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遥感与勘测Remote Sensing and Survey
中国航班
交通与物流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CHINA FLIGHTS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研究
许智科 谭黎君|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越
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了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物流管理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现代学徒办学模式下,如何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新课程体系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学习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新体系,以适应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良性发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 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发展的产物。

在校企合作中,结合企业发展情况,由校企双主体,招生与招工同步,共同针对性地设立专业课程体系,并规范化课程考核标准,由教师、师傅联合在岗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自2014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始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发展,培养了众多知识、技能、工匠型人才。

2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经对广东省内多家高职院校调研,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笔者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为例,总结了几点:
2.1 物理管理专业课程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力度不够
在很多职业院校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重要性,但是从现实教学来看,还有很多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融合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第一,很多企业只是采取挂名合作的形式,并没有实际参与教学实践中,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计划,例如,很多职业院校沿用传统的“2+1”
教学模式,学生在前两年都是进行理论性学习,开展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第三年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实践锻炼。

这样的课程体系,表面上看是校企合作,事实上很多学生表示并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工作中,学生进入企业后转岗、跳槽和转行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二,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实操”的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与现代学徒制度的融合不够,在教学设置中,往往是一节理论课程,一节实践操作课程,理论与实操分开而学。

2.2 现代学徒制教学仍然无法摆脱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
现阶段,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都是在往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增加和修改,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很多职业院校在新课程体系设计环节中,增加了一些定期或者分阶段企业实践的环节,以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但是实际操作中,企业需求仍然无法摆脱现有人才模式的束缚,这样的学徒制使得教学实践内容和企业工作内容存在差距,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无法与物流管理发展与时俱进,给校企合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职业院校如果要想更好地实施物流管理专业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则要联合企业,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突破。

2.3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各行各业要想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于与物流管理相关的生产制造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等等,其技术要求不断创新,同时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现有的学徒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发展难以适应当前物流专业需求发展。

3 解决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问题重要途径——学习领域课题体系开发方法
3.1 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较强的实
践能力
根据对广百物流、北领科技物流、日日顺物流、顺丰物流等物流企业所做的调查,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强调从业的经验,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不高,根据物流专业特点,需要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实践能力就是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物流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学徒制模式强调对操作性能力的学习,以真实工作场景和实践工作内容为教学内容,导师示范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处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符合现代学徒制培养要求
姜大源教授的《“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文章中,指出“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的过程,可以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的最大特征在于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

”由此可见,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方法符合现代学徒制对重实践培养方式的要求,在当前尚未有成熟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的情况下,成熟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为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开发提供了一种探索性的方向。

4 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新课程体系
4.1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新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得到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同时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职业和岗位任务,明确典型工作任务,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新课程体系。

例如,如下图,在学生学徒制期间的第一二学期中,主要以学习公共的与物流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为基础,使学生形成对职业的初步了解;在第三、四、五学期学习中,主要针对不同的物流行业,在岗“师带徒”学习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第六学期中,主要是以巩固综合性技能,并能够促进知识转化,学生在这一期间已经成为准员工,能够在教师以及负责人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工作任务;根据这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来,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便能深入专业知识运用,提高处理问题和决策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职教育商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SYJZW2017YB32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2018年第二批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G20190101)论文成果。

112
遥感与勘测Remote Sensing and Survey
CHINA FLIGHTS
中国航班
交通与物流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4.2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构建物
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
4.2.1 具备匹配的教学管理体制由于现代学徒制具有工学交叉的特性,早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轮流切换,因此,必须制定一套与现代学徒教育体制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制定弹性的课程时间,学分累计制度等等。

同时进行学时转换制度,使学徒的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转换成学时,对学徒获得的企业荣誉进行学分奖励等等。

这样的教学制度,能够促进现代学徒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

4.2.2 拥有丰富的校外合作企业资源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师徒教学模式,校外合作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定岗实习的机会。

为学徒制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融合实施创造基础性条件。

此外,若果要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那么应该借助丰富的校外合作企业资源,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岗位,例如快递、客服、仓储、运营、信息系统操作等,系统地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各典型工作任务。

4.2.3 促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教师通过上传教学内容或者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多元化,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4.3 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新课程体系
4.3.1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满足行业企业岗位技能需求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通过对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的调研,邀请行业、企业、学校专家研讨会,采用头脑风暴法,总结物流相关职业、岗位的内涵,确定物流管理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需要的知识、技能等,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行动领域,例如:储配计划与实施、运输计划与实施、采购市场调研、
智慧系统操作等,并使典型工作任务既体现了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又涵盖了相关国家职业标准。

这样,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有了设计的依据,为满足行业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打下基础。

4.3.2 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课程。

按照教学论的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将行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例如:设计与执行储配方案、编制与实施运输计划、调研生产资料市场、设计智慧物流系统等课程。

然后再由简单到复杂和相关学习领域之间的逻辑联系,排列课程,形成专业课程模块体系。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路,设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

4.3.3 促进现代学徒制与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深度融合
物流管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课程教学中,促进现代学徒制与物流管理学习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开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校本教材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专业要求;突破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促进理论教学与实操课程的紧密结合,实现现代学徒制的良性发展。

4.3.4 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阶段中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考核,仅限于考证以及平时的考勤+期末考试两种形式,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难以深挖学生的潜能。

因此,有必要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阶段过程的评价机制,按照人才培养的计划,第一,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制定理论课程考核机制,从课堂、实践、实操和期
末中去完善;第二,完善校外实训、实践评价机制,加强对实践项目中的理论知识、技能、人际、团队合作等方面完善考核标准;第三,完善评价方式,根据学校场景的变化,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由学校到实践基地,从课堂到企业,从学生到学徒,实行自我评价、360度评价等等方面,确定阶段性过程中的评价体系。

4.3.5 充分发挥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功能
职业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加强教师挂职锻炼考核评价机制。

通过在寒暑假期间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挂职修炼,对挂职锻炼的教师进行更加全面的考核与评价,让教师能够真正的在挂职中深入企业的管理与实践。

通过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全程管理;第二,由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增加师生对企业的岗位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第三,除了平时的企业教师的正常授课外,还需要引进企业相关的专家和领导来校定期或者不定期讲学,授课的内容主要是分享自身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分享相关的专业实践,类似我院举办的“华夏大讲堂”模式;第四,鼓励师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提高师生的管理和技能,增加竞争优势。

提高教师对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能力。

4.3.6 课程与时俱进,促使学生学习前沿操作技能
现代学徒制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应该建立能够展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例如: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标准、新物流技术应用等。

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深化教学创新,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新技术与技能。

5 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深度融合,构建物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新体系是促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才能使物流管理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楼巧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8(2):240-241.
[2]王红艳,王红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8(05):49-50.
表1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身份学生学徒
准员工
员工
学习时间第一、二学期
第三、四、五学期第六学期工作后知识目标
公共知识职业素养道德行业基础知识
不同方向的物流行业
知识岗位相关知识综合性专业知识专业深入知识智能目标职业基础技能
职业岗位操作技能职业岗位基本运作技能职业岗位基本管理技能
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职业发展技能处理无法预测结果的
技能
职业情感接触职业,形成对职业的整体认知职业责任感、认同感职业责任感、服务质量、成本意识
规划未来职业生涯活动特点
外部指导下的认知性活动基于工作规律的程序化行动知识指导与工作经验指导下的自主行动理论与经验共同指导
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