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屈光学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度远视眼(﹤+3.00D) 中度远视眼(+3.00D~+6.00D) 高度远视眼(﹥+ 6.00D
病因学
远视眼中最常见的是轴性远视,即眼的前后轴化正 视眼短些。这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 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从眼轴的长短 来看几乎都是远视,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 性的。之后,随着婴儿身体的发育,眼的前后轴 也慢慢增长,待到成年,人眼应当是正视或者接 近于正视。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在 (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眼球停止发育,眼 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因而到成年时仍保持 婴儿或幼儿的眼球轴长,称为轴性远视眼。反之, 发育过程即成近视眼。真正屈光度为零的正视眼 是少数。
不能躺着看书或暗淡灯光下看书
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机 眼与荧屏距离适宜,良好的照明
做眼保健操,加强调节功能训练
定期检查视力
远视
当调节处于静止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 屈折后,焦点位于视网膜后,不能形成一个清晰 的图象,而只能形成一个模糊的光圈。
• 远视眼的光路图
远视眼看远、看近光路图
• 发病率图表
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等5部委(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
• 近视眼的病因 • 近视眼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 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高度近视眼可能属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中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而以环境因 素的作用为主。 • 2、发育因素: 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 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各屈 光成分协调生长,逐步达到正视,若视网 膜过度发育将导致近视眼的形成。
• 散光的光路图 光学原理,即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 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 光状态。
• 依原因分类: 1)角膜散光:源于角膜前表面各子午线曲率不同, 最常见的是垂直弯曲度较水平者大(与眼睑经常 压迫有关),故其屈折力也较水平子午线为强, 相差值大约0.25D左右,属生理性,为生理性散 光。后天的获得性散光可因角膜病变(如圆锥角 膜、角膜炎等)或服手术后引起,多为不规则散 光。 2)残余散光:可由其他屈光因子所致,如晶状体弯 曲异常、位置倾斜、各部屈光指数不一致等引起。 3)全散光:上述角膜散光与残余散光之和。
• 子午线的定义:子午线也叫经线,是在地面 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
三棱镜
棱镜效应
棱镜能改变光束的方向而不改变其聚散度 入射光线折向尖移,通过棱镜,能使物象看起来 向棱镜顶的方向移动 三棱镜是组成一切眼用球面透镜和柱面透镜的基 本的光学单元
眼屈光学基础知识
屈 光 度
• 光线由一种物体射入到另一种光密度不同 的物质时,其光线的传播方向产生偏折, 这种现象称为屈光现象,表示这种屈光现 象大小(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缩写 为“D”)。1D屈光力相当于可将平行光线 聚焦在1米焦距上。
睫状肌的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 弛,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是 为调节痉挛,此时只适合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 物
屈光不正
• 屈光不正的概念
• 屈光不正的分类 • 屈光不正的矫正
屈光不正的概念
• 正视眼
• 非正视眼
• 什么是正视眼 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5 米以外的景物)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准 确落在视网膜上。 正视眼的 • 成像示意图
远视
