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和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收集信息重视反馈展示成果
【正文】
现行新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与老课本在内容编排上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每个单元多了一个综合性学习。

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或因客观条件限制等原因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内容,要么布置学生自己看一看,要么就干脆不理不睬。

当然,也有不少同仁认识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尝试,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两年来,我通过广泛的理论学习和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实践,对此有了一些认识,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认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因此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尤其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学的难点。

而我们农村的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这个课程的提出给我们农村的语文教育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

这样,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和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二、坚持提前布置原则
一般来说,综合性学习涉及到大量的课外知识,甚至要在大街上及大自然中搜集信息,寻找材料。

如果不提前布置的话,在课堂上就根本无法进行,当然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在学一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时把有关工作布置下去。

特别建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新华书店或图书馆搜集文字资料,到大自然中得到亲身体验,并根据学生的搜集情况跟踪指导。

三、收集有效信息资源。

以往的语文教学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中,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

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

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一定比城里的孩子差,特别是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还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首先是自然资源地挖掘。

如在进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凭借农村中学的优势,因势利导,利用我们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学生到果园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寻觅春天的踪迹”,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妙,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引领学生关注自然,体悟自然,在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其次是人文资源的挖掘。

人文资源是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布告栏、各种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人文资源。

如开展“漫游语文
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走进大街小巷,关注商店名称、各类标语,
并通过电视、广播等搜集资料,发现语文现象,明白语文和生活的紧密关系。

四、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没有教师的指导,再
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
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

在方法上,我是这样做的:
1.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生活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
社区等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
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

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
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因此我们的学生不会缺乏
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他们身边的生活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资源库。

找准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我就找准了学生生活最常见的事物:桥,让他们搜集资料,这就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有的亲自动手画桥,或上网搜集世界
各地的桥与自己家乡的桥对比,觉得自己家乡的可爱,还看到了家乡和世界的差距,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2.深入学生,依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活动计划。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分析把握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处的层次,才能准确定位学
习活动展开的层次,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才能做到不好高鹜远,有
的放矢。

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对教材中所安排的学习活动课程
进行删减与补充,才能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活动计划。

如在七年级上期教材中
安排有一次“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大都是农村孩子,比较
缺乏相关的科技资料,也不可能开展像书上介绍的观看天文台等活动。

因此,我
就用学生熟知的课题来开展活动,如开展“讲述与月亮有关的生活趣事”等贴近
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重视反馈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
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
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往往把评价
重点放在知识的掌握上,或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会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
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评价的发展功能。

因此开展完《感受自然》手抄报活动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办的手抄报进行评价,并对手抄报展示中的语言表达也进
行评价。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自我反思评价、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
行评定的评价方式,既能全面的总结活动中的优缺点,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表
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展示活动成果
在学习中与他人分享,善于展示自己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围绕主题
出“手抄报”,办好作文展评等,在阅读、写作活动后,起总结作用的就是作品
展示,将学生学习成果收集起来办一个主题作品展,评选出优秀的作文、手抄报、文字图片等张贴展览。

这些展览,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
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综合
性学习是语文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

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还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