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外实验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课外实验大全
课外实验大全
能自燃的金属
【原理】有些金属处于极细的粉末状态时,能在空气中自燃。
这类活性较强的金属粉末一样要用化学方法制得。
例如,能自燃的铁粉,能够用草酸亚铁加热分解制得,反应式是FeC2O4·2H2O=CO↑+CO2↑+2H2O+FeO
3FeO=Fe2O3+Fe
4FeO=Fe3O4+Fe
得到的铁粉表面积专门大,在室温下遇到空气会发生猛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燃烧起来,反应式是4Fe+3O2=2Fe2O3
【预备】
〔1〕实验室里如没有草酸亚铁,能够自制。
配制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和亚铁盐溶液〔如FeCl2、FeSO4〕,使这两溶液以等摩尔混合,就能得到黄色的草酸亚铁沉淀。
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处理,得到粉末状草酸亚铁,能够装在瓶里长期储存。
〔2〕为了防止加热时铁粉跟空气接触而发生反应,试管口要配一个单孔塞子,孔里插一段细玻管,用来阻止不处的空气进入反应管。
【操作】
〔1〕在大试管中加入约4药匙粉状草酸亚铁,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再固定在铁架台上〔见以下图〕。
〔2〕用煤气灯〔也能够用酒精灯〕较完全地预热预备好的试管,然后加热试管尾部,使草酸亚铁慢慢地分解。
实验时管口假如显现冷凝水珠,可再次在试管前端加热,尽量赶去水分。
〔3〕加热到发生反应时,试管内粉末会显现翻腾现象,随之黄色粉末慢慢变黑。
到试剂呈黑色而不再有翻腾现象时,停止加热,留在试管里的是自燃铁粉。
〔4〕趁热取下带导管的塞子,重新塞上橡皮塞,让它自然冷却。
冷却后再检查一下塞子是否漏气,要保证在演示前没有空气混入。
假如存放时刻较长,最好用蜡封住塞子和管口的相接边。
〔5〕实验时先把铁粉堆放在近试管口处,再拔下塞子,赶忙使铁粉分批轻轻撒出。
铁粉在空气中下落时发生自燃,产生一束束火花。
【讲明】
〔1〕在制取自燃铁粉时有大量气体产生,极可能发生冲料现象,因此试管口应向上倾斜。
为了防止凝冷水回落而使试管破裂,所用试剂应充分干燥。
此外,还应选用硬质试管,同时
在反应前对整个试管作较完全的预热。
〔2〕撒出的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时刻较长,不能把它撒在地毯或木质地板上。
〔3〕做铅粉的自燃实验时,取硝酸铅60g溶于100g水中。
再取酒石酸钾钠45g,溶于100g 水中。
这两种溶液混合后得到酒石酸铅的沉淀。
把沉淀洗涤2~3次,再抽滤、干燥,即得粉末状酒石酸铅试剂。
用酒石酸铅制取自燃铅粉以及表演铅粉自燃的装置和方法,与上述用草酸亚铁加热制自燃铁粉的实验相同。
酒石酸铅受热分解而得到自燃铅粉的化学反应式是PbC4H4O6=Pb+2C+2CO2↑+2H2O↑
〔4〕把草酸镍放在上述装置的试管内,用加热草酸亚铁相同的方法操作,能制得自燃镍粉。
自燃镍粉也能在空气中迅速自燃。
下面是自制草酸镍的方法。
取0.5mol/L硫酸镍〔NiSO4〕溶液和0.5mol/L草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搅拌后有淡绿色的草酸镍沉淀生成。
再将沉淀洗涤、过滤、干燥〔当pH达到7时,放在烘箱内在50℃下烘干〕即可。
由草酸镍制得自燃镍粉的反应式是NiC2O4=Ni+2CO2↑
自燃镍粉封存及表演的方法同上述自燃铁粉实验。
