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出师表》《过零丁洋》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出师表》《过零丁洋》含答案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2.与“先帝称.之曰能”中“称”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称.心如意B.称.功颂德
53.(创新设问·对接教材)古诗文往往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展现作者别样的心境。

请说出下面语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九上《岳阳楼记》“思考探究”第二题)
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4.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绝不应,,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55.《过零丁洋》与《出师表》中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令人深深感动,假如文天祥和诸葛亮可以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文山啊,我能做的很有限,当年,我向后主刘禅提议,要,对官员的奖惩采用相同的标准,还要做到。

唯有让君王贤明,我才算尽了臣子的本分啊!
文天祥:诸葛先生,尽力辅佐君王是晚辈毕生之理想。

可是晚辈命运多舛,作战被俘,只能在零丁洋边长问一声“”(用原诗句回答),既然终有一死,“生”与“义”难以两全,那就让我,坚守心中的正气吧!
诸葛亮:后生可畏,可叹!
文天祥:先生可敬,可赞!
【答案】52.B 53.第①句展现了文天祥惶恐、忧伤、悲愤的心境;第②句展现了诸葛亮焦急、沉痛的心境。

54.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55.广泛听取忠臣的意见亲贤远佞人生自古谁无死舍生取义
【解析】5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读音和含义。

“先帝称之曰能”中的“称”读音chēng,在这里是动词,意为“称赞、称许”,表示先帝对向宠的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A.“称心如意”的“称”是动词,读音chèn,意为“符合、满意”,与“先帝之称”意思不同;
B.“称功颂德”的“称”是动词,读音chēng,意为“称赞、颂扬”,与“先帝之称”意思相同;
故选B。

53.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①根据(一)“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句诗,可知文天祥在经历了国家动荡和个人颠沛流离的艰难时刻之后,内心的恐惧、不安和孤独。

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当时战场上的地名,文天祥在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现实中的地名,又表达了他面对时局和
个人命运的动荡时,那种心理上的惶恐和零丁感。

②根据(二)“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可知,诸葛亮描述了蜀汉国力衰弱,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他用“疲弊”来形容益州(蜀汉的根据地),传达出蜀汉国力的虚弱;“危急存亡之秋”则直白地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紧迫感。

这反映了诸葛亮焦急的心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沉悲痛。

5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不宜,不应该。

妄:过分。

菲薄:轻视,瞧不起。

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2)重点字词: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异同:不同。

55.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

①根据(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可知,诸葛亮强调了君主应该广泛听取忠臣的意见,因此此处可以填写“广泛听取忠臣的意见”。

②“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君主的建议,要求君主亲近贤良的臣子,远离那些品行不端的小人,以保证朝政清明。

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亲贤远佞”。

③根据题目要求,文天祥在零丁洋边感慨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话出自《过零丁洋》中,表现了他面对生死的豁达和对国家的忠贞。

④文天祥在面对生死时选择了“留取丹心照汗青”,即舍弃生命以保全自己的节操和信念,因此此处填写“舍生取义”。

【点睛】参考译文
(一)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二)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