机摇号抽取确定待检查市场主体名单;(三)省工商局通过青海省工商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业务系统)将待检查市场主体名单派发至各市州工商局,各市州工商局通过综合业务系统将相关名单派发至各县、区工商局;(四)承担检查职责的工商部门确定检查方式、检查人员;(五)检查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对待检查企业实施检查;(六)检查人员将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录入综合业务系统,提出处理意见;(七)承担检查职责的工商部门分管局长审定检查人员上报的处理意见;(八)检查结果相关信息由承担检查职责的工商部门通过青海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下简称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九)抽查工作结束后,承担检查职责的工商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工商部门书面报告抽查工作完成情况。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5.26•【字号】青工商企监〔2015〕64号•【施行日期】2015.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正文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青工商企监〔2015〕64号各市、州工商局,省局各直属分局,青海湖市场监管局,省局各处室:《青海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实施办法》已经2015年5月19日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年5月26日青海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青海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青海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承担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其经营异常名录的列入、移出等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级工商部门负责指导、管理、推进全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工商部门负责其登记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工商部门对不属于本部门登记的企业,发现其存在应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情形,应当自发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抄告其登记的工商部门。
上级工商部门可将其登记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事项委托企业所在地的县级工商部门办理,并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受委托的工商部门应在受委托权限范围内依法、规范开展相关工作。
受委托开展企业公示信息检查的工商部门,依委托事项负责其检查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时,对作出列入、移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决定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抄送委托的工商部门。
第五条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实行“谁登记、谁列入、谁移出”的原则,应当做到事实清楚、程序规范、手续齐全、准确及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3.12.18•【字号】青政办[2013]319号•【施行日期】2013.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金融市场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13]31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2月18日青海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12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规范我省交易场所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交易场所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交易场所,是指依法在本省设立,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以及其他标准化合约变易的各类交易场所。
包括名称中未使用“交易所”字样的交易场所,但仅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场所除外。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交易场所的设立、变更、终止、经营活动和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省外交易场所在本省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亦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第四条设立交易场所,除经国务院及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的以外,由省政府授权青海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金融办)审批。
国有产权、文化产权等领域交易场所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省金融办会同青海证监局、省工商局、人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银监局、青海保监局、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厅、省公安厅等单位,做好本省交易场所的设立、变更、终止审批(备案)、日常监管及风险防控和处置等工作。
第六条省金融办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统筹规划本省各类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制定交易场所品种结构规划和审查标准,审慎批准设立交易场所,使本省交易场所的设立与监管能力及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101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目录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101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目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04.23
•【字号】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101号
•【施行日期】2014.04.23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许可
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
第101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目录》,已经2014年4月10日省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郝鹏
2014年4月2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目录
(共186项)。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7.08•【字号】青发改经体〔2022〕499号•【施行日期】2022.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各园区管委会:《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任务落实。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7月8日关于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分工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我省加快融入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现制定如下分工方案。
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一)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
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
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强化执法司法部门协同,不断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标准,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
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和“三合一”工作机制,畅通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调解的对接机制。
(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各地区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排名不分先后,下同。
)(二)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行为,促进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企业登记和各类监管信息为基础,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统一标准,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第三条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应遵循标准统一、指标客观、信息适时、数据共享、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全程监管、内部评价、监管落实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以企业信用分类等级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的依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利用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不得对企业信用进行评比、评估、评定和颁发信用等级牌匾等。
第五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本省行政区域内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各类企业的信用信息征集、披露、使用、管理和组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六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各业务职能机构在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的分工如下:(一)企业注册机构负责对企业设立登记信息的分配下派,直至到属地工商所建立经济户口。
(二)企业监督机构负责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指导、协调工作;同时负责企业年度检验、奖惩和查处等方面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和公示工作。
(三)公平交易、消保、商标广告、市场、食品监督等业务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企业日常监管等方面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及其他与信用分类监管相关的工作。
