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艾米莉狄金森热的背后-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中国艾米莉狄金森热的背后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生前是一个“谜”,其生前发表的10首诗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在一定范围内受到追捧。

她去世后,1890年起出版的最初三本诗选(1890;1891;1896)销得像“热饼” (Hot Cakes)一样快,再版多次,并远销到中东的叙利亚①。

进入20世纪后,她的诗歌在20世纪初的英美诗坛受到青睐,意象派诗人更将她捧为意象派诗歌鼻祖,现代派诗人也追认她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她的诗歌全集首次在1955年出版后,激发了英美狄金森研究的热潮,到20世纪80年代,狄金森被公认为西方经典作家。

1984年,美国文学界纪念“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诞辰二百周年时,在纽约圣·约翰教堂同时开辟了“诗人角”,狄金森和惠特曼一起成为首批入选的诗人。

美国著名批评家布卢姆(Harold Bloom,1930-)在1994年出版的《西方正典》中称:“自但丁以来的西方诗人中,艾米莉·狄金森是除莎士比亚以外展现出最多认知原创性的人。

”②据最近的新闻报道,英国导演泰伦斯·戴维斯将撰写剧本并执导一部反映艾米莉·狄金森生平的电影,电影将从艾米莉·狄金森的上学时期开始,讲述她如何从一个早熟的学生成长成为离群索居的女诗人。

出演《欲望都市》的女星辛西娅·尼克松将扮演艾米莉·狄金森。

在我国,艾米莉·狄金森曾在解
放前被新月派诗人叶公超(1904-1981)和邵洵美(1906-1968)分别在《新月》杂志和《现代》杂志上予以介绍③,其诗也曾被诗人袁水拍(1916-1982)予以翻译④,但解放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并无对狄金森的进一步译介。

中国大陆从80年代开始的狄金森译介虽然一直保有持续稳定的读者群,狄金森诗歌译本也一直成为书店畅销书,但唯有进入21世纪以后,狄金森才成为读者阅读和学界研究的热门诗人,掀起了一股狄金森热潮。

艾米莉·狄金森热
进入21世纪后,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变得热销起来。

2008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暴风雨夜,暴风雨夜:狄金森诗歌精粹》,印数6000册,书出版后不到一年,在当当网、99网上书城、卓越网、蔚蓝书屋等大型网络书店,以及北京的第三极书局、北发图书发行系统(包括北京图书大厦即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花市新华书店、小庄新华书店、翠微新华书店、高教书店)等一些大的实体书店里已经脱销。

随后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1月再版《暴风雨夜,暴风雨夜》,印数6000册,在一年的时间里已销售大半。

同年的3月和10月,译林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相继推出两个艾米莉·狄金森诗
歌译本,其中上海译文版的译本印数达到8000册,两个译本也有不俗的销量。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推出译本《艾米莉·狄金森诗选》,201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另一
个译本《狄金森诗选》,销售都还不错。

这些译本在当当网、京东网、亚马逊上有不少买家评论,最多的达200多条,豆瓣网上也有热烈讨论,在网络上的狄金森小组中也有积极的讨论。

一位诗人的诗歌在短短几年间就推出了这么多译本,还能卖得不错,有这么积极、热烈的反响,这对于诗歌书籍来讲不能不说是罕见的现象。

诗歌一向不易成为热销书,特别是外国诗人的诗,所以若有某位诗人的诗为读者争读,总是令人注意,也让人欣慰:在当今的中国,诗歌终究还是有不少人读的。

其实,狄金森为大众所知,并不仅起于2008年。

进入21世纪后,艾米莉·狄金森在年轻人中就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了,因为自2000年起,狄金森的诗歌便开始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而大学的外国文学课本里早已出现了狄金森的身影,由此,不论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对狄金森均有所知悉。

狄金森的诗《篱笆那边》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3册⑤和第1册⑥;另一首诗《你无法扑灭一种火》也被选入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诗歌散文欣赏》(2007)中⑦。

诗歌《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入选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小学部分)之一的《中外儿童诗精选(全新版)》(2008)⑧。

诗歌《蓝海》于2005年被收入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里⑨。

诗歌《神奇的书》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被收入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和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里⑩。

还有《篱笆那边》等5首诗被选入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青春
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之一《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中B11。

据笔者统计,目前被收入各种文学选本和大、中、小学教材中的狄金森诗歌达120多首。

狄金森诗歌甚至进入了网络连载小说里。

在中国最大的轻小说阅读基地聚星中文网登载的轻小说《深蓝,[晴天]》中,就有狄金森诗歌《篱笆那边》的章节。

此外,狄金森诗歌还被一些中小学校纳入经常性朗诵活动中,成为经常被朗诵的篇目,这些诗包括:《另有一片天空》、《“自然”,是我们所见》、《亲爱的三月,请进》、《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我从未见过荒原》、《英语有许多词组》、《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暴风雨夜,暴风雨夜!》、《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等十多首,成为青少年学生中脍炙人口的诗歌。

