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银行体系的核心,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运行都深受其影响,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命脉。

近年来经济状态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各行业状态低迷,银行业也无法摆脱影响而问题不断,频频发生的不良贷款事件正是银行业最大的毒瘤。

大量不良贷款案件的出现,引发了大家对于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有效性的思考与研究,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遏制不良贷款发生的根本措施。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理论与实际差距较大等一些客观因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不甚理想。

如何加强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建设,从而减少不良贷款问题的出现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信贷业务及其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研究,然后对P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概况进行了解,指出了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其问题主要围绕着信贷业务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其中的不足及风险。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风险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具体从银行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入手;加强风险管理,从评估方法和预警机制方面不断加强;优化控制活动,对于信贷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要分时、分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于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只有不断增强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能避免不良贷款问题的继续恶化。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活动作为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中最关键的部分,应该结合信贷业务的具体流程,逐步细致的进行管理控制。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所提升,切实预防潜在的风险。

并通过对P银行的研究以点带面,对我国同类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建设也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
A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banking system, commercial banks a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lifelin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has shown a downward trend. The state of various industries is in a downturn, and the banking industry cannot get rid of the impact and the problems continue.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s the biggest cancer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performing loan cases has triggered everyone's thinking and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dit business risk control.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curb the occurrenc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Most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ve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ircumstances. However, due to som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late start and larg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role of internal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 is not satisfactory.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usiness and reduce the emergenc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tudied urgently.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P-bank credit busine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it studi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credit business and its internal control.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overview of P-bank credit busines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tudy, point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P bank credit business. The problems mainly focus on control environment of the credit business,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activiti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l supervision,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isks. Finally, we will giv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nd risks.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starting with the bank's corporate culture and staff quality;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from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Optimize the control activities, and control the credit business beforehand, during the event, after the time, and in different way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bank credit busines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of banks can we avoid the recurrenc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As the most critical par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redit business,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ntrol activiti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credit business to gradually
and carefully manage and control. It hoped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of P Bank's credit business will be improved, and potential risks will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An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P Bank, it also provides som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construction of the same type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business in China.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Credit business;Internal control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2)
1.2.1 研究方法 (2)
1.2.2 研究内容 (2)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3)
1.3.1 国外文献综述 (3)
1.3.2 国内文献综述 (4)
1.3.3 文献述评 (5)
1.4研究的创新点 (5)
第2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6)
2.1相关概念 (6)
2.1.1 信贷业务 (6)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6)
2.2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6)
2.2.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6)
2.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 (7)
2.3理论基础 (8)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8)
2.3.2 控制理论 (9)
第3章 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介绍 (10)
3.1P银行简介及信贷业务流程 (10)
3.1.1 P银行简介 (10)
3.1.2 信贷业务流程 (10)
3.2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11)
3.2.1 信贷业务主要部门及职能 (11)
3.2.2 信贷业务风险评估现状 (12)
3.2.3 信贷业务控制活动现状 (12)
3.2.4 信贷业务信息沟通现状 (13)
第4章 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4)
4.1控制环境有待完善 (14)
4.1.1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足 (14)
4.1.2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 (15)
4.1.3 信贷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15)
4.2信贷业务风险评估存在缺陷 (16)
4.2.1 信贷风险评估方法不完善 (16)
4.2.2 担保的风险评估不准确 (16)
4.2.3 贷款质量分类等级较少 (17)
4.2.4 预警机制未贯彻执行 (17)
4.3控制活动实施有待改进 (17)
4.3.1 贷前审查未尽职 (17)
4.3.2 重要岗位轮换制度未执行 (18)
4.3.3 贷后管理不到位 (18)
4.4信贷部门信息沟通不充分 (19)
4.5内部监督有效性低 (19)
第5章 完善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20)
5.1优化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环境 (20)
5.1.1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20)
5.1.2 提高内部审计地位并增强独立性 (20)
5.1.3 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素养 (21)
5.2加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21)
5.2.1 改进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 (21)
5.2.2 加强对担保的风险评估 (22)
5.2.3 细化贷款质量分类 (22)
5.2.4 完善预警管理机制 (22)
5.3优化控制活动 (23)
5.3.1 严格执行贷款审查 (23)
5.3.2 贯彻执行重要岗位轮换制度 (23)
5.3.3 加强贷后管理 (24)
5.4提高信贷部门信息沟通效率 (24)
5.5提升内部监督有效性 (25)
第6章 结论及不足 (26)
参考文献 (28)
作者简历 (30)
后 记 (31)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是国民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发展变动都深刻影响市场经济的走向。

信贷业务作为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主要通过资金外借并从中赚取高额利息的方式进行盈利,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由于信贷业务在放款环节发生后,银行方对于资金动态难以有效掌控,导致最后其本息是否能够按时、按量的收回一直是信贷业务的业务风险所在。

近年来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经济呈现下行趋势,各行业状态低迷,银行业受其影响导致问题频出。

根据国家调查数据结果得出,2012年底至2016年中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飞速飙升。