水面鞭炮
【原理】镁粉和二氧化硅粉在引燃时产生如下反应。
2Mg+SiO2=2MgO+Si
2Mg+Si=Mg2Si
上述产物〔Mg2Si〕遇盐酸会产生一种叫硅烷的气体。
它跟空气里的氧气接触,会自燃和爆鸣,发出火光和〝噼啪〞声。
Mg2Si+4HCl=2MgCl2+SiH4↑
【预备】取一只100mL烧杯,加入20mL浓盐酸,再加入约20mL水,搅拌平均,配成约18%的盐酸溶液,冷却后待用。
【操作】
〔1〕称取5g二氧化硅粉末,放在研钵里。
再称取8g镁粉,也放入研钵,使它们尽可能研细混匀。
用药匙把混合物装入约30mL的铁质坩埚内,用药匙压紧混合物。
〔2〕把这坩埚放在铁架台上或砖块上,并置于通风环境中或通风橱内,移开四周的易燃物。
取一根长约80mm的镁条,一端插入混合物内,外露一端用火引燃。
当燃烧的镁条引燃坩埚中的混合物后,用坩埚钳迅速盖好坩埚盖,幸免空气中的氧参与部分反应及坩埚内灼热的物质飞溅。
待坩埚冷却后,把坩埚内灰黑色的产物倒入研钵内研碎。
〔3〕用药匙取上述研碎的产物逐步撒入上述配制好的盐酸溶液中。
煤渣一样的上述粉末一旦撒入盐酸中,液面上赶忙发出噼噼啪啪的爆鸣声,并相伴有点点闪闪的火花,在烧杯上方还会显现一缕缕的白烟。
【讲明】
〔1〕镁粉跟二氧化硅粉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用瓷坩埚作反应容器,坩埚常会破裂,因此要选用铁质坩埚。
这反应连续近1分钟,点燃反应物盖上坩埚盖后,不要急于掀盖观看,等反应终止并冷却后再启盖。
〔2〕制得的硅化镁固体,假如临时不用,能够封存在试剂瓶中,几月甚至一、两年都可不
能变质。
示温涂料
【原理】四碘合汞酸银〔Ag2[HgI4]〕是黄色粉状物质,它的结构为四方晶系。
它在常温下呈黄色,加热到40℃以上时,结构转为立方晶系,外观呈橙色。
四碘合汞酸铜〔CuHgI4〕是红色粉状物质,常温下的结构为四方晶系,外观呈红色,加热到71℃以上,结构也转为立方晶系,外观呈棕黑色。
用这两种原料配制成的涂料,能在不同温度下反复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叫示温涂料。
四碘合汞酸银和四碘合汞酸铜在实验室里的制取过程和变色条件能够用下面的简式表示。
【操作】
〔1〕称取2g硝酸汞,溶于40mL水中。
另取4.5g碘化钾,溶于另40mL水中。
把少量碘化钾溶液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稍加搅拌,有橙色的沉淀〔HgI2〕生成。
连续加入碘化钾溶液,开始橙色沉淀越来越多,以后慢慢减
的无色透亮溶液一分为二,分不放在两只烧杯里。
〔2〕称取1g硝酸银,溶于20mL水中,将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的溶液中,烧杯内产生大量黄色沉淀〔Ag2[HgI4]〕。
〔3〕称取1g硝酸铜,溶于10mL水中,并把它加入上述另一份溶液中,烧杯内产生大量红色沉淀〔CuHgI4〕。
〔4〕把上述产生沉淀的两种混合液各自静置一段时刻,然后倒掉上面一层澄清的溶液。
再分不用水洗涤沉淀2~3次。
方法是在两种混合液里加入较多的水,搅拌后静置约半小时,弃去上层清液。
反复2~3次。
最后把这两种沉淀物〔不必烘干〕分不和木工用的白胶或透亮胶水〔如鹅牌合成胶水〕混合,即得到两种示温涂料。
用毛笔蘸取这些涂料在白纸上描成图画或写成文字,待它干燥。
〔5〕把上述描有图画或文字的纸条贴在盛有热水的大烧杯外壁,原先黄色的图画不久变成桔红色,冷却后又变黄色,原先红色的图画不久变成棕黑色,冷却后又变红色。
该纸条能够长久反复使用。
【讲明】
〔1〕配制上述试剂溶液及洗涤沉淀物的水都必须用蒸馏水。
〔2〕选用透亮胶水,是为了防止涂料脱落,同时又不遮盖其颜色。
