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策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预防及护理策略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经过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采取预防护理的措施,对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
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预防护理模式以及常
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
后可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研究组
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经过
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减少了下床活动、住院以及术后可进食的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护理效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骨性关节炎以及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普遍具有高龄的特征,同时在手术后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的状态,这样也会
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护
措施[1]。
在本次试验研究当中,预防护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
42例。
研究组患者当中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数量相同都为21例,患者的年
龄为49~86岁,(62.33±3.26)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对照组患者当中其中男
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20例、22例,患者的年龄为48~87岁,
(62.94±3.85)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对比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
别情况(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取预防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将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处理措施以及原因告知患者,这样能够使患者增加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密
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心理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疏导[2];②术
中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当中,尽量做到一次成功,这样会使对血管壁
造成的损伤大大降低;患者在进行输液的过程当中,将输液的速度调整在适合的
范围当中,减少在输液过程当中对于血管的刺激;患者在进行髓腔扩大的过程当中,避免对患者的髓腔进行用力地敲击,避免出现肺栓塞的情况[3]。
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将患者由手术室搬到病房后,要保持动作处于平稳的状态,避免栓子出
现脱落的情况,也要观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同时配合一定的肌肉按摩,使患者
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可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将其进行详细地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
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可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
照组患者(P<0.05)。
详情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s)
分组
例
数
住院时间术后可进食
时间
术后下床活
动时间
研
究组
42 5.04±0.23 6.22±0.3514.23±0.20
对
照组
427.94±0.1914.59±0.2326.59±0.17 t-62.998129.520305.164
P-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当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例数为1例,占比2.38%,对照组患者当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例数为10例,占比23.81%,研究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情况[n(%)]
分组
例
数
发生患者例数占比
对照组
4
2
1 2.38
研究组
4
2
1023.81
t-8.473
P-0.004
3讨论
对于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预防护理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与患者的病理特征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为了能够将护理效果有效提高,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更好的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4]。
在本次试验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可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研究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经过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减少了下床活动、住院以及术后可进食的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淑娟,王彬,王媛,孟令华,孔丹,宋彬彬.集束化护理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4(25):2832-2834.
[2]杨琳,李琦,王馨曼,左晓琳,孟繁洁.基于GRADE系统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病人手术前后功能锻炼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上旬
版,2019,(8):2728-2735.
[3]姜香云,吴佳倩,张亚珥,冯志仙.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20(5):550-552.
[4]郭一峰,马玉芬,高娜,陈亚萍,王晓杰,徐园.围术期膝髋关节置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3(30):3839-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