狄金森的诗进入了中小学课本,等于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树立了狄金森令人尊敬的经典作家形象。

据2011年一项网络调查,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迷主要分布在20-40岁年龄段,其中20多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也就是说,艾米莉·狄金森迷中大部分属于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这群青春激荡的年轻人是热烈追捧艾米莉·狄金森的主力军,而21世纪初年正是80后和90后年轻人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也正是狄金森诗歌开始进入中小学课本的时期。

进入21世纪以来的狄金森热也可以从一项出版操作中见出。

2000年10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孤独是迷人的艾米莉·狄金森的秘密日记》,封面赫然写着“艾米
莉·狄金森著,吴玲译”,并由赵卫民教授作序。

出版社的新书推荐上这样说:“一个沉寂了多年的自闭的女诗人迷人的艾米莉的内心世界,在她去世后80年才被世人所知。

这本秘密日记在中国首次被独家授予版权,使中国读者对艾米莉·狄金森这位死后风靡美国的现代诗奠基人的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了了解的机会。

”该书出版后一路畅销,并很快再版,各大网上书店推介该书时大都声称是狄金森本人的日记,一时推介和评论纷起,网络上传言汹涌。

然而一些狄金森迷发现了真相,发文揭露了这一骗局。

原来此本所谓狄金森的秘密日记只不过是美国作家吉米·富勒(Jamie Fuller)1993年创作出版的一部虚构作品。

吉米·富勒创作的《艾米莉·狄金森日记》(The Diary of Emily Dickinson)一书封面上清楚写着作者是吉米·富勒而非艾米莉·狄金森。

百花出版社将作者改为艾米莉·狄金森,用台湾淡江大学赵卫民教授写的序暗示读者说这是艾米莉·狄金森写的日记,是由一位装修狄金森旧居的木匠从旧居墙缝里发现的,乃是首次公诸于众,由此大大增加了该书的吸引力。

21世纪还出现有两位德高望重的大学者因对狄金森“Wild Nights - Wild Nights!”一诗翻译的不同看法而爆发的热烈争论,引来众多狄金森迷疯狂围观,在网络上展开持久讨论,成为狄金森在中国的影响史上一段有趣的轶事。

在众多狄金森迷中,仰慕和崇拜狄金森的中国作家和诗人也大有人在,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声称追步狄金森、承认狄金森为诗歌上、思想上的亲
缘关系的作家、诗人数不胜数。

许多甚至写有献给狄金森的‘致敬’诗文,他们之中包括知名作家、诗人”B14,这些诗人、作家中,比较突出的有邵薇、臧棣、筱敏、钟鸣、安琪、李小洛、苏浅、马绍玺、娜仁琪琪格、李云鹏、潘维等,还有港台的魏瑛娟、钟文音、陈克华、李进文、夏澍、游静等,其中,魏瑛娟编导的《埃米莉·狄金森》在2003年和2004年间曾由“莎士比亚的妹妹们”剧团在台湾、香港、澳门三地演出。

这种种现象表明,21世纪开始以来,不论在民间还是学界都出现了一股艾米莉·狄金森热。

艾米莉·狄金森是谁
然而,在狄金森热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一直不为人注意的问题:我们对狄金森诗歌了解多少?也就是说,狄金森是谁?我们真的知道么?
笔者对1976年至2010年4月间大陆和港、台出版的82本收录有狄金森诗歌汉译文的中文诗歌选集(包括一本1981年《诗刊》)进行统计,结果显示,82本诗歌选集共收录狄金森诗120首,其中81首的汉译文中出现江枫的译文,占67.5%。

另外,根据笔者对这82本中文诗歌选集以及1984年至2010年出版的11种汉译本(不计台湾颜斯华译本)进行统计,被收录和翻译次数最多的前7首诗是《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I'm Nobody! Who are you?》、《Wild Nights - Wild Nights!》、《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I died for Beauty
- but was scarce》、《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There is no Frigate like a Book》,换句话说,这7首狄金森诗歌的汉译文最为中国读者熟悉B17。

可见,几十年来,中国大部分读者读到的狄金森诗歌主要还是江枫译的245首译文、其他散译者译的被收入选本中的几首译文以及被收入外国文学教材或选本中的10多首英语原文,其总数不到300首,然而,狄金森诗歌总数有1775首(按约翰逊全集本)和1789首(按富兰克林全集本)之多。

可以说,中国读者对狄金森诗歌的了解还很不全面,从网络论坛上的讨论以及已经发表的狄金森诗歌研究论文来看,所论诗歌不超过30首,最常被讨论的仅限于10多首。

甚至学界人士也未必都对狄金森有足够了解,这从学者和教授们编写的文学选本和学校教材中也体现了出来。

笔者收集了从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出版的论及狄金森的文学选本和学校外国文学教材57种。