按屈光成分分 1.轴性远视 (最常见) 2.曲率性远视 3.指数性远视 4.屈光性远视:由于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 下降所造成的远视
远视
• 按是否与调节的参与分:
隐性远视: 晶状体有弹性起作用 显性远视: 远视的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 范围,未被代偿的剩余的那部分远视。
远视
• 按远视程度分类
矫正
1.框架眼镜矫正
远视
原则:最佳视力的最高度数 (1)6岁以下的小儿,轻度远视眼是生理性的; (2)6~16岁的学生轻度远视也应配镜; (3)调节性内斜视者全矫
2.角膜接触镜矫正
3.屈光手术
远视矫正
散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的屈折后,由 于屈光系统的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 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 同距离处形成两条交线,两条交线间距离代表散 光程度。
3.混合性近视:散瞳后,近视度数明显降低, 但未恢复为正视。
近视与假性近视的区别
• “假性近视”有些学者把它称为“调节性近 视”,由于持续性调节痉挛而产生视力模 糊。但实际上"假性近视"并非是近视眼,经 睫状体麻痹剂滴眼后,远视力可恢复正常。 两者临床表现相似。
近视 假性近视 相同点 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凹透镜可以提高视力 性质 屈光不正 调节痉挛 诱因 无明显的诱因 一般近距离工作久 后出现 屈光状 低度或高度,静止 一般度数较低,且 态(小瞳 或缓慢发展 不稳定 孔验光) 睫状肌 仍为近视,近视度 正视或轻度远视 麻痹后 数不变或轻度降低 视力不变,或略升 视力恢复正常 高 治疗 需要屈光矫正 眼睛休息,必要时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
近视眼看远时 近视眼看近时
• 近视发病概况 近视眼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 的眼病。估计全球近视眼患者在10亿以上。近视 眼的发病与人类种族、性别、年龄、地区和环境 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 • 发病率特点 • 东方人、犹太人>...>黑人 • 亚洲>其他州(其中中国、日本发病率最高) • 女性>男性 • 城市>农村 • 大学>中学>小学 • 近距离工作者>其他职业者
• 原则上应在睫状肌麻痹的条件下验光配以 凸镜片矫正屈光不正的度数。对幼儿及青 少年,尤为必要。6岁以下的儿童,有轻度 远视是生理现象,不需要配镜;但如果度 数过高、视力减低或伴有斜视时,就应当 配镜矫正。6~16岁的学生,低度也可考虑 配镜,如有视力疲劳,视力减退或斜视时, 则必须矫正。成年人远视,初次配镜时, 应不作全部矫正,因其睫状肌由于长期的 过度运用,产生肌肉肥大,如果希望于短 期内全部松弛,常不容易,因此应逐步予 以矫正。
• 正视眼通过眼的静态屈光能力将远处物体 成像于视网膜,形成清晰影像。当看近处 物体时,为了让近处物体的散射光成像于 视网膜,只有增加晶状体屈光度一途。这 种看近时眼睛晶状体屈光能力改变的现象, 就叫做眼的调节
调 节
调节的前后对比
HELMHOLTZ theory
调节滞后
调节超前
集 合
屈 光 学
屈光学
几何光 学 屈光学
几何光学基础知识
• 基本性质 • 透镜及成像
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
柱面透镜:沿圆柱玻璃体的轴向切下一部分 者就是一个柱面透镜
成像
• 成像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有发散作用
透镜的光学特性
• 球面透镜各子午线上曲折光线的能力相等。 • 柱面透镜各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等,且按规律周 期变化着。表示方法是由柱镜度及轴位两部分组 成。
• 计算 屈光力越强,焦距越短。2D屈光力的透 镜焦距为1/2m或50cm。如果想知道透镜的 焦距,将屈光力除以100cm,也就是1.00m, 结果即为屈光度。例如,5D屈光力的焦距 为20cm。(100cm除以5D=20cm。)凸透镜 的屈光力以“+”号表示,凹透镜的屈光力以 “—”表示。 1 屈光度或 1D 等于常说的 100 度。
眼总屈光力:58.64D 角膜屈光力:42.05D 晶状体屈光力:19.11D
调节与集合
• 调节的概念
• 调节的功能异常
调节的概念
人眼通过改变晶体曲率(变凸)以增加眼 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然成像在视网 膜上,此种作用机制称为眼的调节。
参与调节作用的组织有:晶状体,睫 状肌,悬韧带。
调节的概念
散光分类
• 依强弱主子午线是否垂直相交(可用镜片 矫正)分类: • 1)不规则散光: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均 无一定规则,即使同一子午线因其扭曲不 正,屈光指数又不一,其屈光力也不同。 故该类散光不能用度数定量。多由角膜病 变引起,不能用镜片矫正。 • 2)规则散光:两个主子午线(即屈光力最 大的与屈光力最小的子午线)互相直交, 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称为规则散光。
例:-3.00DS-1.00DC×180 什么意思?
