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3、反复诵读,品味孟子的论辩艺术,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水煮青蛙”的故事吗?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
第二次,青蛙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锅里同样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只是刚刚煮到不冷而已,青蛙觉得还挺舒服呢: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被煮熟了。
同样的锅里,同样的青蛙,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去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中复习
1、请一名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2、复习字词的含义(抽同学回答)。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⑤曾益
..其所不能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翻译句子(全班同学集体翻译)。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喻。
入则无法家……亡。
三、讲析全文
通过复习,你们在原文找到了青蛙在开水中生,在温水中渐死的道理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确,这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孟子一生的经验总结。
作者孟子又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呢?首先我们一起学习第一段。
1、讲析第一段
①此段列举了哪些人物?
②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这些事例暗示了什么结论?
④这一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⑤全班齐读此段。
2、讲析第二段
①“上天降大任”需要在哪些方面去造就人才?
②这些方面造就人才有什么作用?
③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④齐读此段
3、讲析第三段
默读思考:①这一段从哪些方面论证了困境的重要?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③齐读此段
4、思考
①本文雄辩有力,来源于严密的论证,还来源于什么方面?
②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5、主题归纳
四、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请你结合日常积累,说一说能够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道理的诗文名句和精彩故事。
1、诗文名句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欲可以亡身。
2、精彩故事
①仲尼厄而作《春秋》
②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
③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④贝多芬双耳失聪成不经典《交响曲》
五、总结
命运给了我们比别人低的起点,这恰是我们通往成功的桥梁。
直面困境,感恩困境,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千百年来的真理。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逆境磨练成才
举例道理对比
(雄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