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4节教室(孔春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教室》主要介绍了教室内的各种物品以及它们的位置。
本课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教室内的物品和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位置关系的理解还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品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室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位置关系。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位置关系的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室图片、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道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绘制和描述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教室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和它们的位置。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分别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卡片,呈现教室内的不同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位置关系,并强调关键词。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4教室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4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四节,主题是“教室”。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二是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尺子、教室的模型或者图片,以及一些小物品让学生量长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教室的长、宽和高是多少吗?”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2. 讲解:接着我会拿出尺子,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我会量一些小物品,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量,让他们亲身体验并理解量的过程。
3. 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份教室的模型或者图片,他们需要用尺子量出教室的长、宽和高,并记录下来。
4. 分享: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量出的结果,并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我会写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教室的长、宽和高的量的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量一下你的书桌的长、宽和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书桌的长、宽和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尺子量教室的长、宽和高。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不会读数或者不会记录数据。
因此,我需要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量的方法。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尝试用量尺量一些更复杂的物体,比如教室的窗户或者黑板。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量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室内的位置与顺序,能够准确地描述物品的方位。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教室内的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2. 教室内的物品的方位描述。
3. 教室内的位置与顺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教室内的物品的方位,并能解决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问题。
2. 教学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室内物品的图片或模型。
2. 学生自己的教室或学校地图。
3. 彩色笔、尺子、剪刀等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教室内物品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方位,引出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位置与顺序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描述教室内的物品的方位,并解决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问题。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室地图的制作。
六、板书设计1. 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2. 教室内物品的方位描述。
3. 教室地图的制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的房间,描述房间内物品的方位,并解决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问题。
2. 让学生制作自己房间的地图,并标出房间内物品的方位。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内的物品的方位,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问题,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掌握了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教室》第4课时,主要围绕教室内的物品进行数学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和数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并能够用数词进行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数教室内的物品,并能够用数词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数教室内的物品,并能够用数词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室内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教室内的物品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用数词进行描述,认识和数教室内的物品。
3.巩固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教室内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数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活动: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案,这是北师大版教材的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4课时——教室。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教室”的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顺序,通过实际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摆放,让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空间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描述物体位置和顺序的基本词汇,如“前、后、上、下、左、右”,并能够运用这些词汇来描述实际场景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准确地表达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顺序。
难点则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描述物体位置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室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用于操作的玩具。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介绍描述物体位置和顺序的基本词汇,如“前、后、上、下、左、右”。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汇。
例如,我会拿起一个教具,问学生:“这个教具在我前面的是什么?”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例如,“请你描述一下你前面的同学的位置。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相互描述彼此的位置关系,以增强他们对于位置和顺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会主要包括今天学习的关键词汇:“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一些简单的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所学词汇,描述一下你房间里的物品摆放顺序。
答案示例:我的房间里的物品摆放顺序是:床在我的前面,书桌在我的右边,衣柜在我的后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章第四节,即“教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并认识教室的各个部分,如座位、黑板、讲台等。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习并掌握方向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教室的各个部分,知道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方向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教室的各个部分,运用方向词进行简单的定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室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找出自己熟悉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具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如座位、黑板、讲台等,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
3. 方向词学习: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方向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方向词描述教室的各个部分,如“我的座位在黑板的前面”,“我的桌子在窗户的左边”等。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卡片制作教室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手册完成教室的观察和描述,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教室模型座位黑板讲台窗户门方向词上下前后左右七、作业设计(1) 我的座位在哪里?(2) 黑板在哪个方向?(3) 讲台在哪个方向?(4) 窗户在哪个方向?(5) 门在哪个方向?2. 答案:(1) 我的座位在……(2) 黑板在……(3) 讲台在……(4) 窗户在……(5) 门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教室的各个部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方向词进行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教室》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教室环境展开,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本课时为第4课时,内容为教室中的物品排列和数量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事物之间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教室中物品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教室中物品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发现和理解教室中物品的排列和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室环境图片2.学生操作材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教室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它们是怎么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排列。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室中不同物品的排列,如桌子的排列、椅子的排列、书本的排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排列规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操作材料,根据教室图片,尝试摆出不同的排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排列的规律。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排列,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其他学生听后,判断是否正确。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教室以外的场景图片,如图书馆、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品的排列规律。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用心去观察和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顺序》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4课时,内容主要围绕教室展开,通过观察和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和顺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操作和表达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和顺序,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和顺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和顺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教室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内物品的位置和顺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位置与顺序的概念。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位置与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位置与顺序的概念,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的示例。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来进行。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5单元:第4课时《教室》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教室》第4课时,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教室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时内容包括:认识教室中的物体,学习长度单位,以及运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教室中的物体和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教室中的物体,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教室中的物体,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情境。
2.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教师展示长度单位尺、寸、分米、米,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它们的含义。
(2)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用尺子测量教室中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3)交流分享: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巩固练习:(1)游戏环节:教师设计“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教室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四节,主题是“教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教室的长、宽、高;2. 学习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计算教室的面积;3. 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认识并使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2. 学会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长度和面积;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单位(米、厘米)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的认知和使用;难点: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面积计、教室模型;学具:每人一套长度和面积测量工具,包括直尺、卷尺、面积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引导学生发现教室的长、宽、高和面积。
2. 知识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米、厘米)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的定义和用法。
3. 示范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和面积。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室模型,用学具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和面积。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长度单位:米、厘米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3. 测量方法:用直尺、卷尺测量长度;用面积计测量面积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和厘米测量你的房间,并计算房间的面积。
2. 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可以测量,试着测量并记录下来。
答案:1. 房间的长度为3米,宽度为2米,面积为6平方米。
2. 家里的书桌长度为1.2米,宽度为0.6米,面积为0.72平方米;电视屏幕的长度为0.8米,宽度为0.5米,面积为0.4平方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了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长度和面积的单位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37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04课时《教室》优秀课件

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1.看图答复以下问题。
科技馆
欢迎来到 游乐园!