胶水用量不必多,按照上述配比,只添加几滴胶水即行。
示温溶液
【原理】
〔1〕二氯化钴所含的结晶水受温度和湿度的阻碍较大,存在如下平稳:
从上述平稳看出,温度越低,蓝色的无水二氯化钴越容易跟水结合而生成红色的六水二氯化钴。
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红色的六水二氯化钴容易变成蓝色的二氯化钴。
〔2〕铬离子能跟不同数量的水分子形成不同程度的水合异构体。
例如,温度较高时形成绿色的五水合铬离子,温度较低时变成蓝紫色的六水合铬离子。
〔3〕蓝色硫酸铜溶液会跟无色溴离子作用,生成绿色的四溴合铜离子。
当温度升高时,该溶液中四溴合铜离子的浓度增大,因此溶液呈绿色。
四溴合铜离子在低温下浓度极小,溶液呈硫酸铜的蓝色。
【操作】
〔1〕取一粒二氯化钴晶体,放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逐滴加入95%的酒精使它溶解。
这时得到的溶液呈蓝紫色。
在溶液里逐滴滴加清水,每滴一滴就振荡平均,直到溶液刚呈粉红色为止。
慢慢加热这试管,不久溶液转为紫色,连续升温,溶液慢慢由紫色变蓝色,即温度越高,溶液颜色越接近蓝色。
把溶液冷却到室温,溶液颜色又慢慢复原到粉红色。
〔2〕在一只小锥形瓶中加入50mL稀硝酸,再加入4g三氧化二铬,得到蓝紫色的浓度约10%的硝酸铬溶液。
给这溶液加热变成绿色,冷却后又变成蓝紫色。
那个实验的颜色变化能反复进行。
〔3〕取一只小烧杯,先后加入15mL0.2mol/L硫酸铜和5mL溴化钾饱和溶液〔约5gKBr加5mL热水〕,混合平均后得到蓝绿色溶液。
把这溶液等量分装在三支小试管中。
把第一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灯焰上加热到接近沸点,第二支试管放在冰水中,第三支试管作为对比。
这时加热的溶液呈绿色,浸在冰水里的溶液呈蓝色,处于室温下的试管仍呈蓝绿色。
蓝瓶子、红瓶子
【原理】亚甲蓝〔C16H18ClN3S·3H2O2分子量373.90〕是噻嗪衍生物,用作观看细菌和组织切片的染色剂,也可用来染丝和用作指示剂。
亚甲蓝呈蓝色,容易被还原成无色。
被还原的分子也易重被氧化成亚甲蓝。
它的可逆性变化可用下式表示。
用符号MB表示亚甲蓝,那么上述反应可表示如下:
由上式可知,本实验颜色变化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本实验所用的溶液是亚甲蓝、葡萄糖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
刚配制时溶液蓝色,放置片刻,蓝色就褪去,这是由于亚甲蓝被葡萄糖还原的结果。
当振荡上述无色溶液时,瓶内溶液跟空气接触的表面增大,氧气在溶液
中的溶解量也增多,氧气就把无色的H2MB重新氧化成蓝色的MB。
当瓶子静置时,溶液里葡萄糖所起的还原作用慢慢起主导作用,蓝色的H2MB又被还原成无色。
上述操作能够反复许多次,直到瓶内的氧气耗尽为止。
碱性藏花红〔C2OH19ClN4〕也是一种氧化还原型指示剂,它在氧化态时呈红色,被还原后呈无色。
用它替代亚甲蓝做变色实验,那么在红色和无色之间反复变化,因此又叫红瓶子实验。
【操作】
〔1〕称取2g氢氧化钠固体,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使它溶解。
再加入2g 葡萄糖,最后加入几滴亚甲蓝溶液〔0.2%〕到溶液呈蓝色。
溶液静置几分钟后变成无色。
〔2〕塞上橡皮塞,振荡后溶液变成蓝色,再静置一段时刻,溶液中的蓝色又逐步消逝,再振荡溶液,蓝色又显现。
溶液的颜色能在蓝色和无色之间反复发生变化。
〔3〕称取4g氢氧化钠固体,放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使它溶解。
