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应用的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应用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10T11:41:29.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鲁从君
[导读] 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

鲁从君
(吉林省靖宇县靖宇镇卫生院吉林靖宇 135200)
【摘要】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整体护理特色是通过心理护理体现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之中。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207-02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

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着眼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

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对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

现将几年来个人总结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的体会介绍如下:
1.心理护理的方式
1.1语言沟通
良好的语言能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护士在工作时可通过宣教、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来达到护理目的。

护士语言在病人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护士必须学会说心里话,说体贴话,说负责话。

当人们患病时,有焦虑、抑郁或者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接触后,应以真诚的态度、关切的语言,使病人感到温暖和安慰,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心情愉快地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1]。

1.1.1宣教:病人入院时,首先与其接触的就是护士,护士的健康宣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的病人由于对所患疾病的性质缺乏认识和了解,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此时护士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疾病的性质、规律及预后向患者介绍清楚,病人有疑问的地方,需耐心反复说明,如药物服用的方法、饮食起居的宜忌等,解释时态度诚恳、耐心、表情和蔼,语言温和,使病人感受到温暖,从而信赖、依赖护士。

1.1.2鼓励和安慰:安慰性语言就是通过询问或解答使病人得到一种慰藉。

安慰性语言可使病人心理安慰,情绪稳定,有利于治疗和护理[2]。

病人患了预后不良的疾病后,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癌症和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更是如此,对这些病人需进行安慰和鼓励,并给予同情和支持,帮助病人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

1.2.3保证:病人对病情常出现恐惧和猜疑,特别对疾病的预后忧心忡忡,此时护士应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用充满信心的态度和坚定的语气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预后转归情况,并介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把同种疾病疗效较好的病例乐观地讲给病人听,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焦虑,通过诚恳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

1.2.4暗示:暗示是指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动作表达意思,接受暗示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心理现象。

暗示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也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不良的语言暗示可破坏人的正常心理状态,导致病态心理;良好的语言暗示,可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保证病人康复。

病人在住院期间往往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多疑等不良情绪反应,对自己疾病异常关注,接受暗示的感受性更强,对于护理人员言谈举止异常敏感,因此护士在为病人进行宣教、鼓励、安慰和保证时,应避免语言暗示的消极影响,用正确的暗示方法使病人情绪稳定,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为治疗提供条件。

1.2情绪护理
由于疾病折磨,病人情绪很容易波动,一般慢性病入院患者,通常总是闷闷不乐,这就要求护士多接触病人,对其困难和需要尽可能给予解决,并用良好的服务态度,熟练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安静优美的住院环境,提供给病人最佳的治疗条件,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无疑也是一剂良药。

1.3环境护理
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良好的生活环境能使病人从心理到生理上感到舒适,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病人居住的房间应整齐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房间内宜养一些花卉,以保持房内空气新鲜,不使病人因异味而时刻感到自己处于患病中。

此外,保持病区肃静也十分重要,一切烦杂噪音都可使病人不安、惊恐和恼怒,对于心脏病患者更是如此。

因此,要使病人身心俱静,良好的周围环境也是心理护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取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是以护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根据不同疾病、不同性格、不同季节的患者通过护士不同方式的言语、表情、姿势及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以尽快康复。

2.1因病施护
病有新旧之别,疾有轻重之分,凡是患慢性病者,多因久治不愈而心烦不乐,灰心丧气,对这种患者应着重进行增强治疗信心的护理;患有重病或突发性疾病的患者多有紧张、恐惧及欲早日病愈的急躁心理,对这种患者应着重安定情绪的心理护理,如移情易性方法使患者排遣情思,改变心情,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例如对中风偏瘫的患者,鼓励他们加强功能锻炼,多举一些病后康复成功的例子,也可以让恢复较好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新入院患者进行座谈,以消除他的害怕终生瘫痪的心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2.2因性格施护
人的性格不同,有的开朗乐观,有的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敏感,由于人们性格上的种种差异,在患病后,就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多愁
善感的患病后,多有悲伤忧愁的恐惧心理,可以用喜乐疗法来治疗;敏感的多有疑病心理,应多多劝说开导。

2.3因时施护
中医讲人与天地相应,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常影响病人的情绪。

如春日,万物复苏,风和日丽,患者的心情多舒展;秋日,风高物燥,秋风萧瑟,百草枯萎,患者心情多沉郁。

总之,寒暑之变,时令之移会使患者的心情波动较正常人敏感,故应针对不同时令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制定时令心理护理计划。

春养肝,宜调畅情志;夏养心,宜心净神怡;长夏养脾,宜调养饮食;秋日养肺,宜防感冒;冬日养肾,腰部及涌泉穴宜保暖防寒。

只要顺应四时,许多慢性病就能不治而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患者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

护士应该对病人充满热情,把一片爱心传递给患者,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充分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患者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整体护理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田新禹;徐润华;岳新霞.语言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当代护士(下旬刊),2010,81.
[2]陈莉.语言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新浪博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