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典故的由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初期,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位时,感念在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时期,大臣们辅佐朝政的功绩,于是提拔他们的后代,将鬻(yù)熊的曾孙熊绎封在南方蛮荒之地荆山,建立楚国。

名虽为国,实则只是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部落联盟。

因为弱小,还被中原华夏各族蔑视为“荆蛮”,连参加周朝盟会的正式资格都没有,只能做些为周王室看守祭燎的苦差。

立国初期的楚人,坐的是简陋的柴车,穿的是破旧的衣裳,生活在草莽丛生的山林里。

他们开垦荒山,辛勤耕作,还要在崎岖的山路中往返跋涉,为天子当差效力,贡献弓箭等物品。

楚人就是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迈出了奋发创业的第一步。

《左传》中说他们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筚(bì),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

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

破烂的衣服。

启,就是开,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

熊绎之后,楚国的几代国君继承先祖“筚路蓝缕”的精神,光大发扬,奋力开拓。

不过数百年,在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强势崛起,后来居上,春秋中期就问鼎中原,成为诸侯霸主。

及至战国时期,灭国六十余,疆城随之席卷半个南中国,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声势煊赫的东方第一大国。

筚路蓝缕作为一个成语,载入我们的辞典,作为一种象征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时期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时时鞭策我们自强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