再加入2g 葡萄糖,最后滴入1~2滴0.5%的碱性藏花红指示液。
塞上橡皮塞后按照上述相同方法操作。
刚振荡时溶液呈红色,静置片刻变成无色。
溶液的颜色也能够反复变化。
【讲明】
〔1〕用葡萄糖作还原剂,溶液应是碱性介质,在酸性介质或中性介质中可不能产生变色现象。
〔2〕为了增加演示成效,可适当增大碱量,如此变色周期短,现象明显。
〔3〕碱性藏花红试剂用量宜少,只要略显出红色即可。
〔4〕上述两个变色反应的最正确温度是25℃,因此冬天演示要略加热。
碘时钟
【原理】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反应式〔2〕产生的单质碘,在反应式〔3〕中被亚硫酸氢根消耗,因此当溶液中有淀粉时可不能显蓝色。
当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消耗完以后,反应式〔3〕不再连续,因此单质碘的浓度突然增大,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假如亚硫酸钠溶液的浓度大于碘酸钾溶液浓度的3倍,由于碘酸根离子在亚硫酸根离子消耗完往常已消耗殆尽,就不再显现蓝色。
【预备】分不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溶液A: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mL。
溶液B:0.45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mL。
溶液C: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
另取200mL 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
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
【操作】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阻碍
取两只大烧杯,配制混合液D和E。
溶液D:200mL水+50mLA液+50mL C液
溶液E:225mL水+25mLA液+50mL C液
在盛放D液和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mLB液。
室温下D液约10秒钟左右由无色突然变成深蓝色,E液约在20秒后突然变成深蓝色。
〔2〕温度对反应速度的阻碍预备三份E液〔各30OmL,配法同上〕,加入三只大烧杯里。
把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一份坚持在室温,另一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
用三支量筒分不量取50mL B液,同时把三份B液分不加入上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液中。
接近50℃的溶液先出现蓝色,处于近0℃的溶液最后变色。
【讲明】
〔1〕在操作〔1〕中如保持温度不变,变色所需时刻可由改变溶液A的量来作调剂。
每当碘酸钾在反应混合物中的浓度加倍时,变色的时刻约减半。
〔2〕在操作〔2〕中,E液和B液混合后的温度不宜超过50℃,否那么会显现蓝色到橙色的变化。
变色液
【原理】酸性靛蓝〔商品名〕又名靛蓝胭脂红,分子式是C16H8O2〔SO3Na〕2,试液pH <11.6时呈蓝色,pH>14.0时呈黄色。
酸性靛蓝也是氧化还原型指示剂,它在碱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后呈绿色,被葡萄糖还原后呈黄色,它的中间态呈橙红色。