眼屈光学知识
• 屈光系统的组成 • 调节与集合
• 屈光不正
简化眼
玻璃体
视网膜
眼的屈光系统
质组成,
因此,要产生正常的视觉,上面各部均应正常。
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眼轴长度:24.387mm 眼轴每增长1mm,眼就近视-3.00D 眼轴每减少1mm,眼就远视+3.00D
不 同 点
根据近视眼程度 轻度近视眼(﹤-3.00D)
中度近视眼(-3.00D~-6.00D) 高度近视眼(﹥-6.00D)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 视力下降 2. 视疲劳 3. 眼位 外斜或外隐斜 4. 眼底 眼底可呈豹纹状 5. 突眼 眼轴变长 6 .飞蚊症 轻度玻璃体混浊
• 近视的矫正
A. 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为 目前矫正近视的成熟方法。 原则: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所谓集合,当眼在休息状态注视远处物体时, 双眼视轴是平行的,也没有调节产生(正 视眼);当我们要看清楚近处物体时,除 眼调节增强外,两眼视轴也要转向内侧, 使两眼视轴固定于被注视物体。此种作用 称为眼的集合。
瞳孔对光反应
• 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平均为2.5— 4 毫米,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齐,亮光 下可缩小,光线暗的环境下可略增大。如 双眼直视前方时,用手电筒光照射瞳孔, 瞳孔立即变小,移开光源或闭合双眼,瞳 孔即可复原。
眼的三联动
• 眼的三联动:调节、集合、缩瞳
• 所谓“看远看近三联动”,即看远时双眼 视轴打开(集合发散),双眼调节放松, 同时为尽可能多地搜集到远处的弱光,瞳 孔发散;看近时双眼眼轴内转(集合加 大),调节增强,同时为避免近处的强光, 瞳孔缩小。
调节功能异常
• 调节麻痹
麻痹导致无法调节
• 调节痉挛
轻度远视
• 临床表现
1. 远视力正常,近视力可正常可下降 2. 视疲劳 看远无异常,看近容易疲劳
3. 眼位
一般无明显内斜视
中高度远视
• 临床表现
1. 远视力下降,近视力也下降
2. 视疲劳 看远易疲劳,看近更疲劳
3. 眼位 4. 弱视 一般出现内斜视或内隐斜 (由于调节 而致过多集合)
治疗措施
• 一般说来,轻度的远视,如不引起视力障 碍、视疲劳或斜视现象,同时一般的健康 情况尚属良好,则无矫正的必要;反之, 任何上述条件不符合时,则应戴适度的眼 镜予以矫正。
近视
按屈光成分分类:
轴性近视眼:眼轴过长 曲率性近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加强 指数性近视:屈光介质折射率过高
轴性近视(眼轴明显延长)
(眼轴正常的近视)
屈光指数性近视(核性白内障)
曲率性近视
按是否有调节作用参与分类:
1.假性近视:散瞳后近视度数消失,呈正视或 远视。由于持续性调节痉挛造成。
2.真性近视: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 降低〈0.5D。
• 3、环境因素: 青少年学生与近距离工作 者中近视眼较多,研究表明,近视眼的发 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有密切关系,尤其 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 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姿势不良等都 与近视的发生有关。可能的机制包括睫状 肌功能减退、眼外肌压迫眼内压相对升高 等。从广义上说,大气污染、微量元素的 缺乏、营养失调等均影响近视眼的发生, 但属于次要因素。
近视矫正
B.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术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疗效肯定。近红外 线激光技术为等离子体介导切割,可更好 地进行角膜基质内切削和磨镶,角膜基质 环矫正近视疗效较为可靠;屈光性晶状体 手术如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用于高度近 视的矫治,后巩膜加固术有望改善视网膜 的血液循环,组织近视发展。
LASIK手术还有以下并发症:
• • • • • • • •
眩光和眩目; 欠矫与回退 ;过矫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干眼症; 继发性圆锥角膜; 疼痛; 角膜上皮缺损 角膜感染不规则散光等等
青少年视力保健
积极锻炼身体 不偏食 经常进行望远训练 读写姿势端正,眼书距离30厘米 读定30分钟要休息
告诉家长正确的用眼习惯
• 临床上真正0度的人很少,一般认为屈光度0.25~+0.25,如果远视力正常即是正视眼。
正常屈光
屈光不正的分类
• 近视
• 远视 • 散光 • 屈光参差
屈光不正类型成像示意图
• 近视
• 远视
• 散光
近视
当眼的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的屈 光系统屈折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近视成像示意图
近视光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