摩天轮
空中飞椅
前
观光塔
左
右
后
汽车
巴士
2.他们分别是谁?请写上名字。 ⑴小文在小丽的左边。
⑵从右往左数,小明排第1,小红排第4。
第4
第1
左
?左
右
左
〔小红 〕 〔小文〕〔小丽〕 〔小明〕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4课时
教室
学具准备:
铅笔 课本
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下
在黑板的上面、 国旗的下面有 8个大字
左
前
上
黑板在教室的 前面,黑板的左 边是电视机
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左
第1排 第2排
第第13
淘气 小青
第பைடு நூலகம்排
第 第22
笑笑 小兰
第第31
小红 小强
右
我坐在淘气的 右边、小红的 左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教室 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室
教学内容:
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
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教室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4 教室北师大版一、活动一:我说你摆(由慢到快) 同学们准备好尺子、文具盒、橡皮擦、数学书。
大家按老师要求排放好各种物品,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
把文具盒放在最前边,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右边,数学书的上面放一把尺子,尺子又要在橡皮擦的下面。
二、活动二:说一说 1、找一找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自己摸一摸,说一说。
2、小朋友们,你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看我们教室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上面、下面呢?左边、右边呢?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的教室里摆放了哪些东西?大家要想像自己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然后说说各种物体的位置。
4、这位同学说得很有条理,值得大家学习。
现在让你们当我们班里的“形象代言人”向别人介绍我们班教室,谁来试试? 师小结:大家把教室里的物品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好,可以使我们的教室更整洁、更美观。
5、教室是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个人的家?介绍的时候,要说说你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他家是什么样的?三、活动三:做一做小明搬新家了,妈妈让小明自己设计房间里物品的摆放位置,小明不知道怎样摆放最好,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一下吗?师小结:学了“位置与顺序”,可以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成为一名小小的设计师,真了不起!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四、活动四:实际应用课件出示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2题图,课前已把学生的桌子分成六组,每一组之间留着可以让人通过的路口,而且就把每个组命名为习题中的建筑物。
老师扮成游客让学生带路,每到一个“建筑物”就让学生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了,用“前后”“左右”说出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很快,其他的小朋友就意识到还有别的路也可以到达火车站,老师马上请一个学生扮演旅客,另一个学生扮演带路人,让学生充分投入到问路和带路的情境之中。
课件出示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3题,你看笑笑玩得多开心,请你坐在笑笑的对面,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如果你在笑笑的位置上,你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交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4课时教室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四课时“教室”,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置和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世界。
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位置和顺序的概念,但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培养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教室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教室里的模拟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室里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教室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里的物体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发现位置的相对性,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位置的变换。
3.巩固新知:学生分组进行教室模拟游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位置与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4课时教室上课班级一(2)
主备教师孔春秀副备教师上课时间11月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前、后、左、右、上、下的物体过程
与方
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方位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物体所处的位置确定不同方位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不同方位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用品
教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 t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一、游戏引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在前面我
们认识了哪些位置你还记得吗?(上、下、左、右、前、后),
那么你现在愿意和老师一起用拍手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吗?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右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拍拍肩,拍拍小手放前面
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进一步体会左右这两个不
同的方位
引入主
题,吸引
注意力
1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
(一)活动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介绍我们的教
室。
1.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
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2.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3.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4.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
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学生观察自己的教室,
并介绍自己的教室,在
介绍中自然用到前后,
上下,左右等方向词。
利用真
实情景
使学生
感受物
体的位
置,使学
生体会
到前后、
左右、上
下的位
置关系。
2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
活动二: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先帮助学生看懂情境图,再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第一排从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
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
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
(卡片为:前、后、上、下、
左、右、空白7张。
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向相应的
位置。
)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口令相
反的位置。
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订
正。
现实、有
趣的操作
活动中,
初步积累
有关方位
知识,初
步感受数
学与生活
的联系,
产生用数
学眼光观
察周围事
物的兴
趣。
3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 t
拓展学习(深入探究)
1,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结合书中的情境,进行我说你猜的活动。
教师运
用上下,左右描述物品的位置,让学生猜一猜。
2,练一练,学生独立看图,再站在图中小女孩
的角度回答问题。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通过一
系列的
活动,发
展学生
应用数
学的意
识。
巩固运
用所学的
前后,上
下,左右
描述生活
中的物体
的位置关
系。
45
当
堂检测(学习诊断)
1.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文具盒的上下、
前后、左右6个面。
2.观察课本“练一练”第二题图,小组合作讨
论说说火车站的路线。
学生动手指一指,说一说
小组讨论说一说
通过运用
左右,前
后来描述
路线,体
会前后,
左右在生
活中的应
用。
67
8
课
堂小结(梳理归纳)同学们,今天你都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说给大家听一听好
吗?学生归纳总结今天学习的
知识。
知识梳
理,强化
记忆
9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教室
前后左右上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