因此又叫〝三变色〞魔术,该反应也能反复多次变色。
【操作】
〔1〕称取2g氢氧化钠,放在400mL烧杯里,加少量水使它溶解,然后配制成200mL溶液。
把这碱溶液倒在250mL的锥形瓶中。
〔2〕在上述锥形瓶中加入4g葡萄糖,在它溶解后加入1~2mL1%的酸性靛蓝溶液,轻微地摇匀瓶内的混合液,塞好瓶塞。
这时溶液呈绿色。
〔3〕把锥形瓶静置在桌面上,片刻后绿色慢慢变成橙红色,接着变成黄色。
轻轻摇动锥形瓶,黄色溶液又变橙红色。
较猛烈地振荡锥形瓶,橙红色又变绿色。
静置后又由绿色变成橙色,不久又变黄色。
随着不断静置和振荡,三种颜色能反复互变。
【讲明】上述变色的最正确温度是25~30℃,温度过低时要加热,但不可高于50℃。
振荡实验
【原理】把碘酸钾、双氧水、硫酸、丙二酸、淀粉、硫酸锰等试剂按一定比例配成混合液,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2〕I2+5H2O2+K2SO4=2KIO3+4H2O+H2SO4
〔3〕I2+CH2〔COOH〕2→CHI〔COOH〕2+I-+H+
〔4〕I2+CHI〔COOH〕2→CI2〔COOH〕2+I-+H+
反应初碘酸钾浓度较大,反应要紧按〔1〕式进行,生成的单质碘与淀粉作用产生蓝色。
当单质碘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反应要紧按〔2〕式进行,由于耗去单质碘,溶液的蓝色褪去。
以后〔1〕式反应又成要紧反应,溶液再次显现蓝色。
如此反反复复,溶液颜色不断变化直到双氧水浓度减小到不能
再溶解度的作用。
如此能延长变色的周期,便于观看,还能增加颜色循环变化的次数。
【预备】配制以下三种溶液。
溶液A:102.5mL30%双氧水用水稀释到250mL。
溶液B:10.7g碘酸钾加10mL2mol/L的硫酸,再用水稀释到250mL。
溶液C:取0.075g淀粉溶于少量热水中,然后加入3.9g丙二酸〔CH2〔COOH〕2〕和0.845g 硫酸锰,再稀释到250mL。
【操作】用三支量筒分不量取A、B、C三种溶液各50mL。
同时把三种溶液加入洁净的250mL烧杯中,用玻棒略加搅拌后静置。
烧杯里的溶液不久显现无色→琥珀色→蓝色→无色→琥珀色……的交替变色现象,溶液颜色反复变化的时刻长达几分钟。
【讲明】
〔1〕在表演前约1小时配好溶液。
〔2〕当双氧水浓度降低时,它的分解速率减小,溶液颜色变化的时刻间隔增长,直到双氧水分解完全而颜色不再变化为止。
〔3〕反应温度最好调剂到22~23℃,冬天要把烧杯放在水浴中温热。
〔4〕试剂的称量要尽量精确,硫酸锰等试剂要用分析天平称取。
碘酒五变色
【原理】火柴头里含有硫磺、氯酸钾等,划燃火柴头后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在水溶液中,单质碘跟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无色的氢碘酸,氢碘酸遇双氧水后被氧化而又析出单质碘。
单质碘遇淀粉会变蓝。
单质碘遇氢氧化钠,会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无色的物质。
I2+SO2+2H2O===H2SO4+2HI
2HI+H2O2===I2+2H2O
3I2+6NaOH====NaIO3+5NaI+3H2O
【预备】称取2g碘、1.5g碘化钾,用75%乙醇溶解、稀释到100mL,得到碘酒溶液〔药房购买的医用碘酒溶液也能用〕。
【操作】
〔1〕找一只无色透亮的带盖小瓶子〔容积约30mL〕,加入约1OmL水,再滴加2~4滴碘酒,无色的水变成啤酒色。
〔2〕取几根火柴,把火柴头靠在一起,划燃后迅速把这束火柴插入上述小瓶内。
