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阅读专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头两句十个字,仅通过鸟鸣、花开描写春天的景色,却把春意写得很浓。

B.诗的第三、四句写人们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C.诗的第五、六句写燕子飞回来了,屋中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历,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

D.诗的第七、八句写诗人面对美景很想畅饮,可是想到那些离家在外的人无缘领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禁为之惋惜惆怅。

12.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6分)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释】①雉雊:野鸡鸣叫。

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12.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写了田园生活的景象,《归园田居》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经历,《渭川田家》描绘了田家暮归的图景。

B. 两首诗的写景部分都采用了朴素的白描手法,自然清新,并且两首诗的景物描写都刻画
了具体细节。

C. 两首诗都在结尾处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渭川田家》更是借用“式微”的典故,独抒胸臆。

D. 近人龚望评《归园田居·其三》认为“陶公本色,于诗可见”;明代唐汝询评价《渭川田家》为“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从体裁看,《归园田居》是五言律诗,而《渭川田家》则为古体诗。

13.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一句在描写田园景象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下诗句也用到这一手法的是()
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4. 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评价《渭川田家》认为:“真实似靖节,风骨各别。

”同样是描绘田园生活,两首诗相比,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共7分)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

②生事,即生计。

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④心折,即心惊。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9.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

(5分)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③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经过汨罗江。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与李白相隔千里但不知道其确切消息,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

B.《汉书•苏武传》中出现雁足传信的说法,此后“鸿雁”常常借指书信。

C. 江湖险阻,秋水寒凉,诗人借此传达了对于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

D. 第三联以“憎”“喜”对比,传达了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

16.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请简要分析。

(6分)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写自己两鬓白发和肌肤松弛,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年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B.诗歌写自己的五个儿子皆不成器,尤其阿舒二十八岁了,还是懒情得世上无双。

C.阿宣行将十五岁却不爱学习,雍、端十三岁还不识数,通子快九岁了只知贪吃。

D.诗人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表示假若天意真是如此,那就暂且还是喝酒吧。

15.杜甫认为《责子》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却予以否认,认为是戏谑的慈祥。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你的理解,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古诗阅读专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E.这首诗开头两句十个字,仅通过鸟鸣、花开描写春天的景色,却把春意写得很浓。

F.诗的第三、四句写人们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G.诗的第五、六句写燕子飞回来了,屋中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历,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

H.诗的第七、八句写诗人面对美景很想畅饮,可是想到那些离家在外的人无缘领
略与享受这种生活,不禁为之惋惜惆怅。

14.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6分)
11. C项。

写出了生活的和平安定。

12.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

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鸣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②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③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释】①雉雊:野鸡鸣叫。

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12.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写了田园生活的景象,《归园田居》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经历,《渭川田家》描绘了田家暮归的图景。

B. 两首诗的写景部分都采用了朴素的白描手法,自然清新,并且两首诗的景物描写都刻画了具体细节。

C. 两首诗都在结尾处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渭川田家》更是借用“式微”的典故,独抒胸臆。

D. 近人龚望评《归园田居·其三》认为“陶公本色,于诗可见”;明代唐汝询评价《渭川田家》为“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从体裁看,《归园田居》是五言律诗,而《渭川田家》则为古体诗。

13.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一句在描写田园景象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下诗句也用到这一手法的是()
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4. 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评价《渭川田家》认为:“真实似靖节,风骨各别。

”同样是
描绘田园生活,两首诗相比,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2. D 13. B
14. 《渭川田家》中,“即此羡闲逸”抒发了诗人歆羡田园生活、渴望归隐的心情,“怅然吟式微”流露出诗人身在官场不得归隐的苦闷、怅然。

《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表现了诗人不辞劳苦躬耕田园的态度(从“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等诗句分析出亦可,重点在“不辞劳苦”) ,“但使愿无违”表现了诗人坚守田园生活的心愿。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 “《归园田居》是五言律诗”错。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绝句是近体诗,是在唐代才逐渐形成的。

《归园田居》是五言古体诗。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A. 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只有静态景色。

B. “敲”是动,“鸟宿池边树”是静,这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C. 鸡犬之声相闻,是动态景色。

D.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这是描写诗人的田园生活,无所谓动静。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渭川田家》,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在官场孤苦郁闷的情绪。

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
七、八两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

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归园田居》中,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共7分)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

②生事,即生计。

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④心折,即心惊。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9.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

(5分)
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

9.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

“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

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

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

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

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

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

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③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经过汨罗江。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与李白相隔千里但不知道其确切消息,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

B.《汉书•苏武传》中出现雁足传信的说法,此后“鸿雁”常常借指书信。

C. 江湖险阻,秋水寒凉,诗人借此传达了对于李白流放前途的关切和担忧。

D. 第三联以“憎”“喜”对比,传达了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

16.杜甫为什么要在怀念李白的诗歌中联想到“投诗赠汨罗”?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本题立足高二学段,采用高考题型,考查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D【解析】“杜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和感慨”分析错误。

此联的对象是李白,并非杜甫自己。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思想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①汨罗是屈原投江之处,这里代指屈原;李白流放途经汨罗,联想自然。

②屈原和李
白都才华横溢,但两人都遭流放,两人境遇相同。

③将李白和屈原并提,有为李白鸣冤之意。

(共3点,1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写自己两鬓白发和肌肤松弛,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年老,为后面内容做铺垫。

B.诗歌写自己的五个儿子皆不成器,尤其阿舒二十八岁了,还是懒情得世上无双。

C.阿宣行将十五岁却不爱学习,雍、端十三岁还不识数,通子快九岁了只知贪吃。

D.诗人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表示假若天意真是如此,那就暂且还是喝酒吧。

15.杜甫认为《责子》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却予以否认,认为是戏谑的慈祥。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你的理解,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B项,“尤其阿舒二十八岁了,还是懒惰得世上无双”错误,“阿舒已二八”是说阿舒十六岁了。

“尤其”意思错误,并没有突出哪个儿子更甚。

故选B)
15.(6分)示例一:赞同杜甫,是批评儿子不求上进。

(1分)理由:①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不学无术的责备意思。

②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陶渊明对于儿子的失望,暂且顺应天意,饮酒中有点消极之意。

③通过诗句可见,陶渊明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

(5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
示例二:赞同黄庭坚,是一种戏谑的慈祥。

(1分)理由:①语言风格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显出一种慈祥的神情。

②诗歌写法是夸张的漫画式的写法,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批评中含有爱怜之意。

③诗歌从生活中取材,富有生活情趣,叙说中采用有趣的手法,体现出作者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

(5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