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2024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5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五)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更
一、推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 英国闻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始终持续到15世纪。
”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北宋。
( )
2.1279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大一统。
( )
3.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宽阔,民族众多。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始终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是行省制。
( )
二、综合题
4.[2024·怀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已变更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其次种在斗争上……”
——岳麓版七下教材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
——朱彧《萍洲可谈》材料三东汉时,在总结前人阅历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
——岳麓版七上教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第一种在文学上”指的是宋代的哪种独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代时期中国的指南针起先运用于哪个领域?到了明代,郑和的船队借助指南针这一独创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东汉改进造纸术的是谁?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
拓跋珪建国后,起先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文化探讨促进会《乌兰察布史》材料二宋朝政府设置南平军对当地(今重庆綦江、万盛、南川等地及贵州部分地区)少数民族进行干脆管辖,结束了少数民族各族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废除了农奴制的压迫,“以其地赋民”,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与此同时……迁入大批汉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民族沟通、民族融合。
——摘编自李禹阶、管维良《三峡文明史》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时说)“中国共产党关切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近年来)在中心大力支持、发达地区无私支援、各族干部群众自食其力艰苦努力下,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
——《习近平: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
(新华社2024年10月9日电)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朝南平军一带得到发展的缘由。
(3)结合所学学问回答,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综上,你能得出怎样的相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依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下列四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错误: (填字母),理由: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
——宋代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一方面的发展?除图片外,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在哪个朝代完成?依据下面表格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这种经济现象发生的主要缘由。
项目
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
朝代
西汉19.8% 80.2%
唐代43.2% 56.8%
北宋62.9% 37.1%
(3)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谈谈这对我们今日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中心机构示意图(如图一)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而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元宣政院印(如图二)
材料四澎湖岛分二十有六,巨细相同……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1)材料一反映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概述这一制度推行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回答:与汉唐相比,元朝版图有何变更?
(3)材料三中的“宣政院”是中心机构还是地方机构?它干脆统辖哪一地方行政区域?这有何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四指出,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T
2.F
3.T
4.(1)活字印刷术。
(2)航海。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蔡伦。
5. (1)汉族劳动人民和汉族士人的流入;拓跋珪实行了重视农业和汲取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
(2)缘由:宋朝政府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管辖,推动社会进步;大批汉人迁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3)同等、团结、互助、和谐。
(4)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与交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等。
6.(1)契丹。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应辩证看待,如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主动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斗争,使此后的辽宋边疆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绽开常见的经济文化沟通,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C.理由:南宋在辽灭亡后才建立,南宋和辽不行能并立。
7.(1)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引进占城稻;南方农夫培育优良品种,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区推动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南方普遍种植茶叶。
手工业:南方丝织业赛过北方;海南岛有先进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造船业领先世界,配有指南针。
商业:大都市开封和杭州;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草市等;海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各举一例即可)
(2)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等等。
(3)政治稳定是前提,统治者重视是重要因素;要重视人才,留意科技,同时要留意爱护生态环境。
8.(1)行省制度。
巩固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2)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3)中心机构。
西藏。
从今,中心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心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