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练习 第五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五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环境承载
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后
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解析:第1题,农业革命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迅猛增长。
第2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经济、政治、人口政策、文化及宗教、医疗卫生条件及自然条件等。
答案:1.C 2.B
(2010·南通调研)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
4.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
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5~7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解析:对比分析该图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
答案:B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解析:老龄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一种体现。
分析2000年和2025年结构图看出,60~80岁女性比重线段长于男性比重线段,说明该年龄段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
对比各选项知A项正确。
答案:A
7.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解析: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的突出特点。
各选项中只有B项日本为发达国家。
答案:B
(2010·南京调研)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其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1964~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据图回答8~9题。
8.关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 )
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解析:读图可知,1964~2000年,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而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减少;当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图中显示我国达到此比例的年份为2000年。
答案:A
9.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解析:进入2000年后,我国面临着人口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人口总数多,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在经济尚欠发达的情况下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但我国总人口多,15~6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尚不存在劳动力严重短缺状况。
答案:C
(2010·杭州模拟)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
读图回答10~12
题。
10.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这样才利于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
甲、丁两图人口总数下降过快、过多,而丙图反映的是人口总数大幅增加,都对社会发展不利。
答案:B
1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从50年代至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处于上升势头;70年代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稳步下降。
故甲图反映情况符合实际。
答案:A
12.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
A.出生率上升
B.出生率下降
C.死亡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解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在保持较低的水平,主要是出生率下降的结果。
答案:B
(2010·威海模拟)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13~14题。
1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根据资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3.C 14.C
15.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
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C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0.6%)相似的是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乙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4)分析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
和等。
解析:本题关键是阅读统计图表和计算的能力以及对人口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
做题时需要提取的主要信息有:①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出相应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计算;②读两国人口年龄构成表,提取A国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数据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3 A C
(2)A
(3)A点为对应的(50%,5%)坐标中的点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
自然增长率为5.08‰。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材料2:我国未来五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图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型,我国人口今后
将维持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3)材料4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
生的后果。
解析:第(1)题,由材料1中的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我国“人口红利”
期提前到来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出生率在短期内大幅下降,导致新生儿童数量减少,社会负担减轻,抚养指数下降。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老年人口比重会上升,形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第(3)题,由材料4可直接看出我国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
这个特点的形成和我国个别地区传统的重男轻
女观念有关,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人通过技术手段人为控制新生儿性别,从而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
答案:(1)现代增长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3)偏高并持续升高。
原因:有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因素。
在许多农村地区,生育男孩是体力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等,这是产生对男孩偏好的经济基础;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传统落后观念影响;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种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刺激人们产生男孩偏好的情结等。
造成后果: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危及社会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