(四)信息技术机构负责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管理软件的开发、网络建设及数据库维护、更新、备份等工作,做好技术保障。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是中国国家行政机关之一,主要负责管理、监督和指导青海省的工商企业、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组织架构、职责、工作重点及成果。
一、组织架构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在青海省政府领导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行政机构。
其组织机构如下:局长办公室、机关党委、监察审计室、综合处、市场监管处、企业登记管理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反垄断处、知识产权处、对外贸易处、法律事务处、人力资源管理处、财务处等。
二、职责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实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的决策、政策和法律法规;(二)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秩序建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三)加强对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企业登记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登记效率和服务水平;(四)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对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五)加强对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和监督,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六)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和监督,协调处理对外贸易中的相关问题,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七)开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信息化建设,推广“互联网+工商”模式,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八)指导和协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工作重点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一)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击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深化企业登记管理改革,推进“减证便民”改革,提高企业登记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创业创新;(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机制,维护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四)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做好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五)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促进贸易平衡和国际合作;(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工商”模式,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
青海省工商系统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办法

青海省工商系统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12.21•【字号】青工商企〔2015〕137号•【施行日期】2016.0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关于印发《青海省工商系统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办法》的通知各市州(青海湖)工商局、市场监管局,省局各直属分局、机关各相关处室:《青海省工商系统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办法》已经2015年12月14日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青海省工商局2015年12月21日青海省工商系统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办法第一条为规范行政许可执法行为,明确登记责任,简化市场主体登记环节,提高登记效率,为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承担企业登记职责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简称企业登记机关)对各类企业的登记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登记“一审一核”,是指对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备案申请由企业登记机关审查员依法审查受理后,报经核准员依法予以核准或驳回,即产生法律效力的企业登记审核制度。
企业名称、住所、营业期限等变更登记事项以及企业董事、监事、经理、清算组成员、章程、分公司等备案事项和补换发营业执照申请可以实行“审核合一”制。
即,受理人员经审查受理,直接依法作出核准或驳回决定。
第四条企业登记机关对企业登记的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受理、核准时,除简单登记事项实行“审核合一”外,其他登记实行“一审一核”为主,重大(疑难)登记事项专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为补充的企业登记审核制度。
其他登记是指本办法第三条第二款和第二十条规定以外事项的登记。
第五条核准员分为法定职务核准员和授权核准员。
各级企业登记机关的正职、分管企业登记工作的副职为法定职务核准员。
法定职务核准员依法行使企业登记核准权。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落实《关于鼓励支持劳务经纪人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人事综合规定工商管理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青人社厅发[2013]45号【发布部门】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日期】2013.05.14【实施日期】2013.05.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落实《关于鼓励支持劳务经纪人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青人社厅发〔2013〕45号)西宁市、海东地区、各自治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工商局:根据我省《关于鼓励支持劳务经纪人发展的意见》的工作要求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纪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确保我省劳务经纪人顺利取得《经纪人执业资格证》和《劳务经纪人资格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基础上,有效开展劳务经纪活动,不断提升我省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有序化和规范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劳务经纪人的经纪资格(一)劳务经纪人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后,统一参加经纪人执业资格培训,通过考核符合条件的可免费领取《经纪人执业资格证》。
(二)劳务经纪人在取得《经纪人执业资格证》后,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登记备案,免费领取《劳务经纪人资格证》(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附件1),从事劳务经纪活动。
二、经纪人执业资格培训(一)将劳务经纪人培训纳入全省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补贴标准,具体培训工作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二)培训采取招投标的方式,优先选择当地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按照《经纪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当地工商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合理确定。
(三)培训结束通过考核,符合条件的发给《经纪人执业资格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
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商管理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4.09.01
【实施日期】2014.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青海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工商局,省局各直属分局,机关各处室:
《青海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已经2014年8月26日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4年9月1日
青海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接受社会监督,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等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规章,结合青海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登记的企业年度报告的报送、公示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登记的公司法人、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等各类企业。
第三条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登记管辖权限负责对其登记企业报送及公示年度报告的管理、督促、咨询、操作指导等工作。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组织全省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相关管理工作、工作方案的制定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工作,并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企业对其年度报告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
公示的企业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报请主管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国家安全机构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示的企业信息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条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并公示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
当年设立登记的企业,自下一年起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
第六条企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