2016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额接近1.5万亿,是2012年全年的3倍,不良率也由0.95%上升至1.76%,上升了0.81个百分点。

全行业不良贷款额从2011年的1.05万亿元飙升到1.95万亿元。

信贷业务问题的频繁出现对于银行业来说其打击是巨大且不可估量的,国民资产的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稳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一系列信贷问题的出现虽然是由政治、金融等多方面社会因素交错导致,但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监管的低效以及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所致。

目前,不良贷款是国内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核心问题,其带来的损失大于资金总损失的50%,是商业银行坏账问题的“罪魁祸首”。

由此可见,拥有完善、高效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其发展水平与实际需要严重不均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国际银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发展相比起步较晚。

上世纪90代末受国际银行业坏账呆账、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初步出现萌芽,2005年才基本明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理论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成熟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效果不明显。

除此之外,大量理论均围绕商业银行整体内部控制理论进行,而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多样复杂,一概而论的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难实现。

本文通过研究大量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文献,并结合P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为具体案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的核心业务--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完善和发展提供自己的见解。

丰富
了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在银行业务实际应用方面的落实与发展。

2.现实意义
中国银行业的兴衰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在近几年银行不良贷款事件频发的状态下,如何从根本上缓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银行业和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

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事件的发生,银行的资金状态就会相对安全,银行业的走向就会趋于良性,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研究可以有效的遏制此类事件频发,研究其内部控制有利于推动银行资金良性、可控的进行合理安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大量国内外内部控制文献进行研究的同时,学习参考了我国与国际上已经得出的相关成果和结论。

同时以P银行为实例,对该案例进行详细的研究。

从理论走向实际,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此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与建设问题。

通过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结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实际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与借鉴价值。

1.2.2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由六部分构成,围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展开,对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针对如何提升其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给出自己的建议。

第1章为绪论。

本文开篇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研究的方法和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之外引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的初步理论基础。

第2章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本章首先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接着介绍文中用到的理论基础,最后是国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内容的参考。

第3章为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介绍。

本章首先对P银行大额不良贷款案进行了简单回顾,再对P银行业务进行介绍,最后对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阐述。

第4章为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本章主要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对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第5章为完善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本章根据上一章对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针对P银行完善其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解决建议和措施。

第6章为结论及不足。

根据对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意见,提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并得出结论。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国外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对该方面的关注较早。

针对信贷业务的研究,其作为银行业务的细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都是从信贷业务风险入手,以如何进行风险控制进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角度深入研究。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世界著名的专业机构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其主张内部控制本质是一种程序,主要是为了保障三大目标,即生产结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遵守法律法规。

早在1998年9月,巴塞尔(Basel)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研究COSO后,发表了《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该框架的部分内容参照了COSO早先公开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创造性的提出了有关银行的内部控制理论,并且公布了有关银行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细节。

详细介绍了银行业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进而促使其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Rotondo(2014)指出银行的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是银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银行的董事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内部结构管理的核心,其不但需要实现法定的基本职能,而且还需要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规避承担一定的责任。

Udi Hoitash,Rani Hoitash(2016)深入调研了相关企业内部的管理及其财务报表,指出了一个企业发展与其内部各部分发展都紧密相关,同时发现企业管理层和其内部控制质量存在必然关联,再者监督管理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会直接影响到一个部门甚至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

Myojung Cho,Kwang-Hyun Chung(2016)主张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理念,适当调整其内部结构,以及制定必要的措施去防范潜在的风险,由此才能保障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快速地发展。

Gabriele Waldschmidt(2016)认为权力配置影响银行的内部信息沟通,进而会
影响银行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

2.信贷业务风险研究
Shams Pathan(2009)主张,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是其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估,这不仅涵盖了银行中层以下的管理部门和低级别的业务操作部门,还需要管理层的直接参与。

Lucia Dalla Pellegrina(2011)的研究理论指出风险识别与评估,其实就是预估银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还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准确地估计出其可能引起的损失,进而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更具倾向性的预防风险,保障企业的核心利益。

Wilhelm,Werner GLeissner(2013)经过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对银行投资者的影响,发现对于银行风险的控制会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润,进而实现银行和投资者的共赢。

Liu Y,Peng X(2013)强调不合理的银行内部控制会引起一定的信贷风险,严重时会致使银行倒闭。

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其重要信息的公布是其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其风险不但包括操作风险,而且涵盖了信用风险。

Kim Ittonen,Karla Johnstone(2015)强调银行需要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对信用风险的监管,才能保证银行长久的发展,同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刚开始的时候,有选择性地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才对外公布了第一个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即《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研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

现阶段我国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五大因素和信贷风险等方面展开。

王李(2016)从五要素的整体性以及各个要素的角度,对于各版本COSO框架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该研究成果对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小鹏(2016)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产权形式,政府以产权主体的名义委托代理人进行经营管理,对经营者监督难度较大,因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所有者虚位问题,极易形成“内部人控制”。