这些选本和教材包括70年代出版的我国第一本美国文学史,80和90年代出版的通用的英美文学选本、教材和辞典,以及21世纪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它们中既有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通用教材,也有全国自考以及各类师范、职业教育等通用的教材,还有重要的外国文学辞典,其中的编者不乏重点大学中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

检视这些书籍,可以发现它们几乎一致指认狄金森生前发表的诗歌数量为7首,只有9种分别指认为5首、8首、9首或10首,而这9本书基本都不是有名的教材或由名教授编写。

可见,我国学界在狄金森生前发表的诗歌数
量这一问题上几乎是集体误读,误读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实罕见。

鉴于此,笔者在拙译《艾米莉·狄金森》(2011)附录中列出了狄金森生前发表的1封信和10首诗,以正视听。

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文章中误将狄金森发表的信件认为是其发
表的第一首诗,我国学界总体上来说对狄金森还缺乏足够了解,由此也可见一斑。

本文指出学界对狄金森的认识有待完善和全面,并无贬低任何人或任何著作之意,仅仅是指出一种事实而已。

除了生前发表诗歌的数量这一问题外,对这57本书的相关章节逐一查阅后,还能发现其它问题,如在狄金森诗歌总数、诗歌特点、思想观念、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认识上也有误读,存在一些混乱,由此见出一些编撰者对狄金森其人其诗尚缺乏独立的研究和认识,倾向于人云亦云,特别乐于借鉴国外学者的说法。

当然,从另一角度看,狄金森诗歌的难读难懂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即使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士,狄金森的大部分诗歌依然令人难以理解,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了。

过去我国曾有有识之士决心翻译狄金森诗歌全集,终因无法解决理解上的巨大障碍而放弃,至今中国仍无狄金森诗歌全集汉译本。

可见不仅广大读者难得一见狄金森诗歌原文,即使有一般读者或研究者专门找来狄金森诗歌全集研读,恐怕也常似坠入云雾中,不知所云。

考察目前已发表的几百篇学术论文,是有一些文章很有创新性,但总体来说有选题狭窄和重复,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偏多,创新性成果偏少的问题,可见研究者们由于
在解读和理解狄金森诗歌上的困难,学术视野和思路不免受到影响。

依笔者的经验,对一般读者而言,相对易读的狄金森诗歌数量约在300-400首之间,其余的诗歌则很可能模棱两可,令人莫名其妙,或似懂非懂,有些则非常晦涩难懂。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感受,实际情况则可能是因人而异的。

笔者曾选了一些笔者认为相对不太难的狄金森诗在课堂上给英语系的研究生讲述,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挺难读。

有一位英语系的研究生,读了狄金森诗的汉译本,非常喜欢,打算以狄金森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于是开始去看更多的狄金森诗歌原文,一段时间后就反映说自己读着读着就越来越觉得无法进入诗中,嘴里念着诗,却往往不知所云。

可见狄金森诗歌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确实是比较难读的。

无论如何,中国读者和研究者要想基本读通狄金森诗歌绝非易事,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在诗歌层面上,中国大多数读者和研究者对于狄金森到底是谁尚不十分清楚,还没有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然而最重要、也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只能读到或读懂
300-400首左右的狄金森诗,众多的中国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已经被深深吸引,并激发起了追捧狄金森的高涨热情,在21世纪的今天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狄金森热,而中国学者们也早已认识到了狄金森诗歌的魅力和地位,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研究,不断抒写狄金森研究的新篇章,推动了21世纪开始以来中国狄金森研究的繁荣。

注释:
①周建新:《19世纪90年代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

②Bloom, Harold. 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C].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94. 272. “Except for Shakespeare, Dickinson manifests more cognitive originality than any other Western Poets since Dante.” 笔者译。


邵洵美:《现代美国诗坛概观》,陈子善编《洵美文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0-112页。

叶公超:《美国诗抄》、《现代英美代表诗人选》,陈子善《叶公超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205页。

④袁水拍:《现代美国诗歌》,晨光出版公司1949年版,第41-46页。

⑤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第21页。

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 17页。

⑦袁行霈主编《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第
35页。

⑧叶雨选编《中外儿童诗精选(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小学部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⑨《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⑩马新国、郑国民主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董小玉主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B11严凌君:《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B12李泗维:《疑云丛生的秘密日记》,《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30日。

B13江枫:《如今的翻译不可尽信》,《上海文化》2010年第3期。

B14康亚彬:《狄金森在中国的诗名显晦》,《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0期。

B15周建新:《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11个汉译本》,《译林》2011年第8期。

B16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汉译本近30年出版与销售的启示》,《出版广角》 2011年第6期。

B17周建新:《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