等火柴头在瓶内的液面上燃尽后取出火柴杆,盖上盖子,振荡瓶内溶液。
片刻后啤酒色变成无色透亮。
〔3〕向上述小瓶内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出现浅棕黄的啤酒色〔假如变色不明显,能够滴加几滴稀硫酸〕。
〔4〕在小瓶内再加入少量面包粉或饼干屑或家用淀粉等,略摇动一下瓶子,溶液变成深蓝色。
〔5〕向上述瓶内加入几毫升碱溶液〔如6mol/L氢氧化钠〕,略振荡一下,深蓝色褪尽,溶液变成浊白色〔溶液的浑浊是由饼干屑等造成的〕。
【讲明】
上述各步变化的顺序能够自行编排。
例如,在水中放入碘酒后,先加淀粉使溶液呈深蓝色,再划火柴使蓝色褪尽。
在上述第〔5〕步得到的浊白色溶液中加些酸,碘会再次析出而使溶液又呈深蓝色。
喷雾显色
【原理】
〔1〕酚酞和百里酚酞试液差不多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
酚酞遇碱会变红色,在室温下它的变色范畴是pH8.2~10。
百里酚酞遇碱那么变蓝色,它在室温下的变色范畴是pH9.4~10.6。
〔2〕硫氰化钾跟铁离子反应,会生成配离子[Fe〔SCN〕n]3-n,它呈血红色。
亚铁氰化钾跟铁离子反应生成六氰合铁〔Ⅱ〕酸铁Fe4[Fe〔CN〕6]3。
沉淀,该物质呈深蓝色〔人们叫它普鲁士蓝〕。
上述两个反应常用来检验铁离子。
【操作】
〔1〕取一张有吸水性的白纸,用毛笔蘸取1%的酚酞试液,在纸上画几朵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1%的百里酚酞试液,在纸上画一些枝叶,晾干或晒干后,白纸上几乎看不出有痕迹。
表演时先展现一下白纸,然后取装有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对准画过图案的地点喷洒,瞬时,在白纸上显现红花蓝叶的画。
〔2〕取一张有吸水性的白纸,用毛笔蘸取5~10%的硫氰化钾〔KSCN〕溶液,画上几朵花,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5~10%的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在纸上画些枝叶,晾干或晒干后,白纸上也看不出痕迹。
表演时取装有5~10%的氯化铁溶液喷雾器,对准用试剂画过的白纸喷洒,瞬时,白纸上显现红花和深蓝枝叶。
【讲明】
〔1〕氯化铁还能跟许多物质起反应而显色。
例如,分不用毛笔蘸取5%鞣酸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5%醋酸钠溶液、2%苯酚溶液等,在白纸上作画,晾干后喷上氯化铁溶液,能分不显出黑色、红褐色、褐色、紫色等。
黑色产物是鞣酸铁、红褐色产物是氢氧化铁、褐色产物是醋酸铁、紫色产物是一种配离子{[Fe〔C6H5O〕6]3-}。
这些显色反应是化学实验中检验这类物质常用的方法。
〔2〕两种溶液相遇会产生有色沉淀或者发生明显颜色变化的反应。
只要不造成环境污染、不危害健康,都能够设计成喷雾显色实验。
冷胀热缩的橡皮筋
【原理】橡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大量异戊烯单元形成的链状大分子组成。
当橡胶被拉长时,杂乱而蛮缠在一起的链趋于平行,即排列得比较有秩序。
它在收缩时,排列的纷乱程度增大。
自然界的物质能自发地朝纷乱度大的方向进行,并吸取能量。
对橡皮筋加热,反而会使它缩短。
【预备】取4~5根橡皮筋,以双股圈结成一根橡皮筋绳,绳的一端挂在高处的挂钩上,下端用铁丝钩子吊一些重物,使橡皮筋绳拉长到原先长度的三四倍。
另预备一个家用热电吹风。
【操作】在上述橡皮筋绳的下端处放一个物件,作为高度的参照物,或在墙上贴一张标签作为参照。
打开电吹风,把热风上上下下吹在橡皮筋绳上,逐步加热。
