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0701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科(0701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新性成果。

3.充分了解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动态与发展趋势,在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中,探索新的数学理论或技术方法,以及在其它学科中的交叉和应用研究。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基础数学
2.计算数学
3.应用数学
4.运筹学与控制论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学分要求至少46学分。

五、培养计划制定
1.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2.申请硕博连读的学生需通过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时间安排与学校博士生入学考试同步。

其他按照上海大学有关文件执行。

六、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选题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选择对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有应用价值的课题。

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并尽量结合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科研任务选题。

开题报告应在3000字以上,包括发展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

开题报告应组织3名及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进行评审,为公开性报告。

2.阶段报告:在论文阶段的中期,进行阶段检查和中期考核,对离进度要求偏差较大者,应给予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论文答辩:
(1) 在完成论文并经2名高级职称专家双盲评审通过后,发送2名同行高级职称专家(含1名校外专家)通信评审。

全部专家同意答辩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

(2) 答辩委员会由3(或5)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其中有外单位专家,论文评阅人小于一半。

(3) 论文答辩通过,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才可申请硕士学位。

数学学科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系统科学学科(0711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能从事系统的理论分析及算法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学科侧重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培养的硕士生不但具有较好地数理基础,而且在计算机编程上达到相应水平。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系统理论
2.系统分析与集成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学分要求至少46学分
五、培养计划制定
1.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2.申请硕博连读的学生需通过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时间安排与学校博士生入学考试同步。

其他按照上海大学有关文件执行。

六、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选题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选择对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有应用价值的课题。

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并尽量结合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科研任务选题。

开题报告应在3000字以上,包括发展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

开题报告应组织3名及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进行评审,为公开性报告。

2.阶段报告:在论文阶段的中期,进行阶段检查和中期考核,对离进度要求偏差较大者,应给予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论文答辩:在完成论文并经2名高级职称教师双盲评审通过后,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答辩。

论文答辩通过,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才可申请硕士学位。

系统科学学科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统计学学科(0714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系统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合作或独立开展研究,处理与统计学中的理论和统计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统计理论研究或统计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统计学教学能力。

在牢固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熟练掌握统计计算编程技巧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价值。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线性统计与非参数统计
2. 时间序列分析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学分要求至少46学分
五、培养计划制定
1.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2.申请硕博连读的学生需通过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时间安排与学校博士生入学考试同步。

其他按照上海大学有关文件执行。

六、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选题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选择对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有应用价值的课题。

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并尽量结合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科研任务选题。

开题报告应在3000字以上,包括发展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

开题报告应组织3名及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进行评审,为公开性报告。

2.阶段报告:在论文阶段的中期,进行阶段检查和中期考核,对离进度要求偏差较大者,应给予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论文答辩:在完成论文并经2名高级职称教师双盲评审通过后,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答辩。

论文答辩通过,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才可申
请硕士学位。

统计学学科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物理学学科(0702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本学科以物理学研究发展的前沿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掌握坚实物理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物理学及相关的高科技领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使本学科得到新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多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凝聚态物理
光学
无线电物理
理论物理。

四、课程设置(见表)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学分要求至少42学分。

五、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由二级学科组长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

六、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
(1) 选题:论文的研究课题应与本专业的前沿研究相关或来自与本专业有关的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2) 开题的必要条件: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取得学分后在第四、五学期内进行和完成。

(3) 对开题报告的要求:开提报告应在5000字以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难点与特点、预期成果。

(4) 对开题报告的评审:组织3名高级职称以上的有关教师听取开题报告并进行提问和评议,通过后方可开题。

2.阶段报告
在论文课题研究的中期,对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报告和中期考核,以保证按进度进行。

若偏差较大,将给予警告。

3.论文答辩
(1)前提条件:在完成论文并经包括导师在内的初3名高级职称教师初审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2)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要求。

(3)评审和答辩:首先进行“双盲”评审,通过后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评审答辩。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按照协议要求执行,协议中未明确的条款按照上海大学培养要求执行。

物理学学科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化学学科(0703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新性成果。

本学科以化学研究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社会重大需求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掌握坚实化学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先进的计算机和仪器分析手段、具备基础研究、产品研发、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本学科得到新的发展或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无机化学
2. 有机化学
3. 分析化学
4. 物理化学
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6. 材料化学交叉学科培养平台
7. 文物保护学交叉学科培养平台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下表)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学分要求至少42学分。

