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随班就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智儿童的随班就读
开学了,在一群稚嫩孩子的脸蛋中我看到了伟伟,心中就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个孩子有点特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伟伟和别的孩子相比较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例如:不能正确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合群,平时大小便失禁,发展水平大约和一两岁的小孩子差不多,在活动时常常会大喊大叫,大声的笑或者是大声的哭啼,甚至无理由的打别的小朋友和抓伤别人的脸,甚至很多失控的行为,,班级被这一名幼儿弄得乱七八糟,家长又经常投诉。

——事实证明伟伟是一名弱智儿童。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的困难,首先是教育教学问题,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伟伟对课程内容不敢兴趣就不能够专心学习,甚至去影响他人,对别的幼儿造成影响;伟伟平时大小便失禁对老师的工作又增加了许许多多的负担,对其他幼儿的影响极为不好,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后出现的一些问题里老师要做的协调工作难上加难。

就抓伤别的幼儿的脸来说,家长来投诉,我们作老师的,又如何向家长解释呢?和家长说造事的是一名弱智儿童,又有多少位家长能够谅解?我们都知道弱智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与正常儿童存在太多的差异,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年龄不相符合,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表达能力和感知觉的发展都严重影响一个班级体的正常运行。

阻碍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所以在班上出现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时,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工作,将要协调的工作做到位,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弱智儿童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

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受到他人歧视,引起心理上的许多不平衡。

他们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差,不能自觉地以道德准则控制自我行为,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这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弱智儿童学习兴趣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较低,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给予特殊的关心和指导,以便克服学习障碍,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掌握更多实用的生活技能。

让弱智儿童们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在园更喜欢与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究竟如何克服弱智儿童上述病理性的学习障碍,提高弱智儿童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总结教学经验,接下来我将提出一些个人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措施。

一、耐心和平等地对待弱智儿童,给予弱智儿童更多的鼓励。

每个人都有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当然弱智儿童也一样。

弱智儿童意识中很大程度已经明白他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存在有自卑的心理。

当他们和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在各方面都不能和正常的儿童相比。

在这个时候,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语言、语气,及处理方式是关键的,这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我们从上述案例可知,当有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时,教师心理或多或有些恼火,因为这个幼儿而影响了一个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正确的对待,老师应多表扬他们,那么他们心中就不会有太多的包袱,心态就会积极一些,会更热爱学习。

当然这些过程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有耐心。

我们要知道,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期望在教育过程中说一次,弱智儿童们就能够改正向上发展。

很有可能我们要不断的重复提醒,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重要的是重视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信心,耐心指导,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如果教师表现出很不喜欢,有点反感,不给予鼓励反而觉得他们这类儿童拖班上的后腿的时候,那么他们会对自己没信心,做事胆怯、自卑,总觉得自己很不如别人,这就会影响弱智儿童今后的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创设意境,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弱智儿童在班上和正常儿童相比,所学和所接受的知识技能不能划等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弱智儿童在每个活动环节都不能达到发展目标,而他身边的幼儿都达到了,那么他会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在这个时候,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又谈何兴趣呢。

所以老师在选材时,要降低难度。

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让弱智儿童产生成就感,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容易培养。

幼儿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所学内容的兴趣,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弱智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比较短暂,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必须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熟息、掌握好所上的课程,准备的教具要直观,在色彩和外观上都能让弱智儿童觉得适合自己,自己能够“学”得开心。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语和解说语要简单明了,教学过程要有趣、不能够太难掌握,也要切身实际为弱智儿童考虑,一步步过渡。

三、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发觉各个幼儿的爱好与特长。

弱智儿童在智力、心理、情绪这些方面也许和正常幼儿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爱好,有特别能干的地方。

这些都不是写在孩子们的脸上的,而是要老师主动的去发现。

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后,教师对于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有把握,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善待他们的爱好和特长,找机会让他们展
现自己,让他们和正常儿童接轨。

我们要从弱智儿童在其兴趣爱好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多于幼儿沟通交谈,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要正确的引导、纠正。

弱智儿童也许在他们兴趣基础上会有一些创意的想法,但他们不一定都能大胆表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主动去和他们沟通,其实他们很乐意和老师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创意,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老师对于他们的想法是不是感兴趣,所以容易拘谨于交流。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要多关注他们在园情况,及时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有的弱智儿童就会有一些不良行为,或是在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况下就会行为失禁,就像上述案例中的伟伟,他会时不时的大小便失禁,或是有意无意的去抓伤别人,这对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但是,我们还是要耐心的指导,不能随之任之。

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亲切感,使幼儿感到家的温暖,要他们懂得老师是关爱他们的,多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们的情况,对于比较厌学而又喜欢捣乱的幼儿,我们要不厌其烦的教育教导。

当幼儿在园中各方面又没能做好时,我们不能表现出厌恶情绪,要在幼儿心中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

这样弱智儿童心目中的老师就比较有说服力,能够在他们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调节和引导。

五、分析弱智儿童的记忆规律,合理安排课程,多感官综合运用,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弱智儿童记忆能力和正常儿童记忆能力有有一定差距(论点出自弱智儿童记忆特征),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巩固加强学习,所授的课程要相互对应,相互体现,相互巩固,这样才能让弱智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感知要记忆的一些知识。

不断反复出现,让弱智儿童能够更直观去记忆,所学的知识出现次数越多,对于他们要记忆和接受的知识更能更充分掌握,这就要看老师是如何合理安排课程。

例如,上午老师教会幼儿树叶这个词语,那么下午,教师就可以带幼儿到户外去拾树叶,并把树叶带回教师,粘贴在教室一角,一段时间的接触,弱智儿童也能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将信息长期存入脑海。

人的知识不是通过一种途径获得的,实践证明,在知识记过程中,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协调动作,显然比只运用一种感官记忆效果好。

特别是弱智儿童,他们的感知机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缺陷,反应不灵敏,感知活动质量较差,需要多官感官协调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感官协同教育,采取多种方式积极调动幼儿眼、耳、鼻、舌、身等多感官的综合运用,努力提高他们的
学习质量。

尤其对于-些实物教学,我们积极鼓励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鼻嗅,甚至用嘴尝,尽可能让他们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幼儿们逐渐获得了比较全面直观的事物表象,并不断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学习障碍,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六、家园互动,侧重沟通的延续性,为弱智儿童打造美好的成长天地
我们要有计划的教育孩子,特别是弱智儿童教育,家园互动教育方面是关键,如果只是我们老师单方面在做工作,没能和家长很好的配合与沟通,再多的付出也是徒劳,所以老师要侧重和家长沟通,将孩子在园及在家的所有情况放在一起分析,一起讨论,然后探讨出最理想的方案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特别强调的是沟通的延续性,其实在家园沟通和协调这一方面对老师来说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家长对弱智儿童教育方面不一定能深入了解,他们有时候不一定能理解老师教育做法,有的家长则不重视弱智儿童的教育,任由他们发展,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在与家长调节这一方面我们不能轻视。

大家知道,我们不能守株待兔地期望一个弱智儿童,主动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师,我认为幼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需要培养浓厚的学习积极性,何况是弱智儿童呢。

他们毕竟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对他们积极的加以引导,相信也会有所收获。

实践证明——弱智儿童只要教师逐步加以引导,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他们对学习有了积极性,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就能更好的把握。

教师工作是神圣而又令人敬佩的,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使这些孩子也有所得,让他们生活更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