王伟(2016)经过系统的研究发现,银行对政府监管过度依赖,致使其忽略了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其业绩持续下滑,造成巨大损失。

董普、李京、王琳(2017)经过共同研究主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
五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控制环境是基本要素,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实现控制目标的有效方法,信息沟通是媒介,监控是实现控制目标的保障因素。

2.信贷业务风险研究
钟陈、夏莹(2016)主张健全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能够使其内部结构合理化,还可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判,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沈治寰(2017)持有的观点为,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与其经营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别,相比银行的经营发展,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为此,需要大力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对风险管理框架下的激励机制进行创新。

宋念君(2018)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指出,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为关键的风险,并根据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逐条指出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缺陷。

胡苏(2018)把控制活动和信息交流作为关键点,认为应当建立以风险为主导的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其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

1.3.3 文献述评
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正在从多而复杂的角度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针对银行业不同业务的问题不再一概而论,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实际从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从明确、详细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完善。

国内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相较国外起步较晚,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更是不甚完善。

商业银行在2010之后才愈发重视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关方面的建设,但理论和具体实践目前都处于初期起步阶段。

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上,我国的学术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风险防范上,对于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也是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但与实际结合,研究如何有效降低银行内部控制风险还不够深入。

1.4 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以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

在公司内部控制和银行业内部控制方面,论文和著作较多且成果颇丰,但是以银行具体业务进行案例分析的论文不多。

本文对这个研究较少的领域进行研究,以P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为切入点,给出了符合现实情况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完善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同时本文的研究比较切合实际,对于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上的风险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完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比较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2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本章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信贷业务及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理论方面的铺垫。

2.1 相关概念
2.1.1 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又被称之为信贷资产或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手段,主要通过放款,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息进行盈利,信贷业务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是商业银行核心的资产业务。

信贷业务从放款环节时银行就不能进行有效控制,所以资金的收回风险就会被放大,由此产生的巨大资金风险需要依靠有限的控制手段进行风险把控。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银监会2014年9月修订后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与机制。

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2.2.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信贷风险,即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银行不能及时按合约要求收回本金和利息,从而带来的资金损失风险。

一般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实操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和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信贷业务在实际执行当中,因相关业务人员实操失误而造成的信贷业务资金损失。

一般将之细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相对普遍,比如说在信贷业务的贷前准备工作中,贷款调查环节中需要业务调查员对于借贷方的能力背景、资金去向、偿贷能力等都进行详细的调查,在调查过后再由放贷审查组进行资格审查。

在这项工作中就会存在两方工作人员信息交换不及时、不对等,就会因此产生信贷风险。

有些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中存在先发放贷款、再签订合同,这一做法就不尽合理,有可能贷款发放后,双方的合同协商状态不再平衡,银行处于劣势一方。

除此之外,技术操作风险、银行信息系统有效性风险等都是信贷业务的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一是借贷方受外部环境影响,例如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实际缺失了及时还款的能力;二是借贷方恶意违背合约,这一外部风险与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紧密相关。

2.道德风险
信贷业务整个业务流程中的涉事人员众多,涉及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一方面,借款方为了顺利获得借款从而满足自身利益追求,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这一特点掩盖自身不足或提供虚假信息。

在贷款收回阶段恶意违反合同规定,给银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借款方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守信这一基本的道德原则。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事前调查人员、事中经办人员和事后管理人员等出于对自身利益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为达成个人业务目标的虚假辉煌而无视商业银行资金安全的可能,从而违反职业道德与借贷方勾结,人为调整相关数据、传递虚假信息等进行舞弊。

这些行为不仅加大了信贷业务的风险,而且在银行内部不易于发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令人震惊。

3.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另外一大风险来源就是市场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借款利率、货币汇率、股票价格等一系列的市场因素都会产生巨大变化。

而这些变化因素都会有给信贷业务造成损失的风险,其中利率和汇率是关键因素。

比如商业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时其利率为固定利率,即不能受外部环境影响。

在这种约定下,如果资金市场供不应求,会使得借款后期年限的市场贷款利率大于已签订的利率,这种情况对商业银行来说,资金所带来的预期收入处于亏损水平,造成了利息部分的相对损失。

在汇率方面,如果借款人非人民币借款或银行与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允许选择还款的币种,则其所选还款币种与本币之间汇率的变化,就会增加因汇率变动发生的风险。

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其不确定性,例如希腊负债破产、叙利亚的战争因素导致的经济崩溃等社会因素都会造成汇率的巨大波动,在这种市场风险的影响下,银行信贷资产的稳定性十分不好掌控,会对资金安全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
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银行业务的支柱。

其特殊性使得风险控制十分重要。

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下的细分,在银行内部控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国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组织架构相对完善,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建设应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具体展开以下几方面:
1.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商业银行为了高效安全的进行日常业务的经营管理,应该非常重视银行内部组织架构的设计,将各部分业务内容和相关职能明确划分、增强部门之间业务的独立性。

专门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且仅对最高权利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