五、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 报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

六、论文工作
1.硕士生按要求修满课程学分42学分后,可申请进入论文课题研究,但在开题报告前应递交相关的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选题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选择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研究或经济建设有理论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课题要有先进性,并尽量结合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科研任务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参照《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3.阶段报告:在论文中期进行阶段检查,由研究生报告阶段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期检查应参照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4.论文答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要求(即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期刊论文1篇,第一作者单位为上海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本人第二;或提交1篇具有申请号的发明专利,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本人第二)。

5.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应进行双盲评审或抽取盲审,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学术道德负责,鼓励组织专家进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按照协议要求执行,协议中未明确的条款按照上海大学培养要求执行。

化学学科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材料与化学、物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平台(99JP01)
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

掌握宽广的材料、化学及物理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工作的研发能力,以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并做出创新成果的有科学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优异的可以按照上海大学有关规定申请提前毕业,学习年限最长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 复合氧化物功能材料
3. 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
4. 环境与敏感功能材料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下表)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学分要求至少42学分。

五、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 报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

六、论文工作
1.硕士生按要求修满课程学分42学分后,可申请进入论文课题研究,但在开题报告前应递交相关的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选题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选择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研究或经济建设有理论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课题要有先进性,并尽量结合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科研任务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参照《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3.中期考核:在开题报告通过后,由研究生报告阶段工作成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期检查应参照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4.论文答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以上的要求, 即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期刊论文1篇,或提交1篇具有申请号的本人为第一作者的发明专利或者是导师第一,本人第二)。

5.强调导师对论文的审查制度以及学术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按照协议要求执行,协议中未明确的条款按照上海大学培养要求执行
材料与化学、物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平台课程设置表
文物保护领域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平台(99JP06)
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

具有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

掌握坚实宽广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掌握文物保护领域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与应用,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能够在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有科学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本平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5~3年,学习年限最长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文物鉴定与理化分析
2. 文物修复与新材料
3. 陶瓷物理化学
4. 复合材料与应用
5. 现代仪器分析及应用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下表)
1. 课程设置(见附表)。

2.课程学分要求至少42学分。

五、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 报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

六、论文工作
1.硕士生按要求修满课程学分42学分后,可申请进入论文课题研究,但在开题报告前应递交相关的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选题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选择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研究或经济建设有理论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课题要有先进性,并尽量结合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科研任务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的内容应参照《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3.阶段报告:在论文中期进行阶段检查,由研究生报告阶段工作成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期检查应参照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4.论文答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授予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要求。

5.强调导师对论文的审查制度以及学术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

6.规范学位论文答辩制度以及学位授予程序。

与中科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按照协议要求执行,协议中未明确的条款按照上海大学培养要求执行
文物保护领域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平台课程设置表(硕士研究生)
力学学科(0801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本学科以力学研究发展的前沿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科技人才,使本学科得到新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最长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固体力学
3.流体力学
4.工程力学
5.应用力学与飞行器工程学
6.生物力学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见下表)
1.课程学分要求:课程学分(含学术研讨课学分)要达到42学分以上,其中学位课16学分,必修课不少于26学分。

2.为提高硕士生的学术水平,要求在攻读期间参加所主办SEMINAR 25次以上,并主讲3次以上学术讨论会。

五、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六、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
(1)在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以后,可申请进入论文课题研究,但在开题报告前应递交1篇5000字以上与专业相关的科技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前进行,选题应与本专业的基础研究或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技术问题相结合。

开题报告应包括发展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

(3)开题报告应组织3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进行评审,为公开性报告。

2.阶段报告
在论文阶段的中期,进行阶段检查和中期考核,若离要求和进度偏离较大者,将予以警告。

3.论文答辩
(1)每位硕士生在申请学位前,至少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含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

在完成论文并经包括导师在内的3名高级职称教师认可后,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评审答辩。

(2)学位论文需按上海市和校学位办公室规定进行“双盲”评审,对不合格者可由学校或院学位委员会做出不授予学位或延期补充论文重新进行答辩的处理。

(3)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须达到学校规定的研究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否则可由学校或院学位委员会做出延期授予学位的处理。

力学学科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