片刻后橡皮筋绳不因受热而增长,反而缩短,绳下端挂的重物被提上去,现象十分明显。
停止加热,橡皮筋绳在重物作用下又慢慢伸长,直到复原。
三色柱
【原理】利用各种试剂的密度和溶解性的差异,能够在一支试管内设计多种不同的三色柱。
苯酚的密度是1.O71g/cm3,熔点是43℃,室温下只能稍溶于水〔水也只能稍溶于苯酚〕。
苯酚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利用苯酚的这些性质,能够制成可不能因振荡而互溶的三色柱。
【操作】取一支大试管,加入5g苯酚,用水浴使它熔化。
再加入约5mL含碘化钾和溴化钾各为3%的水溶液,再加入约5mL煤油,最后滴加约1mL氯水。
这时试管里明显地分成三层。
猛烈振荡试管片刻,静置约半分钟,试管内的液柱仍分成三层,上层呈浅紫红色,中层为黄色,底层呈红棕色。
再次振荡,只要静置片刻,仍会再次出现明显的三色柱。
【讲明】
〔1〕在上述操作中,加入氯水是为了把水溶液里的碘离子、溴离子氧化成碘和溴。
振荡试管,使它们分不溶入不同的溶剂里,碘单质难溶于苯酚,溴单质难溶于煤油,碘溶于煤油中使煤油呈紫色,溴溶于苯酚使苯酚呈红棕色。
上述操作能够用来检验待测溶液中可能同时存在的溴离子和碘离子。
〔2〕上述三色柱中的苯酚层,由于溶解一部分水而使该层的凝固点低于43℃,因此常温下三色柱可不能出现固态。
当室温过低时,苯酚液层会显现部分乳黄色的冻结层,这时三色柱就变成四色柱了。
自制彩色镜子
【原理】平面镜是由化学镀银的方法,在平板玻璃表面沉积一层银膜而制成的。
它的化学原理是银离子在有机物的还原性基团作用下以金属银结晶析出。
为了获得细致光亮的银膜,必须操纵好银的析出和沉积速度。
一般镜子的镜面呈银白色。
制作镜子时,在镜面上析出少量银〔呈半透亮状〕,然后在银膜上复涂一层彩色涂料,就得到彩色镜子。
选用透亮的有色平面玻璃进行通常的银镜反应,能得到另一种彩色镜子。
【预备】
〔1〕银氨溶液的配制在5%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消逝为止。
再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每毫升硝酸银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到沉淀再次消逝为止。
再用硝酸银溶液回滴到溶液略显浑浊为止。
最后加入2倍体积的蒸馏水稀释。
如改用桃胶的稀溶液稀释,做成的彩色镜质量更好。
〔2〕彩色透亮聚氨酯的配制取二甲苯和环己酮以1∶4体积比混合作为溶剂。
称取溶剂质量1/20的透亮颜料加入溶剂中,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为止。
把制得的透亮颜料液慢慢加入到聚氨酯〔商品名:清水685,是一种清漆〕中,边加边搅拌,一直加到色度符合要求为止。
【操作】
方法一:能够用市场上买的蓝色或茶色、红色的玻璃片加工成彩色镜子。
〔1〕用软棉布蘸取洗洁精反复擦洗玻璃板,再用水冲洗洁净。
用软棉布或洁净的黑板擦蘸取一些铁红粉〔氧化铁粉末〕在玻璃板上反复擦洗,完全除去表面的污垢和油腻,最后用水反复冲洗,直到没有红色的铁红粉残存,玻面上水膜平均,不挂水珠。
〔2〕用氯化亚锡稀溶液冲洗2~3次,使玻璃板要镀银的地点都浸润到,使它的表面敏化。
然后用蒸馏水淋洗2~3次,除去氯离子。
把清洗好的平板玻璃放在桌面或其他支架上,使玻璃保持水平,吸掉挂在边缘上的水滴,但不能再触及洗洁净的平面。
〔3〕把银氨溶液和4%的酒石酸钠钾以1∶1的体积比混合,赶忙小心倾倒在玻璃上〔没有酒石酸钠钾,能够用0.2mol/L葡萄糖溶液替代〕。
混合液的量能够依照制镜面积运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