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情节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情节之美
谈到小说的鉴赏环节,人们往往注重细节和人物形象,认为情节仅仅是为了展现主题和人物性格而设置的。
但是,当人们看小说时,最先吸引他们的却恰恰是故事情节,看完后念念不忘的,也少不了故事情节。
情节作为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之处,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对小说情节的看法。
一、情节的曲折之美
我国小说自诞生以来,就注重故事情节。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小说是靠听的,是由说书人传递给大家的。
因此,以曲折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成为小说的一大特征。
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读者的心弦随之一张一弛,读者也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心理愉悦。
《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就采用张弛有序的手法来结构情节。
在故事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遇到酒生儿李小二,善良安分,知恩图报,林冲在沧州过得平顺,这是“弛”,接着写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冲知晓后怒不可遏买刀寻敌,这是“张”,读者的心高高悬了起来。
接着写林冲三五日“未见消耗”,“自心下慢”,不久又接管草料场,苟且偷安的故态复萌,情节又趋平缓,读者悬着的心暂时也放下来,这就又形成一个“弛”。
陆谦欲置林冲于死地,火烧草料场,林冲忍无可忍,手刃仇敌,这又是一个“张”。
奸贼受到惩罚,英雄报仇雪恨,读者为之扬眉吐气。
整个情节就是这样一张一弛,疏密有致,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二、线索的贯穿之美
有些小说,情节从发生到结束,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线索。
读者把握住了这个线索,也就能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理出头绪,进而品味小说情节发展的规律。
鲁迅小说《药》的全文情节都围绕着“药”而展开了。
小说主人公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得病,他倾尽财力给华小栓买药,满怀希望地看着华小栓吃药,而茶客们对“药”的谈论让老栓夫妇心花怒放。
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人血馒头这味药医治不了愚民羸弱的肉体,华小栓最终仍然病死了。
华大妈伤心欲绝地上坟,祭奠爱子。
华家的命运都因“药”而改变了。
而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夏瑜投身革命,寻找救国救民的良药,却被亲人告密,刑场就义。
自身也成了医治愚昧百姓痨病的药,被华小栓吃掉。
他疗治社会的理想在病态的社会民众面前遭到无情的嘲讽,甚至他的母亲,也不理解儿子的革命行为。
整个小说深刻地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味药的济世效用已趋于无了。
“药”,贯穿始终,引发读者深沉的思索,由个别民众到社会人群,小说的主题已很明了。
三、情节的伏笔之美
好的小说,它的故事情节往往会埋下伏笔,存下暗示,让读者读到文章的后面,
掩卷沉思良久,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破译了作者精心构织的前后照应情节,读者会有一种参与其中的快感,这也正是情节中的伏笔之美。
在这方面,高中语文第四册《项链》一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项链》的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路瓦裁夫人听到这话后的表情表现,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我们暂且不论,单就这一结尾来说,文中就有多处伏笔。
借项链时,女友相当的大方,丝毫没有犹豫。
当玛蒂尔德迟疑而焦急地发出借的请求时,“当然可以!”这位贵夫人轻轻松松又随便的言语,让我们猜测到项链可能不真。
不过,当时读者可能不会多想。
买项链时,老板查了许多账目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的,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店老板一语道破天机,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可能有问题,读者沉浸于当时的紧张气氛,也没往假项链上想。
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并没有打开盒子,说明她并不在意这挂项链,项链并不是什么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首饰。
在文末点出那是一件赝品,既在我们的意料之外,细想文中的多处伏笔,又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如同一个富矿,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挖出不同的矿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如果放开眼界,就可以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和营